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玩转”科学

2015-03-16呼景山河北省抚宁县大新寨学区南寨小学066300

学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玩转跷跷板杠杆

呼景山(河北省抚宁县大新寨学区南寨小学 066300)

在许多人看来,科学不仅神秘莫测,而且让人琢磨不透。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其实科学全部来源于生活,所有的科学现象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而所有的科学结论又都要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有意义。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科学课教师需要做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所处的生活中,它并不神秘、并不深不可测。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引导他们在玩中发现科学现象、探索科学原理。在玩中学,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边玩边学,寓学于玩,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在玩中探析、感悟乃至创新。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使学生“玩转”科学呢?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玩”出兴趣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所要探究的具体内容融入到其中,要求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种游乐设施──跷跷板入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跷跷板这种游乐设施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大多数学生都玩过,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即使没玩过的学生对它也不陌生。学生对怎么玩跷跷板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能非常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但是要让学生说出跷跷板的原理,那就难住他们了,在他们的知识里,还没有跷跷板平衡的原理。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经验猜测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接着笔者拿出自制的杠杆尺,开始在它的两端挂钩码,让学生注意观察杠杆尺平衡什么时候能够达到平衡,把杠杆尺平衡时候砝码的重量、杠杆尺距离支点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针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杠杆尺两边砝码的重量一样时,距离支点的远近相同,杠杆尺平衡;两边的重量不同,重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杠杆尺平衡。然后,学生很容易地根据这一科学结论明白了跷跷板的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玩跷跷板的经验,对用杠杆尺进行实验非常感兴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奇怪”现象很是惊奇,这使他们有动力把实验彻底进行下去,进而发现其中的奥秘。可以说,学生们是在轻轻松松的“玩”中,学到了科学知识。

二、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玩”出水平

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猜想、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过程,最终发现科学原理,得出科学结论。在科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给他们当助手。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鼓励他们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以开展探究活动,并通过做实验来验证这个方案是否可行,此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成为关键。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尽己所能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师要对课堂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要充分预测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反复的实验,进而为学生准备充足合适的实验材料,为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服务。

例如,在教学“让灯亮起来”时,为了避免所准备的干电池、小灯泡、电线出现误差,笔者在课前必定会认认真真检查这些材料是否都完好无损,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得出让灯亮起来的方法。在教学“电路出了什么故障”时,笔者专门准备了有问题的实验材料——没有电的干电池、灯丝烧了的小灯泡、断裂的电线,以及完好无损的上述材料,并把材料进行分组,完好的材料和有问题的材料相互掺杂。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影响电路通畅的原因,思考排查电路故障的方法。

总之,教师所准备的材料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必备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学生才能进行实验,研究科学现象,发展科学思维,在玩中发展技能,增长智力。

三、设置悬念激励学生“玩”出新意

学习科学没有终点,只要肯探索,就会发现身边的科学。课堂教学时间是短暂的,对于热爱科学的学生来说,科学课总是匆匆就结束了,可是他们对科学的探究还没有结束呢。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科学教师完成了40分钟的课堂内容后,并不是说科学教学就结束了,要善于把教学向课外延伸,给学生设置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悬念,诱发他们继续思考,激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得以发展和巩固,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浮力”后,笔者给学生留下了这样一个悬念:把一个生鸡蛋从5楼扔下,怎样才能保证鸡蛋完好呢?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他们想到了利用刚刚学的浮力的知识。于是,课外活动时,学校出现了这样一幕:学生们用充了气的气球扎成降落伞,并且把鸡蛋用塑料盒、泡沫箱等包裹,以减少着地时的冲击力。一个学生从教学楼5楼把鸡蛋扔下,楼下学生等鸡蛋落地后,打开一看,鸡蛋在盒子里好好的,学生们立即欢呼起来。

又如,在学习了“离心力”后,笔者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悬念:把乒乓球装在一个剪开瓶口的矿泉水瓶里,瓶底朝上倒拿着,怎样才能把乒乓球从这边送到那边而不掉出来?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挥动矿泉水瓶让乒乓球在里边转圈,产生离心力。经过实验,乒乓球果然不会掉出来。于是,课外活动时,学生们在操场的跑道上,手舞矿泉水瓶,来回接力跑,享受着实验成功的喜悦。

综上,“在玩中学、寓学于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玩”为主线,强调通过“玩”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玩”带动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通过“玩”促使学生进行观察并主动实验,通过“玩”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科学结论。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进行观察时认真、仔细、全面;越来越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且提出的问题质量越来越高;对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能够有比较科学的预见性;能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进行实验研究;能够对观察、实验的结论进行记录并讨论;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合理解释科学现象;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与人交流研讨。

总之,科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玩转科学,玩出新意,玩出精彩。

猜你喜欢

玩转跷跷板杠杆
神奇的跷跷板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蜡烛跷跷板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