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

2015-03-15王宏达李桂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财会实训学院

张 玉,王宏达,李桂花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 沧州 061199)

对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

张 玉,王宏达,李桂花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 沧州 061199)

独立学院的使命在于培养社会亟需的实用型人才,这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首先对当下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理念缺乏、实践教学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进而构建出一套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会类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期为独立学院培养优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独立学院;财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新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的是产业的升级与优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与定位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培养的是具有适应职业转换能力的人才,以让学生获得在当今社会博弈中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来说,独立学院的责任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具备较高综合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和以实际应用为主的专业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必须紧紧围绕“实践教学”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财会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构建一套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财会类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1 独立学院财会类实践教学现状以及问题

1.1独立学院财会类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财会类各专业的招生情况愈发良好。作为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迫在眉睫。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财会类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而言却较为薄弱。财会类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专业,然而由于其发展和实施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具体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其实际课程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培养有待完善与提高。

1.2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经过实际研究与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存在的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基本教学理念欠缺

1.2.1.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独立学院在财会类实践课程体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不能深刻解读其内涵与教学需求。这种观念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偏重理论知识教学,理论教学课时所占比重较大,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同理,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重较低,且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相对偏少。

1.2.1.2实践教学方案的设置不够科学

目前,虽然很多院校都在其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但实践教学的整个体系尚不完善,内容不够充实,可操作性较低,实践教学的仿真程度与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

1.2.1.3教学与企业人员实际需求脱节

目前,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多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忽略了电子信息化的实训内容,然而信息化的知识与计算机的技能已成为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由于受传统文科专业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院校认为财会类专业不必动手做实验,导致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造成财会类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事业单位需求相脱节,到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1.2.2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缺乏

很多独立学院单独建立财会实验室起步于近几年,大多数独立学院在这一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并且,由于实践教学经费缺乏,造成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而搁浅,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1.2.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师资来源主要是以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为主,虽然他们学历相对较高,但具备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经验却很少,难免造成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2.4校外实训基地匮乏

目前,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效果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财务部门的特殊性质,很多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这为学校联系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训增加一定困难。而让学生自己单独联系实习企业,又缺乏可操作性。尽管少数学生能联系到实习单位,但实习单位由于其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相关资料,无法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实习效果不尽人意。加之很多实习企业认为学生专业水平不高,不能胜任投融资等财务决策业务,不愿接受实习学生。这些最终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且综合业务能力不强,无法做到活学活用,知行结合。

2 独立学院财会类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2.1财会类专业课程的设置

2.1.1理论课程设置

2.1.1.1公共基础课程的构成

公共基础课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知识储备,其涵盖内容广泛而全面,具体包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以及应用文写作等。

2.1.1.2专业基础课程的组成

专业基础课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旨在使独立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兼备微观的能力、中观的意识和宏观的视角,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要包括会计学(管理学的分支,微观中的微观)、管理学(微观)、金融学(中观)以及经济学(宏观)等与财会类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基础课程。基本课程设置包括:会计学原理、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MIS)、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原理、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以及经济学等。

2.1.1.3专业平台课程的组成

设置专业平台课是为了使学生全面、综合地掌握专业理论,使其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专业平台课程设置包括:中级财务管理、管理(成本)会计、理财实务、财务分析、会计模拟、审计、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资产评估以及证券投资学等。

2.1.1.4专业选修课程的构成

专业选修课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选择,因而其课程设计范围广,层次多。财会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包括财务会计专题、管理学专题、经济学专题、金融学专题、管理沟通、技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管理咨询、金融工程、项目投资分析、计量经济学与Eviews软件应用、生产运作管理、公司治理、收购与兼并以及期权与期货等。

2.1.2实践教学设置

实践教学主要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在此环节需要开设的课程为专业认知、基础会计实验、财务管理实验、管理(成本)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审计学实验、税务会计实验、模拟公司创办、公司设计与运营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综合会计业务实验、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ERP 模拟实训、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

2.2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

独立学院的财会实验室在以往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具体的财会操作内容。高校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进ERP(企业资源计划)网上虚拟实验,其含有5个系统,包括财务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也可引进“网中网”等财会类实训软件,其包括6大模块:基础会计、管理成本会计模块、税务会计模块、中级会计综合模块、中级会计分项模块和财务管理。除此之外,还可开展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比赛,引进银行证券等多种多样的虚拟试验,借此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2.3培养与聘请“双师型”教师

师资力量是任何一所院校的灵魂与核心,因此独立学院要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优秀高效的师资力量,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和聘用。

“双师型”教师是“双证”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或技术职务)”,例如“教师+技师(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独立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下面几项素质和能力。第一,优良的职业水平。要求教师既要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基本工作,又要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以充分满足独立学院发展的独特性要求。第二,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和职业素养。这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

针对独立院校“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培养的目标,学院应采取措施,鼓励财会类专业的教师参加社会各种财会职称评比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另外,可建议教师多从事校外兼职。院校应致力于聘请校外较高水平,且实践经验丰富的财会类专业人士到高校进行短期实训指导。

2.4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为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联系企事业单位等财会机构。事实上在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设立实习基地相当困难,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虽然如此,学校还是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教师也要踊跃参与实践。同时为加强其可行性,学校可以创新和完善合作方式,比如,和实习企业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涵盖保密条款的实习合同,若因实习学生泄露秘密,给实习企业带来损失的,实习企业可依法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如此既消除了实习单位的后顾之忧,又为学生权利提供了保障。另外,可以和实习单位签署课程置换协定,专门设立置换班级,进行校企合作,对接式培养专业化人才,从而实现和企业的对接,产生学习和从业的良性互动。

本文通过对构建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现实的思考,科学的定位,并结合学院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以使独立学院的学生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操技能,真正达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进而推动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李玉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财会月刊,2007(5):86-87.

[3]洛进仁.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2010(3):111-112.

[4]周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会计之友,2008(9):71-7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184

F230;G420

A

1673-0194(2015)14-0239-02

2015-05-11

猜你喜欢

财会实训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院掠影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