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雪记列满宁弓格勒刀保卫战中的“生命之路”

2015-03-15

军事文摘 2015年23期
关键词:列宁格勒德军军民

殷 杰

风—雪记列满宁弓格勒刀保卫战中的“生命之路”

殷 杰

二战中,列宁格勒曾被德军围困900天之久,却始终没有屈服。苏联军民之所以能取得最终胜利,军交运输系统的广大官兵居功至伟。他们冒着德军的炮火,在拉多加湖的水面和冰面上开辟了一条“生命之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将珍贵的给养和燃料运入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维系着城内军民的生存。

兵临城下,饥荒袭来

列宁格勒是“十月革命”的发祥地,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心中的圣城。德国认为,攻占列宁格勒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在“巴巴罗萨”计划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受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攻占列宁格勒后将其“从地图上抹掉”。

然而,由于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到1941年9月25日,北方集团军群虽兵临列宁格勒城下,但已成为强弩之末,在行进间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破产。苦于战线越拉越长,兵力捉襟见肘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严密封锁该城,让饥饿和恐怖征服列宁格勒。

从围困的第一天开始,德军就妄图以野蛮的轰炸和炮击切断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将300万列宁格勒军民困死在城里。仅10月4日这天,德军的空袭就持续9个多小时。在空袭中,储存有大量民生物资的巴达耶夫仓库被燃烧弹命中,熊熊大火燃烧了数昼夜。列宁格勒的物资供应顿时变得紧张起来。11月8日,德军占领提赫文,切断了最后一条苏联内地通往列宁格勒的陆上通道。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情况迅速恶化,饥荒开始在城内蔓延开来。

从1941年11月20日开始,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供应定量数次下调。到1942年2月,一线部队每人每天口粮降为500克面包、125克肉,后勤部队每人每天只能领到300克面包、50克肉。列宁格勒居民的供给更是艰难。1941年9月~11月,居民的面包定量被迫先后降低5次。11月20日起,列宁格勒居民的口粮降至整个封锁期间的最低限量:高温车间工人每人每天375克混合面面包,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250克,职员和儿童仅125克。因为饥饿,列宁格勒城内出现了大面积的非正常死亡现象。

水空并举,紧急施救

列宁格勒的危急形势时刻牵动着苏联军民的心。从1941年9月起,从全国各地驶来的军用列车,满载着列宁格勒军民急需的粮食、燃料、武器弹药,源源驶向西北方向。但是,由于通向城里的陆路交通已被德军封锁,物资进城越来越难。

城里断水断电,列宁格勒居民只能化雪饮用

饥饿,时刻威胁着列宁格勒居民

9月,苏联最高统帅部将莫斯科特种航空大队派往列宁格勒,向城里紧急空运给养。虽然制空权掌握在德军手里,但该大队30架运输机仍成功飞行258架次,将502吨给养运入列宁格勒。10月10日~12月25日期间,在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德军战斗机的威胁下,该航空大队共向列宁格勒运送物资6200吨,包括4300吨高热量食品,并在返航时撤出5万多人。

然而,航空兵有限的运输量和列宁格勒300万军民的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苏军将目光投向了拉多加湖。

拉多加湖古时候称“涅沃湖”,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达124公里,湖深达250米,面积18.4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湖泊。湖的北岸和西北岸是陡峭的悬崖岩壁,南岸则是低平的砂土层和沙滩。

自铁路交通被完全切断后,拉多加湖就成为列宁格勒从外界获得必需品的惟一水上生命线。但是随着局势的恶化,拉多加湖也非安全通道,仅仅剩下中间一段宽约65公里的水域不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

需要指出的是,在9月8日列宁格勒被围困之前,拉多加湖的水上航运业务主要是客运,而不是货运。因此,湖的东西两岸都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港口设施和停泊码头,货物的吞吐量极其有限。列宁格勒紧急动员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在湖西岸修筑了奥西诺维茨港。鉴于几乎所有的湖上驳船和拖船都被封锁在涅瓦河内,苏联军民修复了27艘旧驳船。

9月12日,第一批2艘运粮驳船驶抵奥西诺维茨港,运来了800吨宝贵的粮食。为增加水上运输量,苏军后勤部门专门组织人力物力,在沃尔霍夫地区建造大型驳船。秋天的拉多加湖经常是大雾弥漫、狂风怒吼,德军飞机又整天在湖面上空盘旋扫射,许多满载粮食的驳船由于风大浪急和躲避空袭而触礁沉没。但无论是暴风骤雨还是敌机的猛烈轰炸,都不能动摇苏联军民的决心。从9月12日~11月15日,拉多加湖上的驳船向列宁格勒运送了大约6万吨物资,包括2.7万吨谷物、1.55万吨面粉、1265吨大米、214吨肉类、88吨鱼类、51吨食用油、20多万罐肉类和鱼类罐头、近100万罐炼乳。驳船在返程时从城内撤出3.35万人。

爬冰卧雪,运输不断

1941年11月下旬,拉多加湖开始结冰,水上货运量急剧降低,使得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更趋紧张。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列宁格勒城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丧生。要想拯救列宁格勒,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牢牢控制拉多加湖南岸地带,并迅速组织冰上运输。

11月9日,即德军占领提赫文的第二天,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就做出决定:立即沿着靠近什利谢尔堡海湾冰封的湖面,修建贯通东西两岸的冰上军用公路。

要想在封冻的湖面上修筑公路,谈何容易!经过审慎的考察发现,南岸风平浪静的浅水区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开始结冰,但靠近什利谢尔堡海湾的湖面一般要在12月中旬结冰,个别地方甚至要在翌年元旦才能结冰。此外,拉多加湖的冰层表面凹凸不平,特别是在浅水区,叠积的大冰块有时会形成高达10米的冰丘,其周围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因而底下的冰层较薄,驶过的载重汽车随时都有可能因冰面裂开而掉进冰窟窿里。

若组织大规模的冰上汽车运输,冰层厚度至少需达到200毫米以上。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风,到黄昏时分,气温骤然下降了12℃。11月20日,冰层厚度已达到180毫米。

苏军官兵在探讨如何增加运输量

掩护“生命之路”的苏军高炮部队

时间不等人!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军民每时每刻都有人因饥饿而倒下。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立即用马拉雪橇在筑路勘探队员冒生命危险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验性运输,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

尽管参加运输的都是富有经验的好驭手,但是在第一天的冰上运输中,许多马拉雪橇因冰面破裂掉进了湖里。加之马拉雪橇运载量有限,还耗费饲料,特别是遭遇暴风雪时,极易迷失方向而掉进湖里。因此,这种运输方式很快便被废弃。

11月21日,经过列宁格勒军民的艰苦劳动,距离拉多加湖南岸12~13公里的第一条冰上运输干线终于胜利通车。第二天晚上,由60辆卡车组成的车队载着货物经冰上公路驶往西岸的奥西诺维茨。

这条昼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1942年冬季,成了列宁格勒取得外援的惟一通道,被列宁格勒军民誉为“生命之路”。

冰上运输线通车后,苏军调集3500辆汽车昼夜奔驰在“生命之路”上。为保障必要时车辆间的相互支援和牵引,通常实行汽车双车运行,在运进物资的同时,疏散列宁格勒居民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首先运走儿童、妇女、病人和老人。

在“生命之路”刚通车时,拉多加湖面的冰层尚未达到安全运输所需的300毫米厚度。卡车驶过时,冰层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随时都有被压裂的危险。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司机将驾驶室的车门打开,以防万一遇到冰裂时迅速跳出去。为安全起见,一辆载重2吨的卡车仅载三四百公斤货物,行驶速度也非常缓慢,个别车队往返一次竟费时10~12个昼夜。11月23日~12月1日,在付出40名司机陷入冰湖的巨大代价后,车队历经千辛万苦运来800吨面粉,但是还不敷2天之需。

攻坚克难,英雄史诗

拉多加湖的冰上运输是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1941年冬天气候反常,大雪弥漫,狂风呼啸,湖面冰层经常断裂,而从冰缝里渗上来的湖水很快又被冻住,使得湖面平如玻璃,又光又滑,汽车行驶时不仅车轮经常空转打滑,而且方向也极难把握,有时狂风甚至会把满载货物的汽车刮离冰上车道五六米远。德军为了破坏冰上运输,不断派飞机盘旋在拉多加湖上空,对车队进行疯狂的轰炸扫射;什利谢尔堡的德军炮兵则集中射击一段冰面,造成冰面裂缝重重、弹坑累累,给车队运输制造重重障碍。

虽然困难重重,但苏联军民并没有屈服。隆冬时节,运输司机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和10级以上的大风,日夜行驶在百里冰封的湖面上,一面将急需物资运进列宁格勒,一面将儿童、妇女、伤员以及重要的文化珍品等运出。他们曾一天内连续4次通过冰上运输线,驾车时长16~18个小时,行程达700多公里,吃睡都在冰上的帐篷里。

1941年12月9日,列宁格勒方面军一举收复提赫文,大大缩短了汽车冰上运输的路程。为提高运输速度、确保行车安全,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带,再开辟4条单向公路线:2条供满载货物的汽车驶向西岸,2条供疏散居民的回程汽车驶回东岸。同时派出大批道路部队、高炮营、歼击航空兵和地面部队,负责保护“生命之路”的畅通。

经过抢修,全长约30公里的拉多加湖冰上军用汽车公路从最初的2车道扩展为6车道。这条道路昼夜开放,成千上万辆汽车川流不息地行驶而过,有时一昼夜的行驶密度达1万辆次。如此高强度的行驶密度冰层只能支持10~14天,随后必须改道新的冰道。在整个冬季,苏联军民构筑的冰道多达60条,总长1770公里,其中1650公里的路面需除雪。

为保障“生命之路”畅行无阻,冰上运输线设立了2个修理站、6个取暖站和2个加油站,平均每公里设1个交通指挥哨。此外,苏军还用大量的信号闪光灯、路标和指示牌来标示线路,并全线铺设电话线。

由于措施得力,经“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量日渐增多,市内的粮食储备有所增加。至1942年春季,列宁格勒已经储存2个月的紧急备用粮和6~8天的转移储备粮。

1941~1942年冬,这条冰上“生命之路”共通行152天,往返汽车15万辆次、马车1万余辆次,牵引车、装甲汽车和坦克约500辆次,36.1109万吨物资运入列宁格勒,包括27.1万吨粮食和饮料、3.2万吨武器弹药、3.5万吨油料和2.3万吨煤,疏散民众55.5万人,运出约3700车厢工业设备和有色金属。传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使列宁格勒军民战胜了饥饿的威胁,彻底挫败了德国妄图困死、饿死列宁格勒军民的罪恶计划。

再接再厉,走向胜利

早在1941~1942年冬,拉多加湖区舰队就已开始1942年拉多加湖通航的准备工作。为从列宁格勒疏散机车、车辆和贵重的工业设备,苏联海军建造了4艘载重量为1000吨的渡船,每艘可装运4台机车或6节满载的车厢。1942年夏秋季通航期间,这些渡船从列宁格勒运出了137台机车、134台煤水车和1622节车厢,向列宁格勒运送了809节满载坦克、武器、弹药、给养的车厢和平板车。

为节约有限的船舶资源,1942年4月2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在拉多加湖辅设一条输油管,限定在50天内建成。在列宁格勒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整个铺设工程只用了43天。由于伪装保密措施极为到位,德军始终未能侦察到该工程的进行。输油管建成后,平均每天输送300吨油料,不仅满足了列宁格勒军民日常的燃料需求,还为作战部队突破德军的封锁建立了油料储备。

总结1941年的经验,1942年拉多加湖的水上运输更加高效,运量急剧增长,列宁格勒得到了正常供应,市内的非生产人员也得以顺利撤出。

1943年1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发起“火花”战役,打通了一条列宁格勒对外联络的陆上通道。1月18日,国防委员会决定:在新解放的狭长地带抢修一条连接列宁格勒和沃尔霍夫铁路枢纽的铁路线。这条从波梁纳车站到什利谢尔堡的铁路只用了18天就修建成功。2月7日晨,列宁格勒人万分振奋地迎接从祖国内地开来的第一列火车。同时,沿拉多加湖南岸的汽车运输线也恢复通车。虽然这条急造铁路的个别区段距离前沿阵地仅几公里,几乎每列车通过时都会遭到德军的猛烈炮击,但1943年2月8日~6月1日,铁路线每昼夜平均通过10对列车,共计2250列、117534个车皮,运输总量远远超过同期的水运和汽车运输量。

列宁格勒,这个巨大的政治、工业和文化中心,在经历17个月的艰苦斗争后又恢复了同全国的陆路联系。1944初,随着“第一次打击”顺利落幕,历时长达900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以苏军的最终胜利告终。在900个日日夜夜里,列宁格勒军民消耗了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把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始终拖在西北战场,从而为苏军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辉煌胜利,为最终战胜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被围困期间,拉多加湖水面、冰面上的“生命之路”,为列宁格勒军民在极端困难中最终坚持下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军民为此付出的牺牲、“生命之路”创造的伟大奇迹,都将永载史册。

责任编辑:葛 妍

成功突破德军封锁后,苏军官兵在庆祝胜利

猜你喜欢

列宁格勒德军军民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环球图说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俄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封锁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天弓树
125克黑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