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 创新 融合: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
2015-03-16唐润华何慧媛
□ 文/唐润华 何慧媛
责任 创新 融合: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
□ 文/唐润华 何慧媛
1月27日,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共产生4个获奖者和19个提名奖获得者。这些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传媒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对新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全球新闻奖获奖作品在议程设置、形式创新和媒体融合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为媒体如何保持和提升影响力竖立了新的标杆。
首届世界媒体峰会 全球新闻奖作品评析
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获奖作品题材多元、视域宽广,从地区冲突、环境污染到社会安全、家庭暴力,从发达城市到贫困农村,胸怀责任感的各国新闻同仁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忠实记录各种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深入揭示事实真相。这些获奖作品还充分体现了各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传媒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对新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在国际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全球传媒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大背景下,全球新闻奖获奖作品在议程设置、形式创新和媒体融合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为媒体如何保持和提升影响力树立了新的标杆。
责任:提升报道的影响力
有人称当今时代为“一个解构的时代”,以往人们习惯乃至信奉的一切似乎都在遭受怀疑乃至嘲弄。在“娱乐至死”的文化环境和“救亡图存”巨大压力的双重夹击下,媒体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理念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此外,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习惯了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获取资讯信息,专业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和议程设置能力也在经受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才能在守住价值观底线、坚守社会责任的同时,保持足够的舆论影响力和议程设置能力?获得首届全球新闻奖峰会公益奖的团队和个人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持续关注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深入社会底层采访,以一篇篇充满震撼力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积极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对全球同行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启迪意义。
获得峰会公益奖(团队)的半岛媒体集团英文频道《东方101》节目组出色报道了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从虐童到自然灾害,从政变到气候变化,都是关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热点乃至敏感问题,难度大、风险高。“讲述从未讲过的故事,替最无助的人发声”,成为这个节目组的座右铭。他们深入现场和基层,广泛采访当事人,从市井小民到权贵达人,掌握大量真实而生动的一手材料,客观披露事实真相。然后,还以特别报道和对话辩论的形式,邀请各界人士发表意见,使报道内容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的节目知名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不少节目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直接而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
“引渡‘蜥蜴王’”——多年对野生动物买卖的报道使得野生动物走私团伙头目最终在马来西亚落网;
“迷失的男孩”——节目报道了数千名在印度危险的矿井中工作的童工的凄惨遭遇,播出后,当局立即停止了使用童工的行为;
“尼泊尔的奴隶女孩”——节目报道了在尼泊尔权贵家庭中像奴隶般劳作的年轻女孩的故事。节目播出后,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此事件成为了尼泊尔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男人的世界”——节目展现了男性强奸犯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的动机和性格。节目播出后,柬埔寨发起了对高中生的教育运动。
……
同样令人钦佩的还有峰会公益奖团队提名奖的获得者们:
“记录巴勒斯坦地区的悠久历史以及唤起巴勒斯坦民众的民族认同”,支撑着《巴勒斯坦周刊》的志愿者团队在16年间不计报酬地在业余时间用心编纂杂志;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真相与渲染》节目组每周一次深入重大事件事发现场,制作前沿的新闻纪录片,报道涵盖政治、腐败和地区争端等,每一集都基于扎实的调查、确凿的事实和有洞察力的证据筛选;半岛媒体集团阿拉伯语频道驻叙利亚新闻团队足迹踏至鲜有媒体进入的地域,命悬一线却发回了极具震撼力的报道;创刊19年的《印度瞭望周刊》一直致力于提出犀利的问题,积极设置公共卫生、农业贷款等国家级议题。
与拥有共同梦想、相互砥砺的团队相比,执着追求新闻真相的个体坚守尤显珍贵。
作为拥有20多年经验的富有激情的调查记者,《印度教徒报》的塞纳斯·帕拉古米成为获得峰会公益报道个人奖的第一人。自1993年起,塞纳斯每年至少有270天在印度最贫穷的农村度过。他身兼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两职,经常就贫穷、饥饿与缺水等社会公共安全话题撰稿。2013年,印度一些地区经历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塞纳斯用6个月时间穿越几千公里极干旱地区,采写了5篇调查报道。他的调查报道内容详实,富有思想性,成功吸引了全社会关注,引起了公共政策的重大变革。
在峰会公益奖个人提名奖的获得者中,同样来自《印度教徒报》的米拉·斯里尼瓦桑行文精巧如同小说,她对斯里兰卡渔业话题的讲述,运用了高超的拟人技巧对敏感的经济问题进行了勾勒。尼泊尔《共和国报》的苏伦德拉·鲍德尔的报道讲述了一名尼泊尔人历时七个月辗转偷渡到美国的故事,细节描写很多,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受到偷渡的苦痛。马来西亚《南洋商报》陈奕龙拍摄的组照,反映了马来西亚吉隆坡郊区居民的贫苦生活,表现出人们对老年贫困、无助的忧思。孟加拉Ns新闻网站的舍里·阿克特尔的《从孟加拉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中崛起》开篇即牢牢地牵动读者的心,事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全球对安全生产的关注。肯尼亚《旗帜报》阿杜·朱巴特观点独到,发出《为什么免费的笔记本电脑不能使这所学校平静》之问,揭露了当地学校科技应用的匮乏,展现了肯尼亚成千上万学生所面临的窘境。
这些优秀的新闻人,坚守媒体的使命和责任,用勇敢、勤奋和巧思进行采访报道,让人们看到多元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事件、不同文化与人们的不同生态与命运,提供了体察世界的全新方式,透过媒体广泛传播,爆发出无穷的思想力量。
创新:丰富报道的表现力
创新是媒体发展永恒的动力。在新媒体时代,创新尤为重要,缺乏创新的媒体必定会被淘汰。而媒体创新的基础和核心是内容即新闻信息报道的创新。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既对以内容采集和加工能力见长的专业媒体提出了挑战,更为这些专业媒体更好地发挥内容优势创造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创新的勇气和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不但可以丰富新闻信息报道的表现形式,而且可以增强新闻信息报道的纵深感,使其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首届全球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运用大数据及其可视化,生动揭示新闻事件的背景和过程
越来越多的媒体将大数据及其可视化用于新闻报道,以便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展示新闻事件的背景,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
《今日美国》的《大屠杀的背后:美国群死群伤恶性凶杀案件之鲜为人知的故事》(媒体创新奖获奖作品)极富想象力地把诸多公开信息整合到一起,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独家分析,加上新颖的呈现方式,让整件作品十分抓人眼球。作品上线头一个月内,点击量便超过100万。
从2006年至今,美国全境发生了200多起群死群伤恶性凶杀案。《今日美国》记者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后发现,此类案件发生频率远高于政府公布的数字,各种案发因素的可预见性远高于许多人的想象。报道没有从个案或单纯的数据描述切入,而是大胆转换叙事方式,对大量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全新揭示了在美国悲剧性地频频重演的群死群伤恶性凶杀案件的特征,并从案发频率、案发诱因、关系图谱、涉案凶器、凶嫌特征、安全漏洞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与广度与深度并重的内容相配合,作品运用多种形式对大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不但彰显了报道内容的震撼力,而且使版面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例如,为了揭示有关美国平均每两周发生一起群死群伤恶性凶杀案这一事实,这篇作品创建了一个列举出每宗案例的时间轴,每宗案例都标有案发地点、死亡人数、案情简介等细节,让人一目了然。
2.实行多媒体在线直播,全天候追踪新闻事件进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媒体的新闻报道在时间维度上得以从“及时”进化到“实时”,以至“全时”——可以全天候地追踪报道新闻事件的进展,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截稿时间”的限制。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发稿模式,对重大热点事件进行多媒体在线直播,让受众可以随时看到正在发生的新闻。
以色列主流英语日报《国土报》因在其网站实况直播了2012年末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在加沙地带发生的冲突而获得媒体创新奖提名奖。在这次多媒体在线直播中,该报采编人员运用文字、视频和照片等形式实时更新事态进展,并同时发布在脸书、推特、谷歌+以及安卓和苹果手机、平板等应用平台上,实现多终端覆盖。
今日俄罗斯近两年在媒体报道创新方面有很多大动作,因而在此次全球新闻奖评选中双喜临门——《普京问与答:最佳引语和即时反应》获得媒体创新奖提名奖,《陨石撞击俄罗斯乌拉尔》获得新媒体报道奖提名奖。这两件获奖作品都异曲同工地在直播中灵活运用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并且运用时间线将所有报道串联起来,避免受众产生时空迷失感。这两个专题还很好地利用社交媒体用户的即时评论,使报道呈现更多的互动性。
3.制作虚拟化动画视频,形象再现和解读新闻事件
为了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新闻事实,在报道中使用更多图片图表已经成为各个媒体的“标准动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已有不少媒体开始使用动画、动漫等形式,通过虚拟化、动态化的视频来有声有色地再现和解读新闻。在这次全球新闻奖的参评作品中,法新社提交的三维动画视频因为在表现手段、功能及适用性等方面的出色创新而获得媒体创新提名奖。
三维动画视频是法新社精心打造的新媒体产品,可供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机构在电视台、网站、手机、平板电脑、户外显示屏等各种播出终端使用。该产品的内容覆盖范围很广,从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模拟,到对热点问题的独到评论,还可以阐释最新科技潮流,梳理背景资料(如大事年表之类)。特别是在媒体面临新闻现场画面资料不足的时候,三维动画视频显得更有价值。
法新社的三维动画视频短片创作团队隶属于法新社图片服务部,他们每天都会围绕当天的热点新闻确定三维动画视频的主题和数量。为了准确而简明清晰地再现和解读新闻事件和各种概念,先要由文字编辑对相关新闻做大量调研,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并据此写出剧本(脚本),然后由设计师和美术师将剧本转化为故事梗概串联图乃至动画视频,再配上音效及字幕。在此期间,制作人员可能还需要与前期调研编辑沟通交流,讨论或核实新闻细节及相关画面。在紧张而细致的设计和加工之后,一段段条理清晰、内容鲜活、画质高清的三维动画视频短片就可以公开发布了。这些动画视频短片一般时长一至两分钟,每条片子都有视听音像版、数字版、移动终端版等不同格式,并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等6种语言的配音(每种语言的配音都有一条单独的音轨)。
融合: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在媒介融合愈演愈烈的今天,融合发展是媒体的必然选择。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媒体机构和媒体人的共识。而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是融合报道,坚持融合报道,不仅可以使报道更丰富、更深厚、更生动,而且可以拓展报道的服务性,增强报道对用户和受众的吸引力,这样专业媒体才有可能保持和发扬内容优势,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占据并站稳一席之地。此次全球新闻奖的许多获奖作品就是融合报道的典范。
1.多媒体融合报道,全景式再现重大主题
长久以来,深度报道更多依赖文字来表达深邃的思考,而冗长的文字往往显得呆板和枯燥,让很多读者敬而远之。此次全球新闻奖的一些获奖作品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报道中融合运用各种符号形态和媒体报道手段,用多媒体专题报道的方式对重大主题进行全景式再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美国《环球邮报》网站的《缅甸出现政治危机》(新媒体报道奖获奖作品)在有关缅甸变局的专题报道中体现出锐意创新的勇气与执着,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报道形式,让受众在全方位感知缅甸政治生态的同时,陷入深思。这个专题报道逻辑严谨、框架清晰,从“鸦片战争”“压制经济”“人民vs权力”三个独特视角回顾了缅甸崎岖的政治变革之路,既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新闻事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信息要求,又可以避免受众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报道而产生的信息超载感和乏味感。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除了综合性的文字报道,作品还嵌入了具有震撼力的图片幻灯片和视频报道,包括一段30分钟的纪录片,把缅甸艰难的变革历程汇入一气呵成的多媒体叙事结构中,将视觉元素的感染力放大到极致。
美国《西雅图时报》网站的《海洋变化:太平洋的危机》专题报道(媒体创新提名奖)同样提供了网络新闻深度和美感协同的完美样板。该报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和图表等多媒体手段,将记者历时两个多月的深度调查结果转化为太平洋的危险转变、厚利的螃蟹产业危机四伏、牡蛎因海岸腐蚀而逐渐消亡、海洋生物可以适应变酸的海水吗、沿海居民的食物危机、对抗海水酸化面临政治阻力、海水酸化吞噬海蜗牛等七大部分内容,并且实时更新来自特定公众、学生和教育界人士的反馈,使这个本来可能比较严肃而枯燥的报道变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专题报道《芝加哥枪击》(新媒体报道提名奖)更强调对图片和声音等元素的融合运用。一张张视角独到、表达细腻的图片,默默控诉着暴力犯罪对城市的伤害,每张图片点开下面的链接都会有现场人们发出的呼救声和救护车等声音,令人震撼。
2.引入交互式数据库,提高受众了解事实真相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传统报道提供的往往是单一和单向的线性语境,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绝对被动地位。融合报道可以从多个侧面和层面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之一是在报道中引入交互式数据库,既增加了相关报道的信息量,又为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过程提供了便利。
《今日美国》的《大屠杀的背后:美国群死群伤恶性凶杀案件之鲜为人知的故事》中有多张交互式网页图表,其中一幅在地图和表格中列出历年来美国的恶性案件,读者可以选择根据案发地点或场景来筛选、排列相应案件,精妙的图形设计将多种要素融合在一起。
获得首届全球新闻奖新媒体报道奖提名奖的《用药过量》是美国ProPublica新闻网站制作的一个多媒体专题报道。从题材上看,既不重大,也不热门,它之所以能够获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对融合报道的精到领悟和精妙运用,而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是交互式数据库的使用。
在过去10年里,多达1500名美国人因过量服用泰诺(一种镇痛药)中的醋氨酚而死亡。ProPublica网站在其制作的多媒体专题中,设计了多处交互式数据库,再加上对图片、图标和视频的巧妙运用,大大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和便利性。例如,专题中设计了一个互动图表,使读者能够自由选择自己药品库中的药并测定其中醋氨酚的总含量,以观察自己的用量是否超过每日最高标准;读者还可以从一个专门设计的药品标签数据库中查询哪些药品含有醋氨酚;专题中设计了一个时钟,用来显示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诺要修订安全条例到目前已历时多久,以显示其不作为;还用条线图来解释全球各国在限制醋氨酚含量比例方面的进展,并与美国做比较,揭示出美国在这方面监管的落后。
其他获奖作品也有类似做法。例如,肯尼亚标准媒体集团的“促医改”在线应用平台(媒体创新奖提名奖)可以分类、分区域、分时段对比政府在医改方面的投入;《芝加哥论坛报》的“芝加哥枪击”专题(新媒体报道奖提名奖)数据库可以实时更新。
3.重视用户生产内容的使用,优化用户体验
在“受众为主”的新媒体时代,忽视用户体验的媒体必将面临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衰减。如何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参与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成为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通过将用户生产内容(UGC)融入新闻报道中,并以各种方式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是此次全球新闻奖许多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
今日俄罗斯在《陨石撞击俄罗斯乌拉尔》(新媒体报道奖提名奖)报道中,专门链接了新闻现场目击者的记录专题,编辑精心挑选了的推特、优兔上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对UGC的运用,使网友不再只是观众,而是与媒体一起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媒体也可通过对网友自发式、群言式的讨论梳理,发现舆论的风向标,对新闻价值作出理性判断,体验式的新闻服务得以更好开展。
半岛媒体集团英文网站团队在《隐私与信息安全》报道(新媒体报道奖提名奖)中创新设计游戏模块,在生动有趣的互动中,传递新闻信息。报道针对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的动态图像监控设计了“做自己的私家侦探”(Be your own Private investigator)互动游戏,邀请用户在虚拟场景中寻找隐蔽的摄像头。
新闻报道运用互动和游戏的方式,降低了网友获取信息的门槛,而精彩的UGC和游戏反过来又强化了产品的特色,让新闻可知可感,鲜活有趣。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