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的湖北省促消费对策研究

2015-03-14胡道银湖北省商务厅湖北武汉4300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

胡道银,申 文(.湖北省商务厅,湖北武汉4300;.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

官华平1,2(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基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的湖北省促消费对策研究

胡道银1,申文2
(1.湖北省商务厅,湖北武汉430022;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湖北省经济正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消费的前提是了解消费的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因此,分析研究社零额发展趋势,对相关内容和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深入剖析湖北消费结构状况和社会消费增长趋势,对新形势下提高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推动消费合理性增长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对于处在转型期的湖北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流通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促销费对策;调查研究

一、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意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额”;Social RetailGoods,SRG)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服务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p54-57)要准确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含义,需要把握两个要点:第一,“社零额”是从全社会角度定义的国内贸易规模指标,涵盖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的商品零售额;第二,“社零额”不是所有的商品销售,而是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价值总额。[2](p29-30)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商品流通是通过销售和交易行为将生产部门生产的商品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过程。物质产品离开了生产领域以后,要通过流通领域,比如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的商流和物流活动,才能最终实现供给人们生产或生活消费。社零额统计指标是研究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发展变化趋势等问题的重要资料,为各级政府了解商品流通的基本情况,对贸易行业和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具体来说,社零额指标的重要意义和经济统计特征表现为“三个反映”(参见图1):(1)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即表征性。社零额作为介于最终消费和城乡居民消费之间的一个概念,使用更为普遍,这是因为它能够及时、大体地反映全社会总的消费状况。在各类与消费有关的统计数据中,“社零额”是表现国内消费最直接的数据,有助于了解一个地区居民的需求能力和生活消费水平、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也有助于了解批零贸易业、餐饮业的消费水平和农村、乡镇、城市三级区域的消费能力。[3](p10-13)(2)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即适应性。商品流通过程的实现就是供给和需求相互适应、供求匹配达到均衡的过程,社零额由社会商品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的规模共同决定。当社零额指标发生较大变动时,必然会影响社会总需求变动,使之多于或者少于社会总供给,从而打破原有的均衡格局。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实践过程中,社零额一般被当作反映消费需求变动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及时的反映居民消费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商品货币流通速度和规模。(3)反映零售市场规模变动状况和经济景气程度,即先导性。社零额能提供一定的经济信号,是进行经济景气情况研究的重要考量要素,也是反映零售市场变化基本情况的重要晴雨表。社零额分析可以用来评估全省消费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地域分布情况,从而判断省域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状况、地域特点、商品供给及未来市场走势,了解产品生产和供给状况,反映经济景气状况和经济发展实力,为政府调控市场提供参考。因此,社零额是消费引导商品流通和生产供给的一个调节器。

图1 社零额统计指标分析在经济循环中的作用

当前,社零额在“扩内需、促销费”战略中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p77-79)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动力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并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尤其是要充分发掘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社零额从2004年的2667.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0885.9亿元,年均增长14.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近十年来,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7.4%-52.6%,由此可见,这几年拉动湖北经济的主要因素中,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来看,湖北省经济正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消费的前提是了解消费的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因此,分析研究社零额发展趋势,对相关内容和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于处在转型期的湖北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社零发展状况

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年59.8亿,全国1558.6亿元,占全国3.8%。1983年过百亿元,为112.4亿元,占全国3.9%。1996年过千亿元,达1145.73亿,占全国4%。2002年超过2000亿,为2129.4亿元,占全国4.4%。2006年跨越3000亿,达到3461.1亿,占全国4.5%。2007年又跨过4000亿,高达4115.8亿元,占比达到4.6%。2008年为5109.7亿元,占比提高到4.7%。2009年5928.4亿元,占比达到4.5%。2010年为7013.9亿元,占比4.47%。2011年8275.2亿元,占4.5%。2012年9562.5亿元,占4.55%。2013年10885.9亿元,占4.6%。统计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13年17年间,湖北省社零额在全国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绝对数是951.2亿元,比1995年全年总额还要高20亿元;1996—2008年,从千亿到五千亿用了12年;2008—2013年,从五千亿跨越一万亿只用了5年。湖北社零额占全国的比重一直高于湖北GDP占全国比重,2013年湖北GDP占全国比重4.4%,而社零额占比为4.6%,社零额全国占比在2008年达到顶峰4.7%,之后又有所下降。参见图2。

图2 湖北省历年社零额及其增速和占全国的比重

从总量对比上看,湖北社零额连续多年居全国第6位,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排名前四位,均为沿海发达省份。中原人口大省河南居第5位,略高于湖北省。在前十位的省份中,2013年和2008年相比,湖北省社零总额除与河南持平外,与前1-4名的比例差距均缩小;湖北后面的四个省中辽宁、河北与湖北的比例差距略有缩小,四川略有扩大,湖南持平,表明这些省份竞争追赶态势明显。

从社零额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来看,徐焕明等研究表明,湖北省流通业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及各省市流通业竞争力评价中排名第11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p157-179)其中,社零额指标(反映通过商贸流通渠道所销售的商品零售额)排名第6位,限上批发和零售销售额指标(反映商贸流通业限上企业商品销售情况)排名第9位。社零总额、限上批零销售总额的加速扩大,说明我省流通产业的价值实现功能(商品转售、送达)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有效提升了湖北省商品流通的规模实力。此外,社零占GDP的比重(衡量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排名第1位(与北京并列),人均社零额(综合衡量全省商贸流通业的人均水平)排名第8位,说明流通扩大消费的贡献力,处在全国前列,这得益于2010年以来我省通过搞活流通、扩大消费需求一系列举措取得成效,流通扩大消费的潜力得以有效释放。

三、湖北省消费结构状况

社零额与最终消费、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等概念关系紧密。社零额是从商业零售的角度来核算一部分最终消费,但是社零额并不等于全部消费额,有些居民消费品也不属于社零额的统计范畴。由于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企业销售模式的变化,原有的社零额统计模式与实际消费之间的不对应和差异背离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湖北居民的消费品主要从本省获取,湖北社零额又一定程度上能大体反映全省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水平。

从社零额指标来分析全省消费结构,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1.在区域上,全省各市州发展不平衡,百亿元县市增多。

湖北省“一主两副”加荆州、黄冈、孝感,六市2013年完成社零额7789.9亿元,占总量71.6%,其中,武汉市社零额3916.6亿元,占全省36%,在全省占据绝对规模优势。但从增长来看,除了襄阳和宜昌两大省域副中心增长快速外,另外四个市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它的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咸宁、黄石、鄂州和天门、潜江、仙桃、神农架等完成社零额3096亿元,规模仅占总量的28.4%,但在增速上,除黄石、随州外,大多数增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从湖北省“两圈一带”区域来看,2013年,武汉城市圈九个市完成社零额6791.2亿元,占总量的62.4%;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八个市州区完成社零额4094.7亿元,占比37.6%。参见表1。

资料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14)数据整理。

2013年,全省102个县级行政单位中,共有31个县市区单位“社零额”过百亿元,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社零额6729.8亿元,占全省64.3%,为全省社零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起到关键作用。其中,城区单位14个,社零合计4317.2亿元,占全省41.3%,前几位分别为江汉区790.1亿元,硚口区640.7亿元,武昌区486.1亿元,江岸区465.2亿元,洪山区430.9亿元,汉阳区336.7亿元和樊城区192.1亿元。县域经济体17个,合计2412.6亿元,占全省23.1%,排在前列的是仙桃市202.5亿元,天门市202.4亿元,黄陂区179.2亿元,大冶市157.2亿元,鄂城区156.1亿元,新洲区156亿元,汉川市149.8亿元和曾都区142.1亿元。总体看,我省农村消费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县域消费持续活跃,2013年城镇完成社零额91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城区完成7682.4亿元,增速为11.8%;乡村完成1722.1亿元,增速18.8%,比城镇增长高5.8个百分点,比城区高7个百分点。

2.在销售主体上,产业个体向法人企业转变,限

额以上单位增多。

表1 2013年湖北省及省域主要城市“社零额”发展状况

2013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数合计120157个,比上年增加4.5%;产业活动单位数合计141021个,增幅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数111317个(单产业法人109313个,多产业法人2004个),增长4.6%;产业活动单位数129070个(多产业法人所属产业活动单位19757个,单产业法人活动单位109313个),增长5.3%。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数8840个(单产业法人8630个,多产业法人210个),增长2.9%;产业活动单位数11951个(多产业法人所属产业活动单位3321个,单产业法人活动单位8630个),增长2.4%。

截至2014年4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数总计15250家,比2013年增加20.4%,比2012年增加40.3%。其中,法人10391家,比2013年增长43%;比2012年增长114%。产业个体4859户,比2013年减少了25.7%;比2012年减少了8.8%。

3.在消费品类上,商品销售占主导,9类商品社零额过百亿元。

社零额名义上是表示消费者和社会集团的消费额,实际上统计的是企业零售商品的销售情况,其中商品销售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餐饮收入占一成左右。2013年,社零额销售构成中商品销售为9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比为90.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072.9亿元,增速8.2%,占比为9.9%,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别看,社零额只包括商品性消费即实物消费,不包括投资品、中间产品,也不包括服务性消费。2013年,限上批发业和零售业完成社零额4887.6亿元,占全省社零额总量的44.9%。其中,25大类商品销售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汽车、石油及制品、服装鞋帽针织品、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中西药品、日用品、化妆品、金银珠宝、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共9类商品销售额过百亿元。

4.在消费形态上,批零占80%以上,限上企业占比上升。

按消费形态分,社零额主要包括:淤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于餐饮和住宿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收入。盂新闻出版、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玩具以及其他消费品。

2013年批发和零售业完成社零额9155亿元,占比84.1%;住宿和餐饮业完成社零额1306.3亿元,占12%,其他行业完成社零额424.6亿元,占比3.9%。长期看,2001-2013年,批零贸易业社零额平均占比83.5%,住宿餐饮业社零额平均占比12.3%,其他行业平均占比4.2%。三者比例结构相对稳定,但其他行业占比有所下降,从2005年5.4%下降到2011年3.4%,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完成社零额4887.6亿元,占全省社零额总量的44.9%,限上住宿和餐饮完成社零额208.9亿元,占比1.9%。总体上,限上单位在社零额中的比重有所增加,从2003年44.7%提高到2013年46.8%,上升2.1个百分点。

5.在销售对象上,居民消费占大头,公共消费有上升。

按销售对象,“社零额”统计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类的商品和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的金额;二是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额,售给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非营利单位(如部队、学校、居委会等),公款购买的非生产、非经营使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2013年,社零额占最终消费的比例为97.5%。其中,居民消费7855.16亿元,占比72.2%;公共消费3030.74亿元,占比27.8%。但从增长来看,2001-2013年社零额平均增速15%,比最终消费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平均增速14.2%,公共消费平均增长17.5%,居民消费增长相对平稳,而公共消费增长率从2002年8%的低点,上升到2008年39.1%的高点,又逐年下降到2013年9.2%的新低点,有较大的波动性。

此外,湖北省人均社零额增长相对平稳。2013年,全省人均社零额18804.5元,比上年增长13.4%,略低于社零额增幅0.4个百分点。从长期看,2005-2013年,人均社零额平均增速17%,比同期社零额平均增长率17.2%略低,人均社零额增幅除2009年和2011年高于社零额增速外,其他年份均低于社零额增长。

四、湖北消费增长趋势分析

湖北省社零额总量增长,增幅减弱,反映了消费增速稳中趋缓将成为新常态。从长期看,2001-2013年年均增长15%,增长区间在7.8%-26.8%,增长趋势从2002年的7.8%逐年上升,达到2008年的最高点26.8%,然后又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13.8%。2014年,湖北社零额统计为11806.3亿元,同比增长12.8%,较上年放缓1个百分点,创2006年以来新低。全年走势看,消费增速比上年各月份连续回落,6月份增长13.7%,为2014年增幅最高月份,8月份增长12.4%,为2014年增幅最低月份,高低落差为1.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当前消费增速处于中速水平,消费市场增速正由中高速向中档调整,全省消费市场整体呈现稳中趋缓态势,但出现了消费结构调整,消费质量提升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消费业态增长乏力,新型消费模式不断扩张。统计显示,2013年,湖北省零售业限上法人企业数和销售额都有大规模扩张,但是百货店、超市、专业店等单店销售额分别为2.29亿元,1.95亿元和0.77亿元,平均比上年减少25.3%、18.2%和13.7%。武商集团销售额306.8亿元,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减少15.3个百分点;中百集团销售额293.2亿元,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减少1.9个百分点。同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引发消费方式巨大变革,人气逐年递增的电商市场正一步步蚕食着传统零售的份额,也引起传统零售商纷纷触网应对电子商务大潮。2013年,全省网上零售额70.91亿元,同比增长130.9%,占社零额的0.65%。消费者通过网络零售实现交易额近600亿元,约占全国的3.8%,相当于2013年全省社零额的5.7%。二是高端消费出现回落,大众消费成新常态。2013年全省餐饮企业营业收入1072.9亿元,约占全省社零额的10%,比上年增长8.2%,其中,我省在高端餐饮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武汉市下降20%、市县下降超过40%的情况下,而大众餐饮则出现30%的增长。在反腐、节约的意识推动下,具有特色、口碑较好的中端住宿餐饮需求成为新亮点,经济型酒店平均房价和平均出租率保持较高水平,特色型酒店不断涌现,市场表现欣欣向荣。三是大型零售企业销售趋缓,服务消费倍受青睐。由于高端需求下滑、商业模式转型等影响,2013年大型企业商品销售增速持续低于社会消费平均水平,且对社会消费带动作用逐渐减弱。而家政服务、休闲旅游、娱乐健身、幼儿才艺训练、成人职业教育等服务消费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四是住行类需求趋缓,热点消费不断涌现。房地产市场回落导致家电、家具、建材等需求放缓;汽车销售增长比上年同期放缓3.6个百分点。在科学消费理念的推动下,绿色环保、低碳循环消费受到普遍推崇,变频空调、空气净化器、新能源汽车等销量增势明显,智能通讯、信息服务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湖北各市、州社零额增长趋势呈现一定的分化和波动情形。2006-2013年全省社零额年平均增长17.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有咸宁、襄阳、恩施、黄冈、十堰、宜昌、孝感、仙桃和荆门市,低于全省增速的有神农架林区、鄂州、武汉、荆州、天门、黄石和潜江市,随州市增势与全省持平。咸宁市除04年略低于全省增速外,其它年份增速高于全省,年平均增速20.1%;襄阳市年均增速19%,除2011年略低于全省外,其他年份增速高于全省。而武汉市年均增长16.9%,除2010年略高和2011年持平外,其它年份均低于全省增速。由于武汉市基数大,增速减缓对全省数据的影响较大。武汉市增长下滑主要是消费品市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较大,近年来经济放缓大背景下,国家相继取消了一些刺激性政策,房地产不景气直接影响相关商品需求,加之餐饮企业成本上升直接影响住宿餐饮业经营,物价维持低位等多种因素都直接拉低社零额名义增长;同时,高基数制约高增长,随着武汉市社零额总量规模不断攀升和基数的不断抬高,近4000亿元规模量级下要实现自然高速发展,难度越来越大;即使绝对规模有相同的增长,表现在增速上却可能是下降。荆州市年均增速17.1%,除08年和09年略高于全省外,其它年份均低于全省增速;黄石市年均增长17.5%,除2012年高于全省外,其它年份都低于全省增速。总体看,湖北及各市州社零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2008年达到一个增长的高峰,随后2009年增速很快下降,到2010年各市州增长波动较大,最高的咸宁增速达到26.4%,而最低的鄂州增速只有7%,但从2011年以后社零额增势趋缓,全省和各市州增速回归到15%上下相对平稳的增长常态。参见图3。

五、新环境下推动消费理性增长的着力点

图3 2006-2013年湖北省及各市、州社零额增长趋势

1.在区域上,以一主两副六强和一批百亿以上重点县市区为重点。湖北省“一主两副六强”社零额总量占全省70%以上,是推动全省消费的重点地区。武汉千年商都,目前正着力建设国家商贸中心城市。襄阳和宜昌被确立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获得大幅增长,目前增速多年都保持在14%以上,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荆州、黄冈、孝感等城市作为湖北传统的人口大市和商贸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社会消费总体规模保持在全省各市州前列。此外,全省社零额超100亿元的县市区2013年已达31个,2014年会突破40个,占全省社零额的比重将达到70%%以上,成为全省社零额增长的积极推动因素。

2.在销售主体上,拓展新业态、新服务、新品牌,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关键。在业务拓展上,要做到几个突出:淤突出企业主体。鼓励和引导商贸主体转型升级,要依托城镇化,走现代服务业与互联网经济互融的提质增效内延式发展之路,促进和带动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于突出项目建设。黄石、仙桃在建10个项目,银泰、中百、富迪项目总建面达70万方。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1.2平米,武汉已超2平米,在建超150万方。盂突出业态创新,推动传统流通业态转变升级,实现流通业现代化。

3.在消费对象上,居民个人,特别是流动人口是关键,巨大的人流就是消费。一是要扩大在湖北注册和经营的消费品零售企业。社零统计是以卖方注册地和属地有关,发达的贸易企业是提高社零额的基础。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域外消费者到湖北省购物消费。社零额的统计口径中包括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及向社会集团出售的公共消费用商品。所以,促进政府采购和更开放旅游业市场及欢迎来华留学将有助于经济增长。三是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着力完善和规范消费环境,加快商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商务旅游和假日休闲经济借力拉动、引导和改变消费模式和结构,努力提升大众消费能力,使居民真正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

4.在工作机制上,系统工程应系统联动,更关注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同时,要完善评估统计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淤继续开展“小进限”工作,通过提高限上占比来巩固和扩大社零额统计基础,保证统计工作主动性。于拓宽统计领域,防止数据漏报漏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的消费方式层出不穷,例如快速发展的网上购物,工业企业的直销或加盟销售,新兴服务业的商品零售等,现行的社零额统计制度已经不能全面科学的反映这些新情况,造成社零额统计的遗漏。因此,近期看,可以在实际工作制度和操作上做些改进;远期看,还是要将贸易统计回归到行业统计中来,使社零额真实反映消费需求,防止统计数据的遗漏或大起大落。盂重视和健全行业统计,加强部门联动。经信、统计、税务、财政、交通等有关方面相互支持,更大力度争取省市县各级政府重视,多方配合共同做好贸易统计制度改革衔接和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颖,施一帆.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长期均衡及因果关系——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1,(10).

[2]韩祖英.正确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J].浙江统计,2008,(1).

[3]郭明月,肖枝洪.关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分析与预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3),

[4]王志坚,王斌会.基于ARMA模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4,(11).

[5]徐焕明,张青山,林士俊,等.提升我省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R].浙江商务调研报告,2013.

责任编辑周刚

官华平1,2
(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作者简介:胡道银(1964—),男,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申文(1966—),男,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12-0055-06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研究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调查研究
中职学生学习比例调查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