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来袭
2015-03-16江淮晨报常务副总编辑杨杰
文/《江淮晨报》常务副总编辑 杨杰
快递来袭
文/《江淮晨报》常务副总编辑 杨杰
2013年11月15日,合肥市一家快递公司站点内,工作人员在处理堆积如山的包裹。(《江淮晨报》2013年11月17日头版照片)
什么是优秀的新闻图片?我一直认为,那些不需要一个字的解释就能冲击视觉、震撼人心的图片才是真正的好图片。一图胜千言。
《快递来袭》组图即是如此,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真实可感的画面,反映生活,记录时代。
图片源于2013年的“双11”。在经济下行趋势的背景下,电子商务需求逆势“井喷”,无疑释放出拉动内需的积极信号。线上交易开始全面倒逼传统零售业态升级。摄影记者选取这一时间节点,将镜头对准新业态产业链末端的快递大军,以小见大,抛出一个大“包袱”:一方面,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前,物流业现状的难以承受之重,以及未来广阔的产业空间;另一方面,以人性化的表达呈现了这场全民购物狂欢背后另一个人群的生存状态。
为更好地呈现主题,摄影记者花了整整一天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最终,在快递点附近的一座小楼上找到最佳角度。
这便是整版呈现在《江淮晨报》封面的这张“快递来袭”主图,拍摄者采用俯拍视角,快递包裹堆积如山,充满膨胀感,极具视觉张力。分拣包裹的快递员,整齐排列在包裹的狭缝中,经典的对角线构图浑然天成。全片以黑、白、黄为主色调,渲染出密集压抑、争分夺秒的紧张气氛,更以这种逼仄狭小空间里物与人之间强烈的反差,表达出盛大狂欢背后真实的快递生态。
一直以来,《江淮晨报》将图片新闻置于报纸发展的重要地位,除了头版经常采用的海报化封面,每周还定期推出一个视觉周刊和两个"摄氏度"图片专题。为了适应移动互联时代读者阅读习惯以及二次传播的特征,《江淮晨报》突出强化图片的人性化、故事化表达,要求图片有温度、有角度、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