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堂会诊话踩踏

2015-03-15本刊

生命与灾害 2015年5期
关键词:悲剧人群事故

三堂会诊话踩踏

对于外滩跨年当晚的其中36人来讲,死亡比新年更先到来。

东方卫视全球直播的镜头里,“5、4、3、2、1”的倒计时声音响亮,东方明珠亮起的灯光在黄浦江岸显得耀眼夺目。镜头最后定格的右下角之外,陈毅广场通往观景平台的一个台阶处刚发生了一场惊魂未定的踩踏事故,其中一些人已经咽气,一些人瘫坐在地上护住倒下的人,听到观景平台上的人在倒计时,心中百味杂陈,近在咫尺,却是一段死亡与狂欢的距离。

一时间,网络上炸开了锅,中国一家工程公司经理陈道林在微博上写道:“我原本以为这样的踩踏事故只会发生在印度朝圣中。”另一名微博用户说,“一个晚上的时间,中国就变成了印度,上海变成了孟买。”

什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保罗g威斯麦(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只要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也就是1平方米内超过7人、灯光不足、信息错误、且所有人处于站立状态,灾难就可能到来——而目前看来,上海的悲剧几乎吻合所有条件。”

古斯塔夫g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从心理学层面给出了解答:孤立的个人可以是文明理性的个体;但身处群众中,他开始会出现“野蛮人”的生物本能,任何判断将出于求生直觉。

何谓人群密度临界点

来自保罗的研究认为,人群密度临界点数据国际上至今并未统一。

上海踩踏事故发生后,关于致命的0.75平方米的预警信号的讨论广泛流传。复旦大学博士后朱春霞在2004年的毕业论文中,曾结合中外踩踏事故研究得出结论:“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员拥挤的判别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有规定指出景区、景点内达到1人/平方米、室外达到0.75人/平方米,即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据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中心刘茂教授等在《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分析及预防控制》中引用国外学者的论述,对于静止的人群,安全的临界密度为4.7人/平方米,对于运动的人群,安全的临界密度为4人/平方米。

但无论国内外有无统一的界限,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人群密度逼近或达到临界点时,悲剧将有可能随时发生。

踩踏对亚非拉“情有独钟”

上海“12g 31”重大踩踏事件发生后,有媒体总结了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重大踩踏事故。统计显示,近20年来超过20件的重大踩踏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人)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印度、沙特及其他亚非拉地区。踩踏事件是否正如部分媒体所言,特别钟情亚非拉?与民众素质有直接关系吗?

保罗断然否定了该观点,“这场悲剧不是中国独有的,全世界都有可能发生。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但凡宗教庆典、摇滚乐会、游行嘉年华等聚众事件,就有可能发生踩踏事故。同纽约踩踏事件类似,发生在上海的踩踏事件也不能归罪于群体素质低。”

保罗举例说明:“2008年11月,美国纽约的沃尔玛商场有大量希望抢购便宜货的顾客在清晨涌入店内,造成一名年轻店员被撞倒并踩踏至死。当时就有美国媒体质疑,为什么在国民素质普遍较高的美国社会也会发生踩踏这样的野蛮事件?这一问题当时在美国社会引起激烈辩论。最终在诉讼中,检察官引用了群体心理学研究:当人们被推挤在一起时,“越靠近彼此,越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无所惧怕,这导致人口密度高的场合往往容易发生灾难。”

拥挤踩踏具有多大的杀伤力

佟瑞鹏(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用数据给出了解答:“人群可以产生个体不可承受或不能控制的力。人群高度聚集时,如果产生拥挤或踩踏的力大于4 500N(牛顿,力的单位)并持续3分钟就会造成人员死伤,超过3分钟后,由于多米诺效应,死伤人数将会呈指数增长。”

什么因素导致踩踏事件高伤亡

周晓虹(南大社会学院院长)指出:“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为规范所指导的、自发的、无组织的、无结构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方式。在高密度的人群中,一个非常规动作都有可能引发连锁性反应,形成群体集聚中的‘羊群效应’。高密度的群体聚集会进一步放大人群的惊慌和拥挤,彻底破坏群体性活动中的秩序与稳定。”

佟瑞鹏继续用数据说话:“拥挤踩踏事件的巨大杀伤力与其另一触发因素——恐慌密切相关。恐慌情绪在人群中的蔓延非常快,一般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从个体传染到整个人群,并使灾害现场变得更为混乱而无法控制。有研究表明,在恐慌状态下,5个人就能够产生3 430N的力。事实上,拥挤踩踏事故造成的死亡主要是压力导致的窒息而不是真正的‘踩踏’。”

惨剧能否避免

保罗凭借其20多年的人群安全管理经验给出了极其肯定的回答:“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政府必须担任起这个角色,制定群体管理法规、限制和处罚机制,大众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安全人员也要有足够的培训。美国也还有许多案子处在漫长的诉讼中,争辩是主办方还是政府该负责。我建议中国有关机构,在追究上海事件原委的同时,最应该着手进行法规制定。”

易鹏(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指出,上海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很容易实现智慧城市预警管理,当外滩手机数量过了警戒线时应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示风险,这样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据了解,由北京劳保所研发的人群聚集风险预警系统在上海“12g 31”重大踩踏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给出了有力的政府回应:该系统已于2月1日正式运行,在西单商业区已建成了40多个监测点,实现了区域人群安全规划管理技术、视频图像、行人交通流数据、人群运动规律、管理措施的“五位一体”,可同时利用多种预测方式,实现小时、日、周的客流预测。

该系统不仅可提前30分钟实现重点区域人群安全容量预警,更可预测未来1天甚至1周的人群总量和峰值时段,完成国庆、圣诞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的安保任务。除西单外,天安门、大栅栏和什刹海等地也都安装有这套系统。目前西城区域内仍有在建项目,北京西站的项目也在洽谈中。另外,新一代移动式的快速布防防控系统正处于研发当中,预计今年底完成将正式投入使用。

(本刊综合媒体报道)

猜你喜欢

悲剧人群事故
伟大的悲剧
学中文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