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上文言文——高中文言文教学蹊径

2015-03-14王静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读第二高级中学215128

学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词类文言文言文

王静(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读第二高级中学 215128)

爱上文言文——高中文言文教学蹊径

王静(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读第二高级中学215128)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提出一些浅显的方法,与大家交流。

文言文现状教学方法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把文言文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文言文教学应使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文言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如此博大精深的文言文在高中课堂上却往往不被学生所喜欢。学生对文言文可以说是“敬而远之”'一听到上文言文就唉声叹气。我和学生交流时听到最多到话就是“不爱学”“不想学”“学不会”。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1)考试的功利性使文言文失去了思想的功用。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的活用现象、文言特殊句式。于是'教师把课文肢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在听讲中渐渐麻木'失去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文言文的精华——思想内涵却被抛掷一旁'实在令人惋叹。(2)教学方法陈旧老套。大多数文言文教学选用串讲的方式'教师单纯地讲解译文'学生机械地抄录笔记'师生间没有互动、激情与活力'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应付一下考试'但是长期采用这样的模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实在是得不偿失。(3)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下降。高一新生刚接触高中文言文时'觉得学习文言文像学“天书”。因为高中对于文言文的要求与初中有很大的差距。初中文言文不会系统地讲字词句的知识'所以到了高中'在疏通文义这一环节就困难重重'实在让人忧心忡忡。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作为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慢慢积累、总结'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浅显经验'下面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学生主导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常以这句话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其实'如果我们能转变一下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始'我也有所担心'毕竟学生擅长“听课”'让他们当小老师难度不小。但是实验下来我发现'学生为了在讲台上好好表现'课下花了很大的工夫'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听课的学生也异常认真'还能发现同学讲得不到位的地方。一篇文章'三位小老师讲解'大家都得到了提升。当然'教师也不能做甩手掌柜'还要做好点评、补充、总结的工作。

如果说上课不是学生的强项'那么演戏也许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事情。在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是带有很强叙事性的'我们何不来个故事新编?让学生把适合的文言文改编成小话剧来表演'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和想象力。苏教版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很有表演的空间。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两人的神态、语言表演得惟妙惟肖'课堂上充满了欢笑声。自然'这样的尝试对于学生理解和背诵课文大有帮助'也许这就是“寓教于乐”吧。

二、音乐点缀课堂

白居易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琵琶行》'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样一篇文言文要背诵下来确实不易。既然此篇文章写的就是音乐'何不让音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于是'我根据文章对于音乐的描写'选取了恰如其分的琵琶乐曲'让学生耳听口读'把文字和乐曲双双映入脑中。果不其然'在这种方法下'学生不但没有恐惧的心理'而且学习兴致高涨'很快把这篇经典之作背诵了下来。

三、生活融入课堂

有人说'文言文离我们太远'平时不用'当然难学。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文言文知识'并且是大家在平常生活中都见得到的。比如说词类活用'许多学生在判断字词的用法时都表示无从下手。我在上课时就告诉学生'其实词类活用'离你很近'你每天都有可能用到、看到。接着'我给出下列句子让学生找词类活用现象:(1)脚步轻轻'静我校园。(2)中国网'宽天下。(3)旁氏'柔美你的肌肤。(4)九阳肥'沃华夏。(5)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6)安全用火'幸福你我。学生看到这些句子'立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见过'兴致一下子就来了'很快就找出了六句话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其中的“静”“宽”“柔美”“沃”“生动”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幸福”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借着这个势头'我继续问学生:“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呢?”学生从流行歌曲中找到了例子'如周杰伦的《七里香》中“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而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番茄”中“幸福”也是使动用法。看'大家一下就明白了'接下来的使用用法讲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四、历史延伸课堂

比如'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样一句话。我们当然都知道这是烛之武牢骚抱怨之语'但是烛之武到底怎么的“不如人”呢?原来在说秦伯之前'烛之武还只是郑国的围政'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养马官。而且'此时他已经70多岁'可以说在此之前一直“郁郁不得志”。不过他对国家大事也不是漠不关心'要不以他一个小小“弼马温”的身份'怎么会对晋国历史、秦伯为人、秦晋之间恩怨那么的了如指掌呢?他的才华能力也不是在危机时刻才“突然”被发现'“佚之狐”对烛之武的认识了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问题是烛之武为什么“臣之壮时”没被举荐?学生肯定会对仅仅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化解了一场干戈的英雄人物烛之武倍感好奇'如果讲解时只用“怀才不遇”一句带过未免有点可惜。而如果把这段背景资料简单地介绍一番'适时抛出这个问题'再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探索思考'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真切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怨气之重'体会到烛之武不计前嫌、以国家大局为重的胸襟气度'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与热情。当然'在引述历史文化背景时'教师也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地引用'要恰当适当分清主次'要与所讲的课文联系起来'太多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占用过多的常规教学时间。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慢工活”'实现高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过程。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只有多动脑、勤思考'创造更多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文言文'那么我们高中的文言文课堂将会阳光灿烂。

马光群.浅谈如何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学知报,2011(102).

(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词类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