浅议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革路径
2015-03-16张文敏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
张文敏(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 23300)
浅议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革路径
张文敏
(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 23300)
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又称为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被赞誉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体制、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剖析,努力探索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1 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医学生务必要笃学精业以修仁术,医学生务必要修德厚生以修仁心”。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医学生在高校形成的人文道德素养将直接影响其未来行医的道德取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当前医学院校辅导员的重要职任。然而,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滞后,致使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失范相矛盾,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学院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 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
2.1 缺乏职业价值认同 长期以来,各高校选聘辅导员并没有严格规范的标准,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没有明确要求。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直接从本校毕业生中选聘。但医学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对较好,且医院待遇高于学校,所以,大部分毕业生不愿留校从事辅导员工作;而一些就业困难的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留校。通过这种方式选聘的辅导员,本身对辅导员职业就没有价值认同感,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各种途径离开辅导员岗位,这就很难保证整个队伍的稳定。
2.2 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上看,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梯队,有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都很肤浅,工作起来难免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从专业结构看,思想政治教育或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不多,大部分是医学或其它理工科专业背景,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2.3 体制不健全 高校辅导员担任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组织、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难以定位,且受到多重领导、多重管理及多重考核,长期处于学校管理底层,在待遇、评优、职称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校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导致精力分散,工作难以深入,也没有时间进行理论提升,更做不到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3 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革路径
3.1 明确辅导员职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辅导员的职能也在不断转变。辅导员从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衍生了两项新的功能,即学生事务性管理和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目前,这三项职能构成了辅导员职能的三项要素。其中学生事务性管理工作主要是一些程序化的、技术层面的操作,层次较低,对辅导员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则属于较高层次,是高校辅导员职能的核心。但在实际运行中,事务性管理工作常常喧宾夺主,占据了辅导员的绝大部分工作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却成了摆设,使得高校辅导员职能内部出现失衡。因此,高校需结合当前实际,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职责,把辅导员从学生“高级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将其中一部分被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如学生宿舍管理、教务考务及各种收费活动等事务性工作分离出去,让辅导员能静下心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既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实效,同时也为辅导员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时间保证。
3.2 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专业化是社会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专业性也是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指标。一些职业化、专业化比较成熟的职业,如医生、公务员等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专业化就是把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专业、一个学科来看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是这个专业的教师,那么一部分辅导员发展的未来就是这个学科的专家学者,这就要求每一位辅导员按学科的要求重新审视自己,丰富从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有了职业化、专业化的支撑,整个辅导员队伍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专业梯队,辅导员工作才具备不可替代性,这份职业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同。
3.3 统筹兼顾,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有效机制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是今后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必然方向,但职业化不等于终身化,高校要立足于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出路,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一是建立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相关制度:职业化、专业化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要积极探索职业化的发展规律,建立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职称、职务晋升机制,同时要构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制定完善的培养、培训计划,积极鼓励辅导员在职提高学位等。二是高校应将优秀辅导员纳入学校各级后备干部、党政管理骨干、教学科研骨干培养计划中。补充学校党政管理干部是目前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主要出路之一。辅导员要坚持正常的行政职级晋升制度,同时要从培养后备干部的高度进行培养和使用。三是建立有利于辅导员转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出路,对那些有意并适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导员,可以提前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同时允许他们在职进修相关专业的课程,或参与适量的教学、科研工作。选择这一方向的辅导员,原则上担任辅导员的时间不应过长,否则对专业发展不利。
总之,在新医改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医学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各医学院校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使他们“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王霞娟,张官禄.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2):96-98.
[2]徐朝阳.从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现状探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66-2467.
[3]董海涛.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医学人才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3):102-105.
G641
C
1004-6879(2015)01-0088-02
20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