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与日本贵族制度的没落
2015-03-15文/王伟
文/王 伟
太宰治是日本二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他的创作生涯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后期以《斜阳》等作品充满颓废色彩,这些作品代表了二战战败后日本国民的精神状态。贵族出身的太宰治也深深体会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贵族制度的没落,在《斜阳》中,太宰治表达了对贵族制度没落的慨叹。
一、太宰治的创作生涯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作品突出颓废与叛逆;中期作品侧重再生的意志表述;后期作品表达毁灭意识与不妥协精神。太宰治在自己各个人生阶段的思想变迁依次展现在了他的作品当中,创作高峰与巅峰是在后期即日本二战战败后的那一时期。
太宰治在日本战后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二战战败后的日本经济崩溃,传统文化被否定,西学盛行。社会的衰败与文化的失衡让日本青年们陷入生的虚无中不能自拔。太宰治创作了:《维荣之妻》、《斜阳》、《人间失格》等,这些作品深入刻画了战后日本民众的困惑与颓废。战后的社会环境恰好给太宰治的文学创作创造了极佳的条件。他凸显了自己困惑与颓废的文学风格,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达到了创作生涯的巅峰。
二、二战后日本的“贵族”没落
自黑船事件后,日本看到了自己与西方的差距,危机感促使日本改革,这直接导致了明治维新的出现,日本一方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对西方文化产生好奇。西方文化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经开始对日本传统文化构成冲击。二战后,美国直接否定了日本天皇制的政治格局,改而提倡美国式的民主。战败本身也促使日本民众开始怀疑本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是时,现实环境已经让日本传统文化失去了沿袭与发展的土壤。贵族出身的太宰治更看到了贵族制度的历史性退场。
三、太宰治的贵族精神
太宰治之所以对日本贵族制度的历史退场如此充满感慨,与他的出身有关。太宰治生于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的贵族家庭,原名津岛修治。津岛家族是津轻地区数一数二的豪门。太宰治正是这个家族的子嗣,是家族的第六个男孩。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是当地的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铁路与银行。太宰治的家族是日本典型的贵族。良好的家境让太宰治得到了良好教育,贵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太宰治从小就对贵族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
1.自卑与自傲的双重性格
幼年的太宰治就表现出得情感细腻而伤感。他总是在角落细致地观察着身边的一切。贵族家庭下的生活虽然富裕,但也充满了压抑,这正是太宰治情感细腻而伤感的原因。
首先是日本传统的家长制和长子继承权让他备感压抑。在日本的家庭里,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排行第六的太宰治从小就受到父亲威严的压制,深感压抑。长子继承制更造成了兄弟间的不平等,在这个家族里,太宰治不仅要面对威严的父亲,还要时时看兄长的脸色,完全没有自由与平等可言。这么大一个贵族家族内,太宰治居然没有自己的独立房间。
另外,母爱的缺少更加剧了他的早熟与伤感。太宰治的母亲体弱多病、长年卧床,小小的太宰治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一直是交由家里的保姆带大,这让他成为一个生活在富裕家族内的孤儿。物质与精神的冲突让他心理失衡,一方面他以“贵族”自居,习惯了富裕的生活,心中充满“名门意识”,这些让他感到自傲。另一方面他更感到了家族内的冷漠,物质上的富裕并给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父爱母爱的缺失、家族内的压抑更让他感到了自卑。年幼的太宰治就在自傲与自卑中成长起来,正是童年的生活造就了太宰治的双重性格。
2.迷惘中的不妥协
二战战败后的经济崩溃,传统文化遭到颠覆。以天皇为中的贵族制度与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精神直接相冲突,传统文化的没落也使得日本贵族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观念逐渐成了日本文化的主流,贵族制度逐渐陷入到日本文化的边缘,失去了昔日光彩,贵族制度逐渐退出日本历史舞台。作为日本青年中的一员他看到了国家的兴衰变迁,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光辉退却。
衰败的环境、失衡的文化让太宰治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混乱的社会让他内心“生的虚无”感不断增强,传统贵族制度的没落让更他失去了生存的精神家园。他最终选择了自杀,1946年,太宰治在自己三十九岁生日那天跳海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四、《斜阳》中对“贵族制度没落”的哀叹
太宰治的一生虽然颓废色彩浓烈却富于贵族精神,他一直在追求自由、争取尊严,在他的作品中更充满了对个体生存、人生意义的思考。在二战结束后创作的《斜阳》中,太宰治就展示了这一点。他对贵族制度的退去感到伤感,对贵族内每个个体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关注。
《斜阳》描写了和子一家人在战后的衰败生活,和子作为贵族中的年轻一员,她迷恋母亲那种贵族式的优雅,母亲一直期待着战场上儿子直治的归来。但直治的归来去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悲剧。战争的残酷让直治丧失了信念,他开始酗酒、玩弄女人。他以贵族自居,虽然希望接近平民却放不下架子,贵族身份与时代进程的偏差让他陷入了更深的迷惘。和子作为一个贵族女子却喜欢上了有妇之夫的上原先生,上原先生更是一个浪荡颓废的家伙。和子的一家人身为贵族却没有了昔日的荣光,经济上陷入拮据,思想跟不上社会文化进步的脚步,他们也试图从贵族走平民,但最终沦落为民众间的一个旁观者。
《斜阳》中的母亲是贵族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代表性符号,她在饮食甚至如厕的时候都充满贵族才有的做派。仿佛对贵族没落命运有预知一样,战后的她变得异常敏感。和子不慎导致火灾,这让她感到十分担忧,以至每晚都借如厕查看房屋。不安与焦虑让她备受煎熬。《斜阳》中的直治实际是以作者太宰治为原型,直治的颓废实际象征了太宰治的困惑。在日记和遗书中,直治说出了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他质疑这一切的正确性,甚至认为“诚实”与“纯洁”都是错误的,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生的虚无占据了他的内心,他已经对人世间不抱任何希望。虽然也曾努力向平民身份靠拢,但最终失败。深受贵族意识熏陶的他变得反叛一切,为了保存自己精神的完整,他最终选择了自杀。直治、和子、母亲的悲剧诠释了当时日本传统贵族所遭受的精神危机,社会的变革将他们推入历史之中,他们在悲伤与落寞中走向没落,犹如夕阳晚照那般惨烈。
现实中的太宰治也曾努力向平民身份靠近,也曾努力追寻自由与平等,但最终执拗不过自己的命运。太宰治也如同《斜阳》中的直治一样,最终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五、总结
太宰治的作品充满困惑与颓废,这与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联。病态的童年生活让他反叛传统,渴求自由与平等。但贵族的身份已经刻入了他的灵魂,伴随着日本传统文化的衰亡,贵族制度也沦落了社会的边缘,太宰治最终陷入生的虚无中不能自拔。在《斜阳》中,我们看到了太宰治对贵族制度衰落的慨叹,也看到了他不妥协。
[1]太宰治.斜阳[M].陈德文.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
[2]刘宇婷.《论战后的无赖派与太宰治文学》[J].理论观,2007.第2期:142-144.
[3]饶秋玲.论《斜阳》中的母亲形象.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第27卷第1期.
[4]薛云虹.浅析太宰治的文体特色.考试周刊,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