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及释放方式研究

2015-03-15文/耿

北极光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内心环境

文/耿 妍

压力,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但不可否认的是,压力的存在确实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和每个事物的性质一样,压力也具有两面性。压力既能够带给人积极的动力,促使人不断向上发展;也能够给人以刺激和威胁,扰乱内心,造成不平衡感和紧张感,严重者会丧失生活信心,危及生命。如何正视压力,释放压力,尤其是如何保障我国大学生群体在校园生活中正确对待压力,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心理压力的概念

“压力”一词来源于物理学的概念中,是指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力量。在心理学的范畴里,我们把压力当成一种自身产生的感觉,一种外界压迫感。心理压力存在的时间里,我们会有紧张、不平衡、焦虑、恐慌、空虚等异样的、不舒服的感觉。为了消除和摆脱这种压力,有的人会变之为动力,比以往更加努力和勤奋,最终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有的人则把压力视为人生的挫折,以消极的心态面对,曾经的斗志逐渐被消磨,空虚感日益占据内心,最终走向人生的沼泽中。

二、心理压力释放的涵义

人们面对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会自觉地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进行减压,以减轻内心能够承受的限度,这些减压的过程和方式就是心理压力的释放。当然,在以不影响他人生活、不伤害他人身心健康和财产的前提下,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发泄,是正确的、积极的压力释放;相反,采取极端行为危害自身、他人、或社会的释放方式是消极的,是需要予以制止和杜绝的。

三、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及其释放方式

大学生的成长不仅关系着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因此,关心和关爱大学生的成长多年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我国大学生身处的成长环境既是单纯的,又是复杂的。单纯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学校和国家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除了在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在思想状态方面也持续关注着,包括尽力净化校园环境,营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但必须要面对的是,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又是极其复杂的,大学生们除了要应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结构变化,以至于学业、生活、交际、家庭、就业等方方面面都会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针对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往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不同。

大一新生在经历了高考时期的艰苦学习过程后,进入大学思想极易放松,且面对新的环境内心会产生陌生、恐慌、自卑等心理,这个时期的他们面对着角色转换和适应环境的双重压力:从一个每天以学习为主的高中生到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大学生;从一个父母、朋友都在身边的熟悉环境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从生活起居依靠父母到完全独立生活,这样的变化很容易让一个刚成年的学生不知所措,因此他们更多的将自己内心的压力埋藏起来,封闭起来,通过内部消化来完成心理压力的释放。如果大一学生能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习上积极探寻新的方法,在交际上迅速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在思想上学会独立,不过度依赖家人,那么对于整个大学校园生活都是极其有益的。相反,如果这个时期把自己的内心封锁起来,不积极主动去适应新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孤独感和自卑感会越来越强烈,不仅以后的大学生活会无法应对,甚至连毕业之后的人生也会受到影响。

大二、大三学生在经历了大一的过渡和适应期后,开始将重心转移到自身的规划和发展上去。此时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多的表现在对学业的要求、人际关系的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生活、感情方面的状态。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二、大三学生由于掌握了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有精力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幸福感比大一、大四的学生要高。但面对诸如学习成绩不尽人意、与同学的日常交往出现问题、日常花费过高、考试过级难度大、感情受挫内心苦闷等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倾诉、运动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小部分同学压力过大,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会采取寻求帮助等方式,例如求助于辅导员或心理咨询中心。

大四学生与大一新生一样,面临的压力是多重的,且心理压力表现的更为明显。就业、未来、考研、感情是大四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主要的压力来源。就业单位的选择、个人发展的考虑,考研学校的选择、同窗四年即将分别等诸多压力和情绪一起袭来,让许多大四学生为之紧张、困惑、迷茫、苦闷、压抑。处在这一特殊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往往自我难以调适,他们大多会选择喝酒、唱歌、聊天、旅游等对外宣泄的方式来释放压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大四学生的心理状态,防止他们通过消极的方式释放压力。

[1]周小斌,周其钢.压力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经济师,2009,7.

[2]江应中.大学校园文化心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3]吴继霞、黄辛隐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4]余琳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一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赵鸣九.大学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内心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