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利迭联合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 8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03-15田亚莉
田亚莉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二科 512000)
·临床研究·
舒利迭联合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 8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田亚莉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二科 512000)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舒利迭联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舒利迭;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病情恶化可导致呼吸衰竭,最终引起患者死亡[1]。新COPD防治指南指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联合制剂可用于稳定期的COPD治疗,而作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制剂的舒利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稳定期COPD的治疗中[2]。近年来随着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稳定期中减轻症状、防止或缓解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稳定期重度COP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舒利迭联合BiPAP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入院时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射线/CT检查,肺功能符合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提示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善率小于15%,符合COPD诊断标准[3-4],诊断为重度COPD,临床分期为稳定期。排除合并糖尿病、结核、肿瘤、冠心病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家庭氧疗指征,肺功能检查,稳定期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 kPa。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支气管舒张及肺囊性纤维化患者,排除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5%的患者。根据患者出院后是否愿意应用BiPAP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舒利迭组)和观察组(BiPAP联合舒利迭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65.3±4.6)岁,治疗前FEV1为(56.4±4.8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为(55.3±7.8)%。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6~81岁,平均(65.8±5.1)岁,治疗前FEV1为(56.5±4.93)%,FEV1/FVC为(55.2±8.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舒利迭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给予舒利迭(50 μg/500 μg)治疗,每次1吸,每日2次。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氧气流量在2 L/min,每日吸氧15 h以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通气治疗,调节呼吸机自S/T模式,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吸气压力6~8 cm H2O,逐渐上调至12~18 cm H2O,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90%以上,通气时间4~8 h/d[5-6]。患者有1项或超过1项以下急性加重表现时,给予噻托溴铵治疗:(1)呼吸困难;(2)咳嗽咳痰加剧;(3)发热,体温38 ℃以上;(4)有脓性痰;(5)胸片可见新发异常,持续时间2 d以上。给予噻托溴铵18 μg吸入。
1.3 观察内容 采用蔡映云等[7]设计的COPD生命质量测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共35项,包括日常工作能力(F1)、社会活动状况(F2)、抑郁心理症状(F3)、焦虑心理症状(F4)4个因子,每项分4级评分,质量由高至低依次分1~4分,1分为最好,4分最差。总分=各因子评分之和,总均分=总分/项目数,因子分=因子的各项评分之和/组成该因子的项目数。分别观察治疗前及使用BiPAP 1年后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采用6 min步行距离评价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心肺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干预1年后,急性加重出现次数改善情况。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入院时日常工作能力、社会活动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1年日常工作能力、社会活动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出院后1年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PaCO2、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PaO2、PaCO2、FEV1/FVC显著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
注:与对照组出院后1年比较,*P<0.05。
2.3 两组6 min行走试验测试结果比较 两组入院时6 min行走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6 min行走试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6 min行走试验测试结果比较
2.4 干预前后急性加重次数变化情况 两组干预后1年急性加重次数显著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急性加重次数变化情况(次
2.5 两组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2例有腹胀出现,1例局部皮肤有鼻部面罩压伤,所有患者均可长期耐受口鼻面罩,有不良反应出现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可继续坚持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OPD为由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作用导致的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氧疗为稳定期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应用于重度COPD患者易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机疲劳等并发症。且随着二氧化碳的积聚增多,呼吸肌功能抑制加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临床研究显示,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次数,降低肺心病的发生率,显著减轻患者的住院率,极大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8]。但目前关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证,及长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否可改善重度COPD患者的预后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OPD并非单纯气道病变,为包括体质量下降、骨骼肌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肺外效应在内的全身性疾病[9-11]。在COPD稳定期也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提高PaO2、降低PaCO2为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重度COPD患者肺泡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均,易有通气/血流失调、低氧血症出现,而患者膈肌储备力下降、收缩功能降低,易导致反复肺部感染,病程迁延可加重呼吸衰竭及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虽氧疗可显著改善低氧血症,延缓肺源性心脏病的进展,但对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的改善作用不明显,且不合理的氧疗甚至会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可于呼气相、吸气相给予不同水平的气道压力支持及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机疲劳,纠正高碳酸血症及缺氧,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舒利迭为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可经口吸入,毒副作用小,具有增强呼吸道β2受体合成及敏感性,局部抗感染等作用[12]。临床研究证实,在给予抗感染的基础上,长期应用BiPAP通气治疗肺动脉高压比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更明显[13],提示BiPAP通气治疗可纠正通气/血流比,改善肺通气功能及换气功能。
PaO2、PaCO2分别表示溶解在血中的氧分子产生的压力,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张力。这两项指标为反映肺泡通气情况、反映酸碱平衡中呼吸因素的重要指标。FEV1/ FVC与COPD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可对COPD严重程度分级。6 min行走试验步行距离为客观评价患者运动耐量的指标,可对患者呼吸、循环、血液、神经、肌肉系统给予综合评价,评定COPD的功能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BiPAP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肺功能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在给予舒利迭抗感染治疗的同时,BiPAP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的低氧血症,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提高生活质量,均优于使用舒利迭联合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
综上所述,舒利迭联合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PaCO2≥6.0 kPa)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Risom MB,Kjr BN,Risom E,et al.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s less efficient in pneumonia tha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J]. Dan Med J,2014,61(3):4799.
[2]唐毓宜.舒利迭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J].广西医学,2013,35(9):1202-120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朱蕾,冯玉麟.客观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诊断标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4):315-31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肺部感染·呼吸衰竭·SARS学术会议纪要(呼吸衰竭部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5):343-344.
[6]Sichletidis L,Spyratos D,Tsiotsios A,et al. Exposure to PM10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sal obstruction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Int J Occup Environ Health,2014,20(1):9-15.
[7]蔡映云,李倬哲,方宗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227.
[8]何权瀛.六分钟步行测验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950-951.
[9]Jonkman NH,Westland H,Trappenburg JC,et al. Towards tailoring of self-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protocol for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 BMJ Open,2014,4(5):5220.
[10]Kant KM,Djamin RS,Belderbos HN,et al. Acut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due to COPD: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r not[J]. Ned Tijdschr Geneeskd,2014,158:5276.
[11]Ota H,Kawai H,Matsuo T. Treatment outcomes of pneumothorax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2014,22(4):448-454.
[12]唐观跃.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1864-1865.
[13]Mishra M,Chaudhri S,Tripathi V,et al. Weaning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by using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a prospective study[J]. Lung India,2014,31(2):127-33.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7.047
A
1672-9455(2015)07-0984-02
2014-07-25
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