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研究

2015-03-15韩江雪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政府

韩江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

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研究

韩江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

我国环境领域的政府失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地方政府失灵。本文着重阐述地方政府环保职能及其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强调在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进程中,发挥市场机制、非政府组织及公众作用,形成环境保护合力。

地方政府;环保;职能

1 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能及问题现状

地方政府环保职能是指地方政府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教育等手段,控制环境资源使用量,规制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其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制订中长期规划

地方政府应以中央政府环境战略为基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中长期规划,通过树立阶段性环保目标、分配落实任务份额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但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在发展规划中盲目追求GDP增速,把环保放在经济发展的对立面,长期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2监管市场经济主体行为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和微观经济监管者,必须依据法律,严守市场准入门槛,管控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对违法行为施以严惩。但现今地方政府环保监管中法律依据不完善、监管职责划分不清以及体制外监督缺失等问题突出。

1.3资源开发保护与环境污染整治的资金、技术供给

地方政府使用激励性经济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环保领域流动的同时,应为资源高效开发与污染整治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我国地方政府在环保领域虽做出了一定投入,但由于动力不足和能力有限,还未取得突出成效。

1.4培育社会生态文明风尚

环保风尚的形成离不开法律政策宣传和节能减排知识普及等。但再实践过程中,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不足,主体单一且配套制度不完善。我国环保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和被动式灌输的大众媒体,社区教育落后,民间组织及环保志愿者参与不足。

2 完善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治理模式

根据治理理论,环保领域也应协同发挥多个社会主体的公共服务功能,即发挥政府以外的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替代性作用。

2.1政治途径

2.1.1完善环保财政体制,使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对等、权责一致

中央政府应提高环保投入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通过转移支付,平衡地区间环保成本收益分配格局,并对环保业绩突出的地方政府给予政策鼓励。中央和地方应严格按照事权划分各自的财政责任。

2.1.2建立区域执法监督机构,创建府际沟通机制,完善部门间的公务协助机制

区域性执法监督机构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公正裁决企业及政府行为;创建府际沟通机制要求地方政府间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如环境违法案件移交制度等,共同处理难点问题;地方政府部门间公务协助机制的完善需要用法律手段将各部门权责细化,将环保部门与经济发展主导部门、公安和检查部门等紧密联结,消除真空领域。

2.1.3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和监督机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首先转变作为指引宏观经济发展的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将环境保护因素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建立全新的生态环境考核体系在现阶段尤为关键。此外,还要发挥体制内外问责主体的能动性,采用多种问责手段,严惩违法行为。

2.2经济途径

2.2.1运用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地方政府应避免资源垄断,使其由市场高效配置,从而改变当前粗放的利用方式。其次,在减排与污染治理方面,要使用生态补偿机制、低碳交易市场等方式限制污染物的增加。再次,要对环保企业绿色技术的使用给予政策倾斜,运用补贴或减税等形式推动企业改良基础设施,引导第三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2.2.2严格规制企业,建立良好的环境合作关系

严肃企业准入、监管和惩处制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使企业违法成本远高于环保成本。同时,地方政府要与产业界频繁沟通设计出合理的规章政策,企业也要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为政府提供真实准确的生产排放信息。

2.2.3培育和建设环保市场,调动民间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在环保治理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下,必须思考哪些公共产品交由市场更有效率。在环保领域,如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等活动更适宜交由市场。此外,地方政府应以身作则推行“绿色采购”,作绿色生产消费的代言人。

2.3社会途径

2.3.1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首先,民间非企业单位可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提高供给效率;其次,环保社团可监督政府、市场行为,作为第三方公平、公正的开展环境评估项目;再次,环保基金会可通过筹集社会基金提高环保资金供给水平;最后,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自下而上生长的结构,可利用其民间性和志愿服务性,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作为沟通工具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2.3.2建立公众环境参与机制,培育生态文明

首先,公众环境参与机制的建立需要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过程的始终,地方政府要公开环保信息,通过听证会、社会调查等形式,打通环境权益的表达渠道。其次,应规范公民的环保自律行为,调动大众传媒和相关非政府组织力量,开展常规性的知识文化宣传,提高公民节能减排的意愿与能力。

2.3.3建立社会智库系统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政府部门需建立环保领域的智库系统,用政策输出改善环境治理体制,用技术供给提高环境保护效率。应紧紧依托教育、科研和传媒资源,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能力,引领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理念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创新,李双金.中国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前沿问题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166

X321

A

1673-0194(2015)14-0214-01

2015-05-05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政府
环境保护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