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需“软实力”的调查研究

2015-03-15

北极光 2015年10期
关键词:软实力思想道德实力

引言

近几年每到7、8、9月份的大学生就业季,全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便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2013年被网友调侃是“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是被称作“更难就业季”。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截止至2014年的7月1日,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超过70%,基本与2013年同期持平”。虽然2014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的下降,但这也意味着仍有较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一、“硬实力”与“软实力”

“软实力”一词由约瑟夫·奈教授于1990年提出,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1]

由此引申到高校大学生。就实力而言,基本可以简单地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其中,“硬实力”侧重于个人在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如同各类资格认定、各种考试等级证书、学历等,可以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显性的存在;而“软实力”可以理解为某个人的精神内在方面,如思想道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程度等,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认知与了解,是一种隐性的存在。

二、“软实力”的主要内容

在“硬实力”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软实力”,就能增加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软实力”的内容种类繁多,下面我们简单地说几个常见的要点:

(一)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灵魂,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方向和行为方式,而且与科学文化、身心、创造审美等素质密切联系,对它们起着主导作用。[2]思想道德水平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价值体系的总成,充分反映了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其重要程度往往大于个人的实际业务能力。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蒙牛集团的“德”字当先的用人原则充分体现了“德”比“才”更加重要。原因很简单通过“德”字所体现的思想道德是一个人所有素质中最根本的,而这也恰恰是用人单位考察的决定性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人际沟通能力

比尔·盖茨曾说:在这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中,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沟通是合作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个明确的目标、相互激励、协调一致、增强凝聚力的过程。所以,只有有效的沟通,才可能建立起高效的团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科技的发展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智能手机的大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数不胜数的“低头族”,这一景象在高效课堂上也相当常见。如果仅仅是沉迷于虚拟世界,与那些所谓的“好友”进行着那些“然并卵”的“交流”,这样的学生,那什么就业?

(三)团队合作程度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其核心就是团结协作,优势互补,从而发挥“1+1>2”的战斗力。[3]团队讲求的是大局意识、协作能力与分享精神,也就是说团队成员为了某个目的聚集在一起,依照各自所擅长项目进行任务分配,最终以团体成果的形式取得成就。

如同现在流行的“模块化”生产一般,团队分工合作在各用人单位中也越来越常见,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多大,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所有成员都各尽其力时,将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样的话,在同行业中,这个团队将会是所向披靡般地存在。

(四)爱岗敬业精神

一个人如果没有基本的爱岗敬业精神,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难以担当大任。爱岗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重视未来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责无旁贷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应该为工作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恰恰是高校毕业生们从在校生过渡到职业人,走向工作岗位后所最需要的精神和态度,也是决定你能否过渡成功的关键所在。

即便有很好的学历,不凡的才华,但是如果没有一颗对工作热情上进的心,必然会导致态度敷衍、效率低下等问题。这种消极怠工现象一旦被发现,基本就可以和用人单位说再见了。

(五)进取创新意识

从个人到社会、从国家到民族,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落后就会挨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创新意识还是创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自主高铁品牌——CRH从无到有、影响力从小到大、使用率从低到高、传播度从窄到广……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进取创新。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仅仅把它们放在书籍的象牙塔中,而应该确确实实地应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问题的慧眼,进而才能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三、“软实力”不足原因探究

高校毕业生“软实力”不足,绝非是某校、某区域的偶发性问题。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必然有使其存在的根源

(一)应试教育压迫

从小学一年级开学,到大学毕业止,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的绝大多数是为了满足考试需求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学生们关心的只是如何才能在数不清的考试中提高自己的成绩,老师关心的是如何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解题与得分技巧。

衡水中学,一个令无数中学生向往的学校。学生们向往它,很大程度上是它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高考神话。最近,学生们那堪比印刷体的手写英语作文轰动全球。个人感觉,写出来的字别人看的清楚明白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打印机逼得失业。有那些过分的练字时间,不如冷静下来读书看报,关注一些时政问题。

(二)社会风气影响

受之前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观点的影响,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认为大学就是一个单纯的为获得工作岗位开设的机构。因此,在校期间一直追求诸如各种等级能力证书之类的“硬实力”,而忽略了本该作为重点的人文教育。从而造成了很多“技术上的巨人,为人上的矮子”。

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观点的影响,“金钱万能主义”也开始在高校之内蔓延开来。小到有偿让他人打扫卫生、代替上课,大到评优时的走后门、代写毕业论文……这无不体现了高校内的浮躁现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尽管这种现象现在还不是很猖獗,但若不及时治理,后果不堪设想。

(三)高校教育失衡

比之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宽进严出”的态势,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宽进严出”的状态。十年寒窗苦换来一纸高校录取通知书,今后便可肆意放松。殊不知,大学才是最应该拼的时候。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在校生的要求往往不会很严,尤其是对毕业班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还会“开绿灯”有所照顾。加之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影响,于是曾经那个“博古通今,中外兼顾”意气风发的高中生颓变成了只会玩手机的低头族。多么的可悲。

四、提高“软实力”的建议

鉴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需的“软实力”提升的主要阶段在大学期间,因此我们主要提供一些该阶段的建议。

(一)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一味地“闭门造车”搞应试教育是不可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只有走出校园的教学楼与办公室,到用人单位中去深入的了解需求,改变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才会培养出实际型的人才,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

举个例子,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并适当提高其所占学分比重,做到“校园共企业一色,理论与实践齐飞”,充分发挥高校这个衔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的重要作用,从教学方案方面保证学生就业所需的“软实力”。

(二)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

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的好途径。

高校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诸如毕业实习、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假期兼职等一系列形式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了解工作、了解单位、了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多直接地参与,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与需求,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以完成任务。这样,可以最直接地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弥补就业所需的“软实力”。

(三)着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代表的“三观”是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人的思想道德宛如急速前行的中列车,如果方向错了,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而且速度越快,离目的地也就越来越远。

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可以将有关部分作为一个重点(或者侧重点)来进行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端正部分同学不在主旋律上的“三观”。例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奢靡之风、金钱至上主义、享乐主义等腐化思想开始传播。对于这些腐朽思想,唯有“除之而后快”,只有尽力清除这些思想,高校的学术功能、育人功能才会更加的显现出来。另一方面,部分同学的就业挂念陈旧落后。要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明知自己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有关要求,却依旧选择“宁可失业在城市,不愿就业在基层”。凡此种种,均需要思政老师对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

(四)大力进行就业指导培训

有了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学生们才可能出色地完成科研项目;同理,有了专业导师们的培训说明,毕业生们才可能会更加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通过各种举办就业讲解会、组织模拟招聘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就业技能。然而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课时少、水平低,以至于学生们都没有感觉到相关课程的存在。此外,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形同虚设,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对于帮助同学们就业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些硬件配置问题亟待有关部门解决。

(五)帮助学生提高抗挫能力

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那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挫折。然而,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平时没有机会自己处理一些挫折问题,实属“温室里的花朵”。平时总会有家人帮忙处理各种烦恼,一旦将其从“温室”里面搬出来,很快就能发现他们经不得风吹雨打,散落遍地。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就业,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位战士要认清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积极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我,愈挫愈勇,方能无往而不胜。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需“软实力”的有效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广大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等参与的大项目。总之,用人单位要及时和高校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自己所需的人才类型;高校要根据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有关调整以帮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在努力提高自己就业“软实力”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硬实力”的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起努力。

[1]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M]郑志,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0.

[2]戴国强,黄成洪,林颖,王壮.就业与创业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3]南宫鸿.大学生就业与软实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5:46-47.

[4]冯瑶瑶.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初探[J].才智,2014,36:127.

[5]段杰鑫,牛莹芳.基于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软实力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01:99-102.

[6]梁妙荣.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问题的探讨[J].前沿,2010,12:176-178.

[7]尚国超,于钦.关于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08:57-58.

猜你喜欢

软实力思想道德实力
软实力致胜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