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15毛艺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实训

毛艺蓉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000)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毛艺蓉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000)

在信息化时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也成为现代人才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各行业对该类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各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并未适应社会的要求,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培养出的人才专业对口性不强。本文分析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探索和实践。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持续和不断再现的人才培养活动。为适应社会要求,高校教育应把教育目标从培养个别突出人才转变为全员培养,并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已逐步改变观念,把应用型概念放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并开展了一系列围绕这一目标的教学活动。

1 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定位脱离实际

目前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专业定位与实际的市场需求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开设的课程缺少自身特色,没有突出本专业的独特优势。学生在经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后,实际掌握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实用性,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较为欠缺,不能达到相关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

1.2教学方式传统守旧

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多为讲授式教学,认为只要把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守旧,没有改革和创新观念,老师怎么讲,学生就应该怎么听。无形中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不敢质疑老师,不能自主思考。这种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变得守旧呆板。计算机是一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课程,不是纯粹的理论,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聊,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兴趣,自然无法学好这门课程。

1.3理论学习远大于实践

高校有着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有专业的教学团队,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计算机课程大多都是在教室中采用教师直接讲授的方式进行,没有专门的实训场所,缺少实践操作有关的设备,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整个计算机教育重视理论,缺乏实践。

2 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专业的探索和实践

2.1调整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的意义重大,需要教师谨慎对待。教师要花费时间去透彻具体地了解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和特点,联系教学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明确调整目标,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改革死板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重视他们对课堂的反馈,并及时改正和补充。人才的输出接口是企业,人才培养必须依照就业市场的情况进行。为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中要把握好“窄进宽出”的原则,即专业进入点要窄,人才输出点要宽,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2.2把握市场需求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计算机专业所关联的知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相关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学校人才培养进度往往跟不上这种快速的更新节奏。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必须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提高对市场的关注度,把握好人才市场的最新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尽可能做到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在课程方面要提高其针对性,把课程教学与市场相挂钩,把内容与应用部分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树立起用理论指导应用的观念。

2.3巩固专业基础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管就任什么岗位,想要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缺一不可。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大一、大二学年,所有学生都要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接受大量的基础练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大三、大四学年,再进行专业内的细分,在具体的实践中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

2.4加强教学实践

首先,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把实训内容列入计算机教学的大纲中。教师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把理论与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多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其次,学校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学校开展应用性的实践操作的相关课堂,给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操作过程,学到更多经验,还有机会得到经验丰富的专家的技术指导。同时,教师也得以参与实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3 结 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学校要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定位,把握市场需求,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紧紧依靠企业,加强教学实践,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要走的路还很长,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探索才刚刚起步,要坚定信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探索前进。相信长此以往,高校计算机教育事业一定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志鑫.对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5):231.

[2]赖晓燕,刘永芬.独立学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111-112.

[3]黄磊,黄同成,谢兵,等.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48-49.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195

G712

A

1673-0194(2015)14-0254-01

2015-05-23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