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发贫困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2015-03-15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银发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杨 柳

(西北大学,西安 710127)

银发贫困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杨 柳

(西北大学,西安 710127)

中国老龄化加剧,“未富先老”导致养老资金不足,银发贫困率不断增加。银发贫困的主要原因来自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包括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在内的诸多因素。缓解银发贫困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完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与健康服务设施;增加教育投入,提高贫困老年人口文化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家庭成员全面支持老人;创办老年大学、老年文化社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银发贫困;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精神保障;资金支持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减贫措施均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经济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其贫困状况反而恶化。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1 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3 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研究》估计,中国老年总体贫困发生率为10.77%。银发贫困人口相对其他贫困人口来说,其发展与改变自己处境的能力较弱,仅靠社会福利、社会救济解决不了其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银发贫困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

1 银发贫困成因机理探析

1.1银发贫困的内涵

世界银行对“贫困”的定义可以解释为以下三点:缺少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没有话语权;脆弱性或缺乏保障,容易受到经济及其他冲击的影响。贫困又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指人们获得的物质资料和服务满足不了基本生存需要;“相对贫困”更偏重社会影响,认为贫困是达不到社会平均值的一种生活状态,更强调贫困产生于贫困群体与其他人群相比较的过程中。

“银发贫困”泛指步入老龄化的老人生活越来越贫困。本文老年人口的贫困指老人月平均收入低于蒲城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2数据来源及处理

1.2.1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蒲城县。笔者从蒲城县17个乡镇中随机抽取4个乡镇16个村,并对抽中村按系统抽样方法抽取35户进行调查。共获有效问卷516份。调查主要包括:(1)个人基本信息;(2)家庭结构;(3)经济条件;(4)身体状况和功能;(5)医疗保健和保险等。

1.2.2银发贫困的发生率

根据《渭南市农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规定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划分为贫困老年人,高于此标准定义为非贫困老年人,计算出蒲城县银发贫困发生率为56.6%。其中,60~64岁贫困发生率为48.30%;65~69岁为54.80%;70~79岁为61.40%;80岁以上为64.30%。通过与老年人口总体贫困发生率对比可得:70岁以下老年人口贫困发生率低于老年人口总体贫困发生率;70岁以上则高于老年人口总体贫困发生率,这表明老年人口贫困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2.3贫困和非贫困老年人的比较分析

1.2.3.1贫困老年人和非贫困老年人家庭经济来源差异很大

贫困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子女供养和政府救济,且种植业占比达44.4%。非贫困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是养老金或退休金、外出打工和家庭副业,且养老金或退休金占比达44.8%。

1.2.3.2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老年人贫困影响显著

贫困老年人与非贫困老年人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别:贫困家庭的成员健康状况低于非贫困家庭,且贫困老年人家庭劳动力患病率和老人患病率分别高达16.3%和26.3%,高于非贫困家庭的7.0%和10.1%。数据表明: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贫困程度产生影响。

1.2.3.3贫困老年人与非贫困老年人医疗支出与食品支出差异较大

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支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贫困老年人的食品支出与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34.9%与50.5%,均大于非贫困老年人的21.6%与38.7%,其他方面支出占比远小于非贫困老年人。这说明贫困老年人的经济支出主要用于食品与医疗,而非贫困老人在娱乐休闲上花费较多,且生活质量高于贫困老人。

1.3实证模型与计量结果

为清楚了解银发贫困成因,将是否贫困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老人年龄、子女情况、子女是否提供经济支持、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现阶段主要经济来源、文化程度、是否拥有医疗保险等可能影响老年人经济状况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银发贫困成因分析的实证模型。由于被解释变量是[0 1]二分变量,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对银发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依次回归,可得出5个模型,其中模型4与5的正确预测百分数最高,即拟合优度最好。因此,将模型1、2、3作为参照,根据模型4与5的结果对银发贫困的成因进行探析。

模型1只考虑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老人年龄时,老人是否健康对银发贫困无显著影响,劳动力健康状况和老年人年龄结构对银发贫困发生率影响显著。模型2加入子女情况后,老人是否健康这一解释变量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并且子女情况对银发贫困影响显著。模型3加入子女是否提供经济支持和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两个变量后,其他解释变量对银发贫困的影响减弱,但均显著。模型4考虑老人主要经济来源,使老人年龄和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且主要经济来源对银发贫困影响显著。模型5加入文化程度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后,拟合优度大幅增加,且其他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均有所增强。

对比5个模型可得出:考虑主要经济来源、文化程度、是否拥有医疗保险等因素后,模型5的拟合优度更高,解释能力更强,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子女情况、子女是否提供经济支持等解释变量影响程度增强,但老人年龄和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对银发贫困没有显著影响。

分析表明: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子女情况、子女是否提供经济支持、主要经济来源、文化程度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是银发贫困的主要成因。

2 解决银发贫困的对策

2.1制度保障:健全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能保证老年人在退出劳动领域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避免生活陷入贫困。老年人体弱多病,吃药看病使花销上升,从而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因此,政府应重视贫困老年人健康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2.2文化支撑:增加教育投入,提高老年人口文化水平

文化贫困是产生贫困的主要根源,要想根治贫困,必须从贫困主体——“人”入手,走文化扶贫之路。因此,政府应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吸收社会资金投入贫困人口教育,通过安排贴息、专项补助,引导社会资金流入贫困地区,从而提高老年人口文化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贫困老年人口数量。

2.3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

经济发展及马太效应的存在使解决银发贫困的难度不断增加,需要长期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要增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资金真正用在解决银发问题上。如推广老年津贴和居家养老服务券。

2.4精神保障:改善贫困老年人精神状况

物质满足不等于精神满足,精神贫困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政府要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解决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问题奠定硬件基础。如开办老年大学、老年文化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可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立雄.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研究[J].人口学刊,2011(4):44-45.

[2]许颖.老年人口致贫机制研究——以南汇区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吴香雪.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社会救助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4.

[4]辛秋水.重视农村的文化扶贫[J].瞭望新闻周刊,2006(2).

[5]邵延学.我国农村贫困特点、成因及反贫困对策探讨[J].商业经济,2014(18):30-3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171

F323.89

A

1673-0194(2015)14-0221-02

2015-05-22

猜你喜欢

银发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再现“银发”风采——“2015银发达人”名单揭晓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村里有支银发护卫队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