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探索
——基于MOOC教学理念的思考
2015-03-15李志君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00
李志君(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00)
高职实践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探索
——基于MOOC教学理念的思考
李志君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00)
关键能力,又叫核心能力,是一种虽然与岗位关系密切,但是可以迁移、泛化到其他不同领域的能力,是一种非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培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重要意义。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MOOC的出现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借鉴MOOC的做法,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实践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高职;关键能力;MOOC;实践教学
1 引 言
关键能力是一种超越专业能力外的能力,是一种基本的、可迁移的能力。它对劳动者的择业、转岗、晋升、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2014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并使其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可见,加强关键能力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歪解的结果是评判高职教育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学生就业率,因此,学生的就业能力自然成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当前课堂实践教学也主要放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上,且重点采用“教师知识传授型”教学体系,并以理论为逻辑起点展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教学,教学停留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短期教育与终身学习矛盾”的漩涡中,导致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关键能力”培养缺失。因此,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关键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2 MOOC对高职实践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启示
2.1MOOC的再认识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又被称为“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其实质是信息化背景下开放教育、公平教育、优质教育、免费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体现。MOOC是对传统高职院校知识传授模式的颠覆,其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交流机制、在线答疑等特征对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都有深刻影响。
2.2MOOC对高职实践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启示
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模式,冲击着全球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OOC浪潮的来袭也推动各种教学新模式,如“翻转课堂”“微课”“网络课程”等不断涌现。这些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促进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水平的一次重大机遇。MOOC发展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表现在网络技术的利用、终身学习、处理海量信息、学会交流、自主学习、团队精神、引导创新研究、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
(1)MOO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理念。MOOC开放的教学过程,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理念。MOOC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方式,这种开放性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缺乏主动意识或学习意识不强的学生无法将课程继续下去,选择并坚持完成MOOC 学习的学生会逐步将这种学习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并将其融入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使其成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2)MOOC将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知识管理”能力,为学生信息技能和媒体素养奠定基础。MOOC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在MOOC学习是一种富媒体、富资源的学习。MOOC的各类资源都展示在网络中,包括视频和学习资料,且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在线开展,学生要有选择性的整合学习资源,并利用不同技术、社交媒体组织、学习活动。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处理海量信息,并利用各种网络技术提升学习效率,使这种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成为一种学习文化。
(3)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OOC课程不可以根据课程及内容特点进行有效设计,如“碎片化知识”“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均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引导、交流,鼓励研究探索,激励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并提高学习技能,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依托社交网络的交互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强化其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互联网的产物,MOOC更注重依托网络社区进行互动交流,并鼓励协作完成项目,促进协同学习。相比传统教学与个体网络独立学习,基于社交网络的师生间、学生间互动,创造出“学习中的社会交往”。学习不仅是记忆、练习、理解,更是在团队合作中相互质疑、推理和知识构建。
(5)学生参与式的多元主体课程评价,提高学习者自我认知能力和判别能力,强化学习过程和效果。在MOOC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课程评价者,其要合理评价自身和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独评价方式相比,学生参与式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能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判别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学习过程和效果。
此外,MOOC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方式、习惯、高职教育模式、理念也会产生重大影响。MOOC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在线教育进入新时代,而如何借鉴MOOC理念提高高职实践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中需要深思的重点。
3 实践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现状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理念还未完全融入教学管理中,且缺乏系统的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及实现机制,与社会对高职生的发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低下,就业难、转岗难等问题突出。
3.1实践教学中对关键能力缺乏认识,重视度不够
目前,高职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关键能力认识不足,大多都关注德育教育与技能目标,缺乏关键能力目标要求。另外,在教学中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培养更多地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3.2关键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度与专业结合度不高
由于对关键能力缺乏准确认识,重视度不高,相关人员未能对关键能力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也不能很好地根据专业要求设计与安排关键能力培养。同时,教师对关键能力缺乏足够认知,导致关键能力未能被持续准确地引入到课堂活动的具体环节。
3.3缺乏系统整合及长效机制
许多高职院校不注重专业课程中关键能力的整体设计与安排,不能清晰表述关键能力应有的要求。虽然有些专业课程也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活动,但传统评价模式难以体现关键能力的评价标准,而评价机制的导向性决定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因此,如何有效建立关键能力培养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4 实践教学中基于MOOC教学理念的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当前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现状,专业负责人及课程组老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专业性质,制定基于课程及专业的关键能力培养目标,并依据课程内容和专业特点,借鉴MOOC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授课方式,将关键能力培养纳入到实践教学中。
4.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高职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高职教学培养目标从“适用”到“可持续发展”发生了极大转变,教学不能停留在“老师交,学生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阶段,而应充分考虑需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因此,专业目标制订者要进一步明确关键能力的内容和要求,将其纳入具体课程教学目标中。专业授课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职业转岗等能力的培养。
4.2重视教学设计,突出岗位关键能力
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主线,重点突出处理资源、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信息、系统看待事物、运用技术等岗位关键能力培养内容,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与学生对话与信息交流平台。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使其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项目。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强调精炼与生动,并有意识结合岗位关键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法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注重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各种信息资源利用能力。
4.3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整合和利用现有知识,另一方面,针对未知知识,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利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适应终身自主学习。同时,采取布置小组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学习,强化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4优化考核体系,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改变传统“结果式、一次性、教师主导”等为特征的学生评价方式,提倡“多元化、过程性、多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以学习实际综合成果或完成某项活动任务为评分依据,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优化考核体系,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昭晖,邹刚,柯水洲,等.基于MOOC理念的军校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4).
[2]张伟,陈刚.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带来的教育变革[J].继续教育,2013(10).
[3]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
[4]卢文丰.高职生关键能力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5]靖德云.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192
G712.0
A
1673-0194(2015)14-0248-02
2015-05-09
2013年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