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2015-03-14赵香梅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065900
赵香梅(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065900)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赵香梅(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065900)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是健康情感的人,其次才是学有专长的才。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反观目前中学生的现状,却不令人乐观。这是因为高中历史课所描述的人和事都是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学生不能亲身感受。再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呆板的说教为主,缺乏情感,从而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
历史课教学情感兴趣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是健康情感的人'其次才是学有专长的才。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反观目前中学生的现状'却不令人乐观。现在的中学生'亲情淡化'友情薄弱'感情出现“真空”'自私、冷漠'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家长、学校、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是理所应当的'自己理应受到众星捧月般的照顾'而自己对家长、对老师、对朋友则缺少付出。这样的现实警示我们'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进学生生活,增进感情交流
作为科任教师'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自己的学科教学'而不去走进学生'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必须走进学生'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使得学科教学风生水起。在历史课教学之余'我经常和学生聊聊学习以外的事情'如家庭生活、业余爱好等'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更加亲近自己'从而更有兴趣去学习我所教的学科'甚至爱上我所教的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这样的做法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学生乐意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也请我评判。在学校进行的多次学生民意测验中'学生给我的评价总是“非常满意”'这令我十分欣慰。
二、打造精彩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我们的高中历史课由于学科所限'所描述的人和事都是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的'使得学生不能亲身感受到。同时'高中历史要求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正确地认知、全面地评判。再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呆板的说教为主'缺乏情感'从而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在一次民意测验中'让学生选出最不感兴趣的学科时'历史课榜上有名'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怎么办?我的做法是'让历史课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历史课上引入纪录片。在讲到每一阶段的历史特征时'我总是想法设法去搜集一些纪录片'在课堂上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观看。纪录片的放映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使得历史人物鲜活起来'使得一些历史事件的脉络变得清晰起来'让干巴巴的历史课变得生动起来。这样的做法使得我的历史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三、利用历史素材,教育学生感恩
教育本来就不能离开情感的渗透'教师本来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离开情感的教育。我们今天注重情感教育'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情感的渗透距离教师的教学很远'离学生很远'因此产生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如学生产生害怕教师'害怕走进学校的“厌学”情绪。这样的教育'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已经很远了。感恩是人类的一种高尚的情感。作为社会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其他人的付出。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实际上'我们的高中历史学科有很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素材。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对比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屈辱史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史'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这些都让我们油然而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感恩之情。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让学生提升了对比学习的能力'并升华了情感'真正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实践启示我们'其实情感教育并非游离于学科教学之外'完全可以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且应该成为情感教育的实施者。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它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理应与学生一起共筑情感的桥梁'让沉寂的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课堂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做出自己的努力。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