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研究
2015-03-14吴瑾
吴 瑾
(江苏科技大学商学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研究
吴瑾
(江苏科技大学商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区域消费结构存在差异。通过对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揭示中国4个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与东北地区不相上下;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是4个区域中最落后的,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结构升级。而农村方面,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的消费结构最落后。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停留在以生存型为主的阶段,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关键词:消费经济学;区域;消费结构;差异性
E-mail:wujin_1016@163.com
吴瑾.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5,32(1):38-44.
消费结构的状况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学者对中国消费结构进行研究时都是从全国的角度出发,整体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情况,而忽略了对中国各地区间的消费结构差异性的研究。林白鹏[1]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分析消费结构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关系,提出消费合理化是国民经济总体结构良性循环的枢纽。尹世杰[2]分析了中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及消费结构与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等问题。卢家瑞[3]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影响因素和优化对策。范剑平[4]分析了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情况。李振明[5]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中国转型阶段消费结构的演进。近年来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扩大,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不断拉大,因此,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问题。黄庆波[6]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全面小康消费结构的标准。王文智[7]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认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主要源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还有学者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孟范昆[8]等利用城乡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关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且城乡之间存在差异。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且各区域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不同,从而使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收入就越高,相应的消费能力就会越强,消费结构层级就会越高[10]。因此,不同区域的消费结构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区域性的显著差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11]。本文从区域角度比较分析中国4个区域消费结构的情况,揭示中国各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对空间消费结构差异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各区域消费结构的升级,而且对中国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重要意义。
1空间的选择及数据的选取
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并且各个区域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大。本文根据“十一五”规划的区域发展战略,把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暂未考虑台湾省及港澳台地区,下同)分别对居民消费结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12-13]。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份(直辖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6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份(自治区)[14]。
表1 各区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基本情况
注:数据由《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资料整理、计算所得(台湾省及港澳地区数据未统计)。
表2 各区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基本情况
注:数据由《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资料整理、计算所得(台湾省及港澳地区数据未统计)。
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给出的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这2个指标,计算出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据此,分析4个区域消费结构之间的差距。另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个区域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笔者又将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各类消费品的消费支出额、消费支出比例、以及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列于表3中,以便各区域与之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了不同区域的消费结构差异性以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程度才能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有差别的政策,以达到提高消费结构层级、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目的。
表3 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基本情况
注:数据由《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资料整理、计算所得(台湾省及港澳地区数据未统计)。
2各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
2.1 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异性
由表1可知,4个区域中,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是最高的,且远高于其余3个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东部地区是29 621.57元,其余3个区域差别不是很大,均为20 700元。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最低的西部地区高出了9 021.39元。而人均消费支出从大到小依次是:东部、东北、西部、中部,支出额分别为19 510.22,14 968.50,14 845.33和13 968.8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和人均消费支出排名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均消费支出除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还受政策、制度、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可见,4个区域中,西部地区城镇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第三,人均消费支出却最少,说明中部的消费水平最低,消费量可增加空间较大,有待进一步挖掘。
由表2可知,4个区域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都较小,且各区域差距不大。这2个指标的排名一致,依次是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即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最大,分别为10 817.48元和7 682.97元。而西部地区的这2个指标均是最小的,分别为6 026.61元和4 798.36元。西部地区的农村不管是收入水平还是消费水平都是全国最低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的经济非常落后所致,可见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各区域的城镇之间的差距来看,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东部地区比最低的西部地区高出了44%,城镇人均消费支出最高的东部地区比最低的中部地区高出了40%。从各区域的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来看,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东部地区比最低的西部地区高出79%,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最高的东部地区比最低的西部地区高出60%。而这2个指标在各区域内部的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很大。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西部地区,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42倍,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的3.09倍。其余3个区域在这2个指标上的城乡差距也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左右,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均达到农村的2.5倍。
2.2 各区域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差异性
4个区域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最高的是东北地区,为0.721 1,即东北地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72.11%都用于消费。其次是西部为0.720 6,东部和中部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658 6和0.674 9。这说明,增加东北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要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可见,拉动东北和西部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在提高其收入水平,而增加东部和中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在发掘新的消费增长点。
各区域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最高的是西部地区,达到了0.796 2,即西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有79.6%都用于消费,其次是中部地区,为0.735 6,东北和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是0.671 6和0.710 2。4个区域内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高于其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使得消费在收入中占比较高。
2.3 各区域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性
2.3.1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区域差异性
在食品消费方面,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最为接近且较低,均在35%左右,其次是中部为36.92%,最高的是西部为38.35%。可见,中国城镇居民生活已属于富裕型,恩格尔系数最高的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也刚迈入富裕型。
第一种是填写纸质表格。从税务大厅领取或从税务局官网下载自行打印,填写后交给单位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手工录入扣缴客户端。
从属于生存型消费品的食品、衣着、住房这3项的消费支出比例来看,东部城镇居民这3项的消费支出之和在总消费支出中占到了53.91%,东北地区为57.33%,中部为58.28%,这3项消费支出比重最高的是西部地区,为58.81%,即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最低,东北、中部、西部这3个区域在衣食住方面的总消费支出比例较为接近。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型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是逐渐降低的,只有当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降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的比例才能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才能得到不断的优化,消费水平和消费层级不断提高。可见,中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于其余3个区域,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以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最高是分不开的。另外,东北、中部、西部3个区域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接近60%,东部地区的比例在4个区域中虽最低,但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也超过了50%,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层级和消费水平还较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不足。
除了食、衣、住之外的消费品属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品。其中,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方面,4个区域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例差异均不明显。4个区域城镇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的比例在6%左右,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例在7%左右。在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方面,东部地区城镇居民该项的比例为16.57%,其余3个区域差异较小,均在11%左右。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方面,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此项消费支出比例也最高,为13.21%,其余3个区域接近,均在11%左右。这与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相关。可见,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居民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在总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接近,且都低于东部地区,即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层级高于其他区域。因此,大力发展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提高这3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至关重要。
2.3.2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性
在食品消费方面,东北部、东部和中部这3个区域的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较为接近,在38%左右。而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超过了40%。这说明中国西部农村地区是全国最落后的地方,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
从食品、衣着、住房这3项生存型消费品的消费支出比例来看,4个区域农村居民这3项的消费支出之和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均远高于城镇居民,而且4个区域排名顺序与城镇不同,依次是东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农村居民这3项的消费支出之和在总消费支出中占到了60.66%,东部为62.8%,中部为65.5%,这3项消费支出比例最高的是西部地区,为66.52%,即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最低,这主要是该地区农村居民的食品自给自足能力较强,在食品方面的购买花费较少。而其余3个区域的的差异较明显,与中国各个区域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大小差异较小有所不同。由此可见,中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其生活水平差异较大,而且还是以满足其生存需要的消费结构为主。即各个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滞后于城镇居民,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差异程度也比不同区域城镇居民的差异要大。
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品来看。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方面,东北地区农村居民该项消费比例最低,其余地区差异不大。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方面,东、中、西大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比例差异较小,均在8%左右,而东北地区远高于这3个区域,达到了11.85%,这说明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较其他地区的强,这也是东北地区居民平均寿命高于其余地区的原因所在。在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方面,东部地区农村居民该项的比例在4个区域中最高,为12.57%,紧接着是东北的11.02%,中部和西部较低。要发展经济,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方面,东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此项消费支出比例在9%左右,其次是中部的7.05%,西部最低,仅为6.38%。西部地区经济、科技等方面都非常落后,人才较少,且居民对教育的支出是4个区域中最低的。而要发展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这说明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入,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其消费结构很重要。
3各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性
3.1 各区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城镇平均水平的差异性
由表1和表3可知,东部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高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而其余3个区域的这2个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679,即可支配收入中有67.9%用于消费,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而东部和中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提高西部和东北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对拉动消费进而优化消费结构的效果要好于增加东部和中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对消费拉动的效果。
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全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比例为36.23%,即全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整体而言达到富裕型。而中部和西部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但在40%以内。这说明中部和西部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虽已达到富裕型,但仍然略低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全国城镇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为56.07%,高于东部,而低于其余3个区域。表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消费结构滞后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这与这3个区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再次印证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而中国城镇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超过了50%,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层级和消费水平还较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不足。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中国房价较高,住房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较高,住房的消费严重抑制了中国城镇居民在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品上的消费。即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增加保障性住房、抑制投机购房和稳定房价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中,东部和中部城镇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例高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低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全国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比例低于东北地区,而高于其余3个区域。中国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整体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之前的旧医改造成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使很多人有病不敢医。而2013年“两会”后新一轮的医改将使人们的医疗费用负担减轻,从而会增加人们在保健品和营养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中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在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的比例达到了14.72%,4个区域中,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3个区域虽略低于平均水平,但其比例均超过了12%。这说明小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已进入大众消费,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对出行的需求日益加大。另外,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通讯设施和设备日益普及。东部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例高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其余3个区域均低于平均水平。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成熟、不发达、不均衡的社会主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这种精神需要同单薄物质支持之间的矛盾,在教育上表现尤为突出。
3.2 各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异性
由表2和表3可知,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这2个指标均低于平均水平,且西部的这2个指标均是最低的,这说明这2个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太低,导致其消费不振。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746,即可支配收入中有74.6%用于消费,仅有西部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而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均低于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最落后,收入水平太低,另一方面也说明,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巨大,消费结构升级的空间很大,提高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对拉动消费进而优化消费结构有重要作用。
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全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比例为39.33%,而西部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且超过了40%,这说明西部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且低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而中国其余3个区域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38%左右,这说明整体而言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而中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达到高达64.43%,远高于中国城镇居民,较高的生存型消费必然挤占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比例要高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这与之前所说的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在4个区域中最低且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相吻合。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中,东部和中部农村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例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低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这与该项消费支出比例的城镇居民区域差异性一致。中国农村居民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的比例为11.05%,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3个区域则低于平均水平。中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间收入差距较大,而交通通讯的改善不仅可以推进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机会,还可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例低于城镇约4.7%。东部和东北地区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均低于平均水平。农村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是中国城乡教育差距的突出矛盾,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根源。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需要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角度考虑,在政策制度设计上向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其农村倾斜。
4结语
通过分析中国4个区域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比例这3个方面,得出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消费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各区域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情况。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来看,不同区域城镇之间的差距较小,农村之间差距稍大,而区域内部的城乡差距最大。而由于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4个区域内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高于其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
就城镇而言,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东北与中部地区不相上下,相差无几,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是4个区域中最落后的,且远低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整体来看,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结构升级。就农村而言,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而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最落后。全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高出城镇近10%,达到了64%,而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低于城镇,说明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停留在以生存型为主的阶段,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因此,为了缩小4个区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较大差距,应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第一,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应向中部和西部地区倾斜。同时,考虑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各方面差距较大,因此调整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的相关措施应更多的向农村倾斜。
第二,由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和城乡差异,因此,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应该更加重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则应该更加重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量身制定适宜的政策,努力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第三,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税收制度,增加对落后区域、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提高最低工资的标准和提高中低层城镇居民劳动收入水平来调节收入差距。最后,应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让市场更加健康的成长。同时不断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林白鹏.中国消费结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LING Baipeng. Consumption Structure About China[M].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1987.
[2]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YING Shijie. Research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M].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88.
[3]卢嘉瑞.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LU Jiarui.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farmers[M].Shijiazhuang: Hebei Education Press, 1999.
[4]范剑平.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FAN Jianping. Trends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M]. 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1.
[5]李振明.经济转型与居民消费结构演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LI Zhenming.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Structure Evolution[M]. Beijing: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1.
[6]黄庆波.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774-9776.
HUANG Qingbo.Optionization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 in China[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36(22):9774-9776.
[7]王文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实证研究[J].消费导刊,2010(7):22-23.
WANG Wenzhi.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ption structure differences[J].Consume Guide,2010(7):22-23.
[8]孟范昆,刘东皇.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2,32(11):8-11.
MEN Fankun,LIU Donghua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J]. Journal of Business Times,2012,32(11):8-11.
[9]丁力.推进改革清除区域协调发展障碍[N].南方日报,2014-05-12(F02).
DING Li. Promoting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Reform Clears Obstacles[N].Nanfang Daily, 2014-05-12(F02).
[10]吴瑾.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3,30(4):239-243.
WU Jin.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n Jiangsu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J]. Hebei Journal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30(4):239-243.
[11]郭剑平.关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思考[J].求实,2012(5):51-54.
GUO Jianping. Thinking about the system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J].Truth Seeking, 2012(5):51-54.
[12]王泠一.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N].解放日报,2011-03-05(10).
WANG Lingyi. Strategic Thinking o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N].Liberation Daily, 2011-03-05(10).
[13]常慧娟.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及财税政策调控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1.
CHANG Huijuan.Research of Economic Gap and Fiscal Policy Regula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D].Shijiazhuang: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
[14]任建军,阳国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5):784-789.
REN Jianjun,YANG Guoliang.Analysis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and their cause[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0,30(5):784-789.
WU Jin.Researc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fferences in China[J].Hebei Journal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32(1):38-44.
Researc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fferences in China
WU Jin
(College of Busines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 China)
Abstract:The imbala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etermines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rough analysis of income and consumption level, the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structure, the Chinese regional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fference is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eastern urban residents is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regions, and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central and northeast regions are nearly the same, whil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western urban residents is the most backward, and much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s upgrading from living type to enjoy type and developmental type. While in rural area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s of eastern and northeastern rural resident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regions, and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below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the western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the most backward. China’s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still remains in the living-type, lagging behind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Keywords:consumption economics; regi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fference
作者简介:吴瑾(1981—),女,江苏淮安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张家港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4B33)
收稿日期:2014-07-22;修回日期:2014-09-22;责任编辑:张军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7535/hbgykj.2015yx01008
文章编号:1008-1534(2015)01-00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