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孕产妇盆底肌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
2015-03-15段晓丽
段晓丽,晏 玫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1.妇产科;2.内分泌科,重庆 400020)
·教学探索·
品管圈在提高孕产妇盆底肌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
段晓丽1,晏 玫2△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1.妇产科;2.内分泌科,重庆 400020)
将品管圈(QCC)活动引入孕产妇盆肌锻炼(PFMT)的管理中,以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产生。本文详细叙述了品管圈小组的建立、主题的设置、计划的拟订与实施等过程。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孕产妇PFMT的依从性,降低了SUI的发病率,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品管圈; 盆底肌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 护理模式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产妇在分娩中因盆底肌肉和骨盆结构受到损伤,当产后腹压升高时,在无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张力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溢出的症状,严重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及生活质量[1]。目前,在女性妊娠期和(或)产后进行盆底肌锻炼(PFMT)对防治SUI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因PFMT无固定练习模式且动作单调,使孕产妇感到乏味而不能坚持。而今国外学者在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病因学、治疗方法的同时,已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更好地促使孕产妇掌握PFMT要领,提高孕产妇进行PFMT的积极性及增强家庭自行进行PFMT的效果等[2-3]。国内却较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4]。本院产科于2013年7~12月将品管圈(QCC)应用于提高PFMT依从性的管理中,对PFMT依从性进行为期6个月的持续性质量改进,取得初步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6月于本院做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7.3±1.5)岁;孕周15~35周,平均(26.4±1.4)周;初产妇55例,经产妇5例。另选取2013年7~12月于本院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60例为品管圈组,年龄23~35岁,平均(28.6±1.7)岁;孕周14~34周,平均(25.8±1.5)周;初产妇56例,经产妇4例。所有孕妇均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两组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模式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品管圈组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即在对照组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建立品管圈小组。该小组由10人组成,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3人,由护士长担任圈长,副主任护师担任辅导员,并聘请医院康复科医师为咨询顾问。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孕产妇PFMT依从性,选题原因是PFMT不受时间、地点及体位的限制,同时是简便、廉价并能有效预防SUI的非药物性方法。
图1 影响PFMT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图
1.2.2 分析导致PFMT依从性差的原因 在品管圈活动成员的共同参与下,采用头脑风暴法[5]仔细分析造成孕产妇PFMT依从性差的原因,制成鱼骨图。见图1。
1.2.3 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 针对导致PFMT有效率低下的原因,品管圈全体圈员经过仔细分析讨论,制订出相应的对策,并积极实施。(1)针对护士专业知识不足:在专业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圈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PFMT的护理知识,经康复医师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圈内活动。(2)针对健康宣教力度不够:①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由一名圈员制订盆底肌康复功能锻炼宣教流程及健康宣教手册[6],对全体圈员进行培训,并将手册发放给患者和家属,由10名圈员负责监控健康宣教实施的效果。②加强沟通,随时评估孕(产)妇PFMT知识的掌握程度。③定时召开公休会,给孕(产)妇讲解PFMT知识。(3)针对孕(产)妇PFMT依从性差的情况,全体圈员认真地督促指导,并强调训练前排空膀胱。①产前指导:产前责任护士应调查孕妇对盆底肌功能保健知识的需求和认知程度,详细介绍PFMT的目的、方法、锻炼时机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锻炼时让孕妇取平卧位,在头下垫一软枕,双腿屈曲并稍分开。做深呼吸,呼吸保持深而缓,吸气时收缩阴道、会阴及肛门,避免臀部及大腿参与收缩,持续6~8 s,呼气时应缓慢放松,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每次持续收缩6~8 s,每次锻炼15~20 min,每日3~5次。随着锻炼进程,逐步增加锻炼次数,设定目标,以不感觉疲乏为宜。②产后1个月内督导:孕妇进入待产室后,由助产士实施一对一的全程陪产,帮助孕妇回忆产前PFMT的方法,指导孕妇利用宫缩间隙进行PFMT,产后1 h再次指导产妇进行PFMT,并协助产妇取舒适位,温和、缓慢地做深呼吸,收缩阴道、会阴及肛门,方法同产前。第1次收缩持续时间为每次4~6 s,在间隔15 min后收缩持续时间每次6~8 s,每次锻炼15~20 min。产后第1天继续进行PFMT,并于产后第7天开始配合胸膝卧位,每次锻炼15~20 min,每日2次。由责任护士一对一指导产妇实施PFMT,再次强调PFMT的目的、重要性及方法,取得产妇的配合,及时针对每位产妇在锻炼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调整,并定时追踪督促训练情况。产后3个月内进行督导,采用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的形式继续进行PFMT指导练习,每周1次,一对一地指导产妇产后锻炼,并解决产妇在PFMT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4)针对质量控制力度不足:选定3名责任组长(圈员)作为质控员,制订PFMT实施表格及质控表格,并制订质控考核措施,纳入绩效考核。(5)针对护士关注度不够:加强护士责任心,并将PFMT纳入绩效考核。(6)发挥家庭的支持功能:加强孕(产)妇家属PFMT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孕(产)妇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PFMT依从性评价 分别于产前及产后1、3个月对PFMT依从性进行评价,分为3级[7]:不依从,指孕(产)妇不锻炼或自行减少规定动作;部分依从,指孕(产)妇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劝说、督促才能完成规定动作;完全依从,指孕(产)妇能按时按量锻炼,完成规定动作。
1.3.2 盆底肌功能评估 分别于产后1、3个月评价盆底肌功能。采用手测肌力法,在安静环境下,孕(产)妇自主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康复科盆底理疗师站位于被检者右侧,右手戴无菌橡胶手套,以食指和中指探至被检孕(产)妇的阴道内,分别置于阴道外口内1~2 cm处及阴道后壁距子宫颈外口约1~2 cm处,分别检查浅层和深层盆底肌肉的肌力。将另一只手置于孕(产)妇腹部,嘱孕(产)妇全身放松,指导其做缩肛动作以收缩肛提肌等盆底肌肉。盆底肌力评分为0~5分,评分越高,说明盆底肌肉张力越好[8]。
1.3.3 SUI诊断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当打喷嚏、咳嗽、大笑、运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不自主漏尿即为SUI[9]。
2 结 果
2.1 两组PFMT依从性比较 两组孕(产)妇产前PFMT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品管圈组产后1、3个月的PFMT依从性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段PFMT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产后盆底肌力比较 品管圈组孕(产)妇产后42 d及产后3个月各类盆底肌纤维收缩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盆底肌力比较±s,分)
注:浅Ⅰ表示浅层盆底肌Ⅰ类肌纤维收缩力;深Ⅰ表示深层盆底肌Ⅰ类肌纤维收缩力;浅Ⅱ表示浅层盆底肌Ⅱ类肌纤维收缩力;深Ⅱ表示深层盆底肌Ⅱ类肌纤维收缩力。
2.3 两组产后SUI发病率比较 产后1个月,品管圈组与对照组SUI发病率分别为16.7%(10/60)、35.0%(21/60),产后3个月分别为11.7%(7/60)、31.6%(19/60);且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两组SUI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1;χ2=6.496,P=0.015)。
3 讨 论
品管圈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是由相近、相同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采取集思广益、全体合作的方式,遵照一定的活动程序,采用科学品管手法,解决工作中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10]。品管圈强调尊重人性,采取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并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孕(产)妇PFMT依从性。全体圈员在该项品管圈活动中,仔细分析PFMT依从性差的原因,提高了对PFMT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地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且,在品管圈活动中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执行力,取得了持续性的质量改进,保证了PFMT的有效性、持续性,降低了本科室SUI的发病率,达到了提高妇女孕期及产后整体生活质量的目的。
此外,在本院产科孕(产)妇进行PFMT的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品管圈让全员均享有更高的管理权、自主权和参与权,不再是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主的管理,而是全员主动参与[12]。在活动中所有圈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自行查找文献,熟练运用品管圈的各种工具,如根本原因分析法、冰山图、雷达图、柏拉图等,提高了圈员们的综合素质。全体圈员在积极、主动、自发的氛围中工作,启发了护士潜能,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实施品管圈模式有利于提高孕(产)妇的PDMT依从性,改善盆底肌功能,降低SUI发病率,并且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值得临床应用。
[1]李妍,黄丽,白淑秋,等.Kegel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44-145.
[2]Ng SC,Lin TL,Chang SJ,et al.Nursing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efficacy of home practice of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in treating 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t,2008,19(5):637-642.
[3]Geiss IM,Riss PA,Hanzal E,et al.A simple teaching tool for training the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7,18(9):1003-1005.
[4]王新,李桂友,邓关莲.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及盆底肌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08-310.
[5]石素宁,于洪宇.品管圈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3,34(22):48-50.
[6]江美齐,钟劲.“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骨科功能锻炼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16-218.
[7]阙纤沣.综合性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6):70-71.
[8]Frawley HC,Galea MP,Phillips BA,et al.Effect of test position on pelvic floor muscle assessment[J].Int Urogynecol J,2006,17(4):365-371.
[9]王新,邓美莲,李桂友.持续性指导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张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308-3310.
[10]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11]夏莲芳,毛怡,沈亚儿.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89-1790.
[12]顾军养,朱燕君.品管圈对提高儿科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3B):41-43.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5.059
C
1672-9455(2015)05-0714-03
2014-08-15
2014-10-25)
△通讯作者,E-mail:29219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