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球移动业务下滑加剧背景下爱立信与思科联盟有何玄机?
2015-03-16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张小东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 张小东
2015全球移动业务下滑加剧背景下爱立信与思科联盟有何玄机?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 张小东
2015年对于全球电信市场来说,很可能是较为惨淡的一年。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全球电信运营商营收同比大幅下降,二季度并未看到明显好转。根据Ovum公司统计,2015年一季度全球电信运营商的收入为3982亿美元,同比下降6.4%;2015年二季度全球电信运营商的收入为4372亿美元,同比下降6%。
造成全球运营商营收同比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就是移动业务收入由“增长”转为“下滑”,而且2015年全球移动业务收入下滑速度开始高于固网收入。电信运营商的移动营收是由全球数10亿用户所贡献的,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全球移动用户增速首次跌穿全球宽带用户增速,而2014年全年移动用户增速也破天荒地低于了宽带用户增速,在2015年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也在不断替代移动通信需求。
双重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年全球移动业务收入下滑加剧的悲剧。在这种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已经完全超越移动通信需求的背景下,我们再来看看爱立信和思科的联盟的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爱立信和思科为何要建立联盟?
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合作是爱立信公司首先发起并积极推进的。从爱立信的年报和季报数据来看,2011~2014年,该公司以瑞典克朗计收营收基本保持零增长;2015年Q1~Q3,爱立信在全球移动收入增长最快的北美和亚太市场表现相当疲软,总体营收状况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爱立信曾寄希望于中国进一步快速推进4G网络,但是由于中国4G业务的利润率较低,移动用户分流替代效应较强,导致中国4G网络部署速度放缓。另外,俄罗斯、巴西和中东部分地区市场的移动宽带投资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爱立信在印度、东南亚和大洋洲等市场销售的强劲增长受到华为、诺基亚等供应商的积极进攻而难以持久,4G产品对其营收贡献未及预期,而其5G产品预计在2020年才能投入商用,存在较长的营收贡献空档期。
事实上,爱立信在过去几年一直自主开发和销售互联网设备,例如HDS 8000和BSP 8000等IDC和云服务设备以及Ericsson Cloud DVR等IPTV设备,但该块业务一直未有较大起色,可能是受制于爱立信在该领域的客户理解经验和相关网络设备专利不足等原因。
在2014年二季度全球电信用户结构出现拐点之后,服务于宽带用户的网络设备增长势头必将持久性地超越移动用户设备增长。而爱立信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华为公司,在几年前就完成了电信业务与网络业务的整合,分设运营商业务BG和企业业务BG以抢食市场,加上消费者BG的业务,华为在2015年上半年已经在营收上超过爱立信全年预计营收。
自2015年初开始,爱立信的另外一个主要竞争对手诺基亚就与阿尔卡特-朗讯密谈并购事宜,并于2015年4月正式宣布以166亿美元价格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的移动网络业务,以充实其在美国和中国市场的核心业务,此次收购预计将于2016年上半年完成。目前网络业务是诺基亚的核心业务,贡献了总营收的90%。
由此看出,爱立信如果不尽快打通网络设备销售通道,其营收增长必然受制于全球移动用户的增长。
对于“被合作”的思科公司而言,虽然其在中国的销售同比减少20%(根据美国投资银行Bernstein Research的统计,思科在全球路由器市场的份额从1年前的21.2%降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9.4%,损失的销售额被本土竞争对手华为夺走),但其同期在全球的营收却同比增长了5.1%,思科目前在交换机市场仍处于垄断地位。思科的日子相对于爱立信还是好过些,虽然其在美股的PE值远低于后者。
两者为什么联盟而非直接并购?
在历史上,电信设备行业的并购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基本上没有看到因为并购而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例子。
这主要是因为电信技术流派较多、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而企业并购尤其是巨头并购会导致产品、客户的整合周期变长。基本上,在两家企业整合完成以后,双方客户都已经丢了一小半。
而爱立信与思科宣称,通过建立广泛的技术与商业关系,从研发至客户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展开合作,到2018年能够实现让每家公司每年新增10亿美元以上的营收目标,即让思科和爱立信的当年营收分别增长2~3.5个百分点。
相信要做到这点,仅靠双方开放交叉客户销售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大的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能够融合双方优势的业务和产品,守住原有市场并获得新增宽带和移动市场50%以上的份额,这基本上是在各行各业的企业联盟以及并购历史上尚未出现过的成绩。因此,对于爱立信与思科的此次联手,除了关注事件本身,后续能否实现双赢并增加创收,才更加值得业界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