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VC架构的个人学习空间设计与实现

2015-03-15莫丽丽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莫丽丽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扬州 225127)



基于MVC架构的个人学习空间设计与实现

莫丽丽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扬州225127)

摘要:利用Asp.net MVC体系架构建立了一个个人学习空间系统。首先分析了MVC架构的特点、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及优缺点,然后对个人学习空间进行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最后结合Asp.net、linq在MVC架构下进行设计并完成系统的关键代码。

关键词:Asp.net;MVC;个人学习空间(PLS)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依托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与教学资源共享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而将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优点相结合设计的个人学习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构建中的研究焦点[1]。MVC是20世纪70年代由业界提出的一个较为成熟的软件架构,它由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个部分组成。ASP.net的MVC架构是微软提供的一个成熟的框架,用它进行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实现是完全可行的[2]。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虚拟学习环境(VLE)[3],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用于正式的课堂教学,被大多数学校所采用。但虚拟学习环境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需求,后来又诞生了个人学习环境(PLE),广泛采用Web2.0(微博、RSS、Wiki)的技术来支持学生起主导作用的自主个性化非正式的学习。本文利用ASP.net的MVC架构建立了一个个人学习空间系统。

1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而设计开发的。设计要求系统界面十分友好,易于使用,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功能,学生空间内可以创建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学习反思,支持各类多媒体文件的上传;学习者可以浏览学习资源库系统,可选择性地将自己的学习资源分享与上传;支持学校开展的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提供师生、生生之间学习互动的平台[4-6]。同时,系统可以提供系统数据的浏览、统计功能,使系统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系统应用的情况。此外系统开发时还需要对安全、稳定性及可维护性进行考虑。

2系统总体架构

2.1 学生个人学习空间门户

个人学习门户是学生自己的学习主页,包含个人个性展示、学生学习记录、学习任务提醒与学习进程、学生学习笔记生成及学生订阅的学习信息的推送等内容。为了体现个性化的特点,学习空间还提供类似于QQ空间的个人空间装扮、色彩定制、空间标题及背景定制等功能,可展示学生风采、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的功能。

2.2 教学资源平台

教学资源库由个性化的校本数字教学资源库(包含课件、试题库、音视频等)、虚拟实训室、学科教学支撑软件和工具组成,并与国家、省、市教育云资源平台联接,校际共享。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可以将这些学习资源放到自己的学习空间上以构建个人学习资源库,为更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学习支撑平台

预习系统、学习系统、考试与评价系统、学习成果分析系统构成了学习支撑平台。实践表明,预习系统帮助学生在课前构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在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学习系统帮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考试与评价系统帮助学生检测学习的成果并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分析系统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质量,优化学习方式。

2.4 互动交流平台

小组协作、问题讨论区、学生教师及家长交流区构成了互动交流平台,用户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即时交流工具、讨论版及社区工具进行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及时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由同学或教师解答,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全天候交流,共同促进学习。

2.5 管理与评估平台

用于管理者及教师对学习空间进行管理与总体学习状况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通过统计评估,可以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见图1。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此系统设计时采用了Asp.net MVC框架,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2005,并采用linq to Entity、NET Entity Framework等技术,完成了系统的总体架构。

3系统实现的关键代码

系统分为若干个模块,因篇幅有限,本文研究的是学生个人学习门户个人笔记生成系统单元。

3.1 视图类

在本系统单元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门户个人笔记的功能要求,共生成了门户主页、修改笔记、生成笔记、分享、管理笔记等十五个视图,每个视图对应完成一个个人笔记功能,同时也与控制器中的控制类文件一一对应。

编辑笔记内容部分代码如下:

<% using (Html.BeginForm()) {%>

<%=Html.TextBox(“cont”,Model.cont,

//调用文本编辑器

<%=Html.ValidationMessage(“cont”, “*”) %>

<%} %>

3.2 模型类

在学生个人学习门户个人笔记功能设计过程中,使用了linq to Entity和NET Entity Framework来进行管理,并根据每一个视图设计一个ViewData类,这样可以方便地根据视图生成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部分源代码如下:

Public notes()//生成笔记类

{

this.-cls=default(EntityRef);

this.-users=default(EntityRef);

OnCreated();

}

[Column(Storage=“-nid”, DbType=“Int NOT NULL”, IsPrimaryKey=true)]

3.3 控制器类

在本系统单元中,根据个人笔记生成及管理的实际要求,设计了15个控制器类,根据视图中的动作完成相关的事件响应、业务流程及数据的处理及视图的访问与更新任务。

部分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NotesController: Controller

{//获得笔记数据

cms db=new cms();

private List droplist()

{

var d1=db.cls.OrderBy(d=> d.demo);

List d2=new List();

foreach (var d in d1)

{cls d3=new cls();

d3.cid=d.cid;

string k=“”;

for (var i=0; i < d.demo.Length/2

-1; i++)

{

k+=“ ”;

}

d3.name=k+d.name;

d2.Add(d3);

}

return d2;//返回笔记数据

}

4结语

本系统基于MVC架构的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对于由教师主导的教学和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都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解决单一学习环境下教学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加强学习中的交流,真正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7]。同时,采用MVC架构使程序分为各个功能模块,更有利于个人学习空间功能的实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俊峰,黄荣怀,刘斌.国外学习空间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3(6):15-20.

[2]祝智庭,管珏琪,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的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11.

[3]梁为.基于虚拟环境的体验式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4(3):81-85.

[4]刘克.MVC架构及其在Web应用开发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7):57-59.

[5]刘艳锋.MVC设计模式的分析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0(22):94-95.

[6]曾振东.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研究与设计[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81-86.

[7]曾俊国,罗刚.基于MVC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2):18-21.

(责任编辑:江涌吴萍)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Based on MVC Architecture

MO Li-li

(Yangzhou Commerc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A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system based on Asp.net MVC architecture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VC architectur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nline learning space are analyzed. Then the overall system architecture of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is designed. Finally, the design is given based on Asp.net, linq and MVC architecture,and the key codes of this system are offered.

Key words:Asp.net; MVC;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 PLS)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93(2015)04-0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