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5-03-15赵春梅张吉先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5期
关键词:骨科置换术髋关节

赵春梅,张吉先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1.骨科;2.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 401420)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赵春梅1,张吉先2△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1.骨科;2.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 401420)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綦江区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并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13年3月以前住院治疗并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和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康复教育及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缩短,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是保证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骨科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高龄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骨折后病程长,卧床的并发症多。据有关文献报道,高龄髋部骨折行保守治疗,1年内病死率达50%以上[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髋部疾病和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它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而术后康复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减少关节僵硬,能帮助患者尽早地恢复肢体功能,从而达到术后早期下床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骨科住院治疗并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53例,平均年龄(64.77±12.58)岁,左侧髋关节置换60例、右侧38例,合并高血压42例、糖尿病11例,平均住院时间(9.76±6.86)d。另选取2013年3月以前在骨科住院治疗并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53例,平均年龄(71.53±7.82)岁,左侧髋关节置换45例、右侧53例,合并高血压39例、糖尿病4例,平均住院时间(15.30±5.76)d。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外科一般护理和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各项常规检查,术后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前康复教育及术后康复护理。首先,由护理人员于术前向患者展开康复教育。在实施术前康复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介绍术后康复方案。并且教会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等长收缩动作及强化肌力训练等。其次,嘱咐患者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的动作及体位。术后患肢髋关节内收易使人工关节脱位,因此嘱患者避免内收,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位,早期应在两腿之间放一枕头,防止髋关节外旋。并且嘱患者避免两腿交叉、盘腿,跷二郎腿,下蹲穿鞋及类似动作,避免曲髋大于90°。同时向患者讲述术后镇痛的方法和重要性,解除或减轻患者由于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对止痛剂的使用和手术疼痛的误解[3]。并依据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原则,即在疼痛发生之前开始用药,并多种镇痛方式联合应用以达到有效镇痛的目的[4]。

术后康复护理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术后2周内)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患者舒适度:一方面,护理人员按科室制订的患者术后垫枕评估规范进行评估后对患者进行垫枕(麻醉师特殊交代者除外)。患者回病房即行第1次评估,若患者意识清楚,咳嗽有力则立即行垫枕,观察5 min无头晕头痛即可;如不能垫枕则每隔1 h再评估1次,直至能垫枕为止。另一方面,护理人员按科室制订的患者术后进食评估规范进行评估后给予进食。患者回病房即行第1次评估,若患者意识清楚,肠鸣音恢复,健肢肌力大于或等于4级即可;如不能进食则每隔1 h再评估1次,直至能进食为止。进食从少量温开水开始,逐步递增到正常饮食。(2)防止关节脱位:髋关节置换术改变了髋关节原来的生理结构,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人工关节的股骨头较小,髋臼较浅,这些因素造成人工关节易于脱位[5]。因此,手术当日患者回病房时采取4人平托搬运,保持身体轴线平直,勿扭曲,使其平卧床上,其中1人负责患肢绝对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患髋应置于外展微屈位,两腿之间放一圆枕头,同时垫枕头抬高患肢以预防肿胀。(3)麻醉解除后开始主动屈伸足趾及踝泵训练(每日200次以上,每小时10次以上),以酸软或疼痛为度。(4)肌力训练:术后第1天尽早开始呼吸、咳嗽、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日大于200次),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采取桥式运动练习,即伸膝、患肢外展及抬高臀部训练。酌情逐步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的抗阻肌力练习。肌力训练要在无痛及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增加频率及强度。(5)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双上肢及健侧下肢各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无痛或微痛的情况下进行患肢的被动或主动膝关节与髋关节训练,连续被动运动(CPM)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屈曲小于90°,以避免髋关节囊受撞击[6]。训练后冰敷20~30 min,术后3~4 d开始主动髋外展练习。(6)负重及体位转移:术后1~2 d,在床上训练卧位到坐位的转移,通过双上肢及健肢肌力4级以上评估者训练从床上到床旁转移,扶助行器站立或行走。其中骨水泥型可100%负重;非骨水泥型20%负重,6周后逐渐增加到100%负重;混合型根据患者术中及疼痛情况酌情负重。(7)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是髋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7]。术后深静脉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及药物预防3个方面[8]。骨科除按规范于术后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气压波治疗外,指导并督促患者主动进行患肢的踝泵训练(每小时10次以上,每日200次以上),并每日行腓肠肌的门诊检查,如有压痛则继续行腓肠肌的局部压痛试验,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9]。

术后康复第2阶段(术后2~4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直腿抬高肌力训练:伸膝后直腿抬高至患肢与床呈30°角处,保持8~10 s,每组10次以上,每日100次以上。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的抗阻力练习。(2)主动关节屈伸训练: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地主动屈膝屈髋,保持10 s后缓慢伸直,每组10次以上,每日200次以上。患者平卧位,床上行自行车训练。(3)平衡及步态训练:骨水泥型患者进行坐位、站立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先用助行器,稳定后改用双腋拐;非骨水泥型负重量由占体质量的1/4、1/3、1/2、2/3、4/5逐渐增至100%体质量。术后第2~4周,酌情训练上下阶梯,开始时上楼健侧先上,下楼患侧先下。

术后康复第3阶段(术后5~12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的抗阻力练习,阻力根据患肢情况逐渐增加。(2)继续进行髋关节的主动屈伸,术后第8周主动髋关节的活动基本正常,但仍需要得到足够的康复帮助,包括加高椅子约2 cm、升高马桶约10 cm等。(3)进行平衡及步态训练,非骨水泥型患者术后第6周开始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制订逐步弃拐计划[10]。先用助行器训练,稳定后改用双腋拐,再逐步弃拐进行训练。(4)第8周至第4个月主要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进行负重行走,第4~6个月再次复查X线片,检查肌力是否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是否满足日常生活需要。(5)如果进行拔牙等有创治疗,要及时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人工关节发生血源性感染[11]。

1.2.2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并从疼痛、患肢功能、髋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畸形等方面对患髋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于患者出院前,发放骨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进行调查。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98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良好,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s)

2.2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评分[(95.46±2.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80±6.0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康复护理的正确应用是保证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从本研究可看出,术后康复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减轻术后疼痛、肿胀,使术后2周髋周无明显肿胀。康复治疗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重点。术后康复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术后3周髋周肌力达到4~5级,主动伸髋正常,屈髋达90°,非骨水泥型假体站立正常,步态基本正常。康复治疗的重点为增加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增加关节活动度。术后康复第三阶段的目标是术后6周髋周肌力达到5级,主动屈伸髋正常。康复治疗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尽量恢复关节功能,达到日常生活自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管床护士对患者术后的及时评估,进食时间从常规的术后(6.00±0.50)h提前到术后(0.50±0.05)h,从而避免了传统的术后6 h进食所导致的挨饿现象;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从(21.00±1.76)d提前到(3.00±0.15)d;患者住院时间由(28.00±2.22)d缩短至(15.00±0.49)d,从而减少甚至杜绝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由于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得到了康复,大大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陈瑜婷,张萍,朱权.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1(6):33.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6.

[3]崔伟,张竟.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3(3):25-26.

[4]胡玲,谢书林.硬膜外超前镇痛在全髋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2,24(9):1538-1540.

[5]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08-519.

[6]陆其.骨科术后康复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9:362.

[7]李婧,丘贵兴.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预防与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0,25(12):740.

[8]Segal JB,Streiff MB,Hofmann LV,et al.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a systrmatic review for a practice guideline[J].Ann Intern Med,2010,146(3):211-222.

[9]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462.

[10]赵美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72.

[11]吴海山,吴宇黎.人工膝关节外科学:从初次置换到翻修手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34.

重庆市綦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2013-216)。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5.051

B

1672-9455(2015)05-0700-03

2014-07-31

2014-11-08)

△通讯作者,E-mail:495270541@qq.com。

猜你喜欢

骨科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