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严羽接受模式
2015-03-14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030006
⊙齐 菲[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06]
诗文品鉴
宋元严羽接受模式
⊙齐 菲[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06]
宋之后的诗论家对严羽《沧浪诗话》的接受,莫不说所观照的侧重不同,即使是同一角度,所继承的程度,发出的理论创新,也有所不同。因而,理解严羽理论的首要前提便是梳理后世对其接受的程度,以及形成几种典型的思维理络。世人普遍看到了明代童心说,清朝格调、神韵说对严羽的吸收,却往往忽略了宋末元起这一过渡性时期的诗论活动对严羽的继承。本文主要着眼于宋末元初这一时段对严羽相关理论有所涉及的诗论著作,试图梳理出几条典型模式。
严羽 《沧浪诗话》 宋元接受
一、守望、开创:保守的继承者
二、雅正入、浑融出:辩证的纳新精神
作为由元入金的诗论家,元好问距离宋“以文字为诗”的时代已久远,站在元朝的高度看待宋诗创作的全貌,他又会走出怎样不同于前人的路子。元好问的主要诗学观点在其《论诗绝句》中可得到体现:因他更多地受到儒家雅正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观点较严羽更为融通。他也推崇汉魏古诗,立足点却是汉魏以后伪体出现,以假乱真。同于严羽“陶诗质而自然”,元氏也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如何回归诗歌真意方面,二者都指向了自然。论及诗法,鲜有人绕过老杜,元好问在谈及诗法传承时这样说:“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未做江西社里人。”不同于严羽在艺术、法度上学古,元氏主张在思想上学习老杜古雅的儒家精神。然并不反对李商隐的华言丽辞,因李商隐学杜甫,还学的个精纯,仿佛自然融入。而江西诗派由西昆体入手,却连李商隐的精纯也丢掉了。所以他要越过李商隐和江西诗派,学习汉魏的风骨、老杜的古雅。虽是从思想内容着眼,但他最后将诗歌表现为“诚”“真”“自然”,无疑受到了严羽的内在影响,尤其追求自然融合、完美天成的诗歌效果方面,明显超过了传统的儒家内涵。他标举“不烦削绳而自合”的境界,谓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亦可也;不从古人中来,亦可也”。作为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汉人,元好问当然渴望回归儒学雅正的传统,但是不能说他是复古者,因他对待诗歌创作的态度更为融通,更为圆和,虽然他也推崇陶诗、杜诗,出发点是回归雅正,表面看是要学习古人作诗,学习古人雅正的思想,但最后的落脚却是不论何处来历,只要自然、自合即可。
三、综合而成:宗唐得古
元代一些诗论家,大多宗古或者尊唐。不能不说是受了严羽的影响。这里选取比较具有典范性的诗论家作阐述。最不能绕过的便是戴表元和袁桷。在看待宋以后诗歌不兴之因上,戴表元同严羽都锁定了科举的改革,所以为了振兴诗歌,诗人一定会对时代做出反应。戴表元的理论被称为“宗唐得古”,何谓宗唐得古,便是沿着唐诗精髓,可知古人风尚。不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达到唐诗境界,呈现活法精义,高情雅韵。这是针对当时“宗古”还是“宗唐”,戴表元做出的统一,因为他认为唐是学古较好的典范,学唐之至,能得古人之风。如果“宗唐得古”只是口号,并未涉及技法,那么“无迹之迹诗始神”,便是合于“无迹可求”的技法要求。《许长卿诗序》云:“风云月露,虫鱼少木,以致人情世故之托于诸物,各不胜其为迹也,而善诗者用之,能使之无迹……无味之味食始珍,无性之性药始匀,无迹之迹诗始神也。”由此观之,他在学习汉魏、盛唐时所要达到的“无迹可求”的追求上,和严羽是一致的。元代以学术的融通为特色,不仅戴表元转益多师,他的学生袁桷也师从多人,不过袁桷诗论中对宗古并无作过多涉及,更多的是对宋末的评价,对严羽直接的接受要数他的“理学观”,袁桷认为理学兴,诗歌废,但是为了挽救诗歌,他并不力排理出诗歌。为了使“理”与“诗”达成浑融,他提出“明于理”和“不明理”:“夫明于理者,犹足以发先王之底蕴;其不明理,则错冗猥俚,散焉不能以成章,而诿日:唯理是言,诗病焉。”他并不反对理入诗歌,只要是明于理,符合先王之底蕴即可。完全站在儒家角度的袁桷,较之严羽对待“理”的态度,似乎更通融、和蔼一些。至于诗法方面,袁桷一直被后人称为唐诗派,袁桷论诗,也确以黄初、建安、唐诗最为推崇,比如他认为“建安、黄初之作,婉而平,羁而不怨,拟《诗》之正”⑤。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袁桷的诗论核心是儒家“雅正”思想,并以此来评定后世诗歌,他推崇“建安”“黄初”只是由于符合“雅正”而已。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所要求的“溶液”状态和自由法度,只要符合雅正的思想,说理或指物之事都可入诗歌,只要达到浑融雅正,是可以自由为之的。
四、结语
由上可知,对于严羽“以盛唐为师”或“以汉魏晋盛唐”为师,宋金元三代诗论家持基本认可并继承接受的态势,然细分之,则三江分流:宋末范文思想上全无二志,欣赏古人诗作达到的境界,希望突破时空窒碍,体悟古人情韵,进而自悟;金初元好问,以儒家雅正思想入手寻根汉魏、盛唐,最终以浑融收场,不仅以前人为师,也吸纳今人经验;元代戴表元、袁桷不言宗古不言宗唐,而是将唐和古统一起来,得出“宗唐得古”的口号。
① 永熔等编著《: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卷195),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90页。
⑤ (元)袁桷:《袁桷集》,李军、施贤明、张欣点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695页。
[1] 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永熔等编著.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卷195)[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5] 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
作 者:齐 菲,山西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文艺美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