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时代的党报新闻强报战略
——以《湖北日报》“今日视点”专栏为例
2015-03-16胡汉昌张国安
□ 文/胡汉昌 张国安
网媒时代的党报新闻强报战略
——以《湖北日报》“今日视点”专栏为例
□ 文/胡汉昌 张国安
新形势下,党报如何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内容,拓展新闻价值的路径在哪里?《湖北日报》“今日视点”专栏在实施党报新闻强报战略上做出了积极尝试。
党报 新闻强报 湖北日报 今日视点
《湖北日报》在“党性立报”的宗旨下,以“新闻强报”为抓手,推出一批重要栏目和新闻佳作,大大提升了党报的新闻纸成色,增强了可读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党报存在的宣传强、新闻弱的尴尬局面,提升了党报影响力。其中,2014年重点推出的新闻专版——“今日视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发挥党报优势,打造并配置好两大看点
时政类报道、深度报道是党报的优势。但是,在版面安排上,时政报道和深度报道,这两类报道又时常会形成冲突。一般而言,党报头版肯定以指导性的时政类新闻为主,包括各种会议、党政领导的讲话和活动、经验总结、工作部署,以及作为中心工作的经济建设报道等,这也是党报时政类、指导性报道的优势所在。指导性报道一般占头版大部分篇幅,加上为版式美观所必需的图片新闻,头版所剩空间无几。
报纸不论版数多少,都只有一个要闻版。那么非指导性的报道,尤其是作为党报优势的深度报道怎么安排呢?过去的做法是都往头版挤,“露个头”,然后再转文到其它版面。这样一来,时政报道和深度报道都做得紧巴巴的,两个优势都无法充分发挥。多数情况下深度报道要为时政报道让路,散落到文化、社会等其它版面,淹没在其它一般性新闻中,形不成看点。
党报改革的关键也在改头版。如何解决头版拥挤难看的老大难问题?是挤头版,是模仿某些市场类报纸做“双报头”,还是另辟蹊径?与其修修补补,不如解放思想,换个思路。2013年11月起,《湖北日报》就第三次改版在内部征集意见时,强化新闻、增加深度成为最强音。大家认为,既然是两大新闻优势,又不可能在一个版上得到充分呈现,干脆就分成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版面,两大优势,两只眼睛,两大看点,实现各自的独特功能。很多同志不约而同提出了开设深度新闻版的建议,“今日视点”重点新闻版由此诞生。
2013年12月26日,改版正式推出,“今日视点”创立,进一步梳理了《湖北日报》的报道体系,形成“一主两翼”的稳定版面格局。“一主”即要闻版,主要是政治性的时政报道、中心工作的经济建设主题报道,政务报道要突出新闻性,工作报道要找到新闻点,要求“三贴近”“短实新”,实现的主要是党报的政治功能。“一翼”是每个工作日的时评版,创立时评版是《湖北日报》上一次改版(2013年初)的主要成果,它发挥党报以思想、观点取胜的政治性优势,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敏感事件问题及时发声,进行深入剖析,彰显主流,引导舆论;另“一翼”则是“今日视点”,“今日视点”的标题和主要内容,以题花方式占据头版导读首位的固定位置,引导读者,形成固定看点。
“今日视点”版、时评版以要闻版为依托,与之形成有机整体,是要闻版在深度、广度、厚度上的延伸、拓展和必要补充,同时,又萃取了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特色专版的思想和主题精华,对后续各专版起到承接和引领作用。有了“一主两翼”这一党报新闻核心,再加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专版的配合,党报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优势互补、有张有弛,信息量丰富又方便阅读,从整体上形成了以一主带两翼、以两翼带各特色专版的“雁行”格局。
放大、做透每天最值得阅读的一个点
近一年来,“今日视点”不改初衷,将“真新闻、深一度”的追求一以贯之,“放大、做透每天最值得阅读的一个点”,“今日视点”的选题是开放的,表达方式很多元。以深度新闻为主,又不局限于深度新闻,以设置深度报道议题的方式,发挥党报的“厚”发优势,以深度创造影响,提升影响力。
舆论监督报道是党报的利器,也是“今日视点”的特色之一。一年来,刊发形成重大影响的舆论监督报道12篇,推动了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如2014年1月14日《跑断腿的二胎证》刊出后,2月28日湖北省卫计委就发出通知,在国内首批取消证了已推行30余年的一孩准生证,中宣部就此专发阅评,称赞“一篇报道改变一项地方法规”。《残疾人出行,呼唤最后一公里》刊出后,省残联理事长立即做出批示,并引起省委常委高度关注,文内反映的一些问题马上得到解决。类似报道还有《武汉生态隔离带面临失守》《记者分头暗访“舌尖上的浪费”》等。
除此之外,“今日视点”报道题材还包括:1.带问题导向的调研性报道。2.重大事件、政策的即时性报道。3.重要节点报道。4.文化深度报道。5.开拓眼界和愉悦身心的报道。等等。
无论何种选题,“今日视点”都将可读作为首要标准。操作中注意表达方式和版面呈现的创新。即使是一些时政类选题,也杜绝了干巴巴的说教,而是将观点化于精彩的讲述之间,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这样可使思想性、政治性要求不露痕迹。“今日视点”里有政治,但不是说教的;有学术和文化,但不是枯燥的;有情感,但不是盲目的、花哨的。形式设计方面,“今日视点”也是《湖北日报》版式改革的先锋和试验点,大胆突破,巧妙创意,并注意漫画、图表等美术元素的运用,多元呈现,精彩纷呈。
一年来,“今日视点”以其新闻操作的独特和专业性,提升了《湖北日报》的影响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今日视点”的成功,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一是成立新闻编辑中心,实现真正的采编分离。各版面及各版面主编,由原来隶属于各新闻中心,统一划归到新成立的新闻编辑中心管理,版面打通。各新闻中心转为纯粹的新闻生产中心,新闻中心竞争上版,记者竞争上稿,为精品生产创造条件。二是成立专班,专人负责。“今日视点”专班设在新闻编辑中心,由三人组成,一个主编,两位主笔。主创团队除采写编辑稿件外,更重要的是穿针引线,行走于新闻生产部门,加强策划联动,协调采写,落实选题。三是开放供稿,举全编辑部乃至全集团之力。相对于全年250篇以上的供稿量,专班三人远远不够。从体系设计上,专版供稿人是全编辑部,因而须从总编辑层面统筹管理,建立供稿体系,明确供稿责任,将报道任务合理分解到各中心。这样供稿有长久的保障,还能将触角延伸到各条报道战线,有了源头活水,就能保证选题的敏锐度和及时性。四是强化激励机制,“今日视点”的稿件打分另加系数,下设底线,上不封顶,鼓励冒尖,激发记者写稿积极性。
独特和专业,网络时代的纸媒突围之路
今天,媒体如何真正吸引受众?要么,你所发布的是真正稀缺的东西,具有独特性;要么,是在信息整合上体现出很强的甄别和梳理能力,能充分展示新闻人的专业性。这是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突围之路,也是考核传统新闻品牌的重要指标。应该说,两个方面,也是“今日视点”区别于一般报纸新闻专栏的优势所在。
首先,“今日视点”有许多报道是无可替代的。其中,2014年4月以来,全国最大打黑案“刘汉刘维涉黑案”在鄂公审,《湖北日报》获准独家报道庭审经过。“今日视点”以近11个版面陆续刊发了前方发回的相关报道,内容可读、把握得当,成为全国各类媒体包括网媒的报道源头。再如《汉川起义,辛亥革命的第一声回响》,聚焦众所周知的辛亥革命,却钩沉了一段罕为人知的历史,文内关于梁耀汉的墓地、遗体、纪念碑文等,有些甚至烈士后人都不知情。《邓小平在武昌的历史瞬间》获得原拍摄者授权,在时隔22年后,首次披露了小平南巡时在武昌火车站历史瞬间的照片。
因这些报道提供信息的全面、稀缺,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很多内容都是此前不曾披露的,更不能从网上搜索到。之所以能够独家发布,首先得益于选题本身的独特性和关注度,其次得益于记者的深入调查和踏实作风。
“今日视点”的另一些报道,则显示了专业整合的力量。当热点事件发生后,流言如蝗,网络为之拥堵,令人莫辨真伪。这时,即使不进行新闻采访,仅是就芜杂的信息进行甄别、汇集,就已经很有意义。
2014年3月2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疆独分子暴恐袭击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0多人受伤。在来不及派记者采写,其他媒体也没有任何成型报道的情况下,主编在事发当晚,充分利用网络,全面掌握政府微博、媒体微博及现场目击者微博、移动新媒体等信息,在细致甄别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梳理,清晰还原了事件的来龙去脉、线路走向等,以《滴血的长刀下,正义没有低头》为题,紧扣血泊中不屈的正义,进行了全景式回放。这是一次成功尝试,不光集合了最真实、最有效的信息,给读者带来了高效阅读;而且通过有思想的编排,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有力地表达了正义的立场与力量。类似的,还有马航MH370航班失联这样的事件,各方利益复杂,信息混乱,普通民众无法获得关键信息时,记者、编辑的专业价值非常重要。
《中共“一大”湖北人》,整合的则是旧事。关于5位湖北籍“一大”代表,该版既有人物史料、历史档案,也有家乡的现场采写,百年云烟汇于一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之际推出,引起了很大反响。
(本文作者分别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湖北日报》“今日视点”主编)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