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装商品监管要素

2015-03-13王敏程桂红

中国纤检 2015年4期
关键词:童装案例分析监管

王敏++++程桂红

摘要:

本文剖析了童装产品相关标准和质量特性,并对童装抽查中经常出现不合格的项目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童装;监管;案例分析

童装是儿童服装及婴幼儿服装的统称。由于童装是为满足儿童或婴幼儿穿着需要而设计、生产、销售的各类服装,因此,童装的舒适性、美观性和安全性都是每位家长的关注点。

1    商品及行业知识

童装按适穿的年龄范围可划分为婴幼儿服装和儿童服装,一般将适合36个月(某些标准规定为24个月)及以下的孩子穿着的服装称为婴幼儿服装;将适合3岁以上、14岁及以下孩子穿着的服装称为儿童服装[1]。我国童装市场需求强大,据统计,目前我国童装消费需求量每年25亿件左右,并以每年10%~13%的速度增加。随着全国各地“单独二孩政策”的陆续放开,预计2015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0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童装从起步的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到目前已逐渐形成以浙江织里和广东佛山为重心,以福建石狮、浙江永嘉和江苏常熟为主要基地,以上海、北京和深圳为品牌集中地的新格局。

2    童装标准解读

目前,国内有童装相关标准共37项,包括强制性标准2项和推荐性标准35项,其中机织服装标准有12项、针织服装标准18项。

FZ/T 73045—2013《针织儿童服装》[2]、FZ/T 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3]、FZ/T 73025—2013《婴幼儿针织服饰》[4]、FZ/T 81014—2008《婴幼儿服装》[5]等推荐性标准是我国关于童装的产品标准,标准从产品使用说明(标识)、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等方面对相应童装产品的质量做出了规定。这些标准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政府进行童装产品质量监管的主要依据之一。

3    关键指标分析及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从历年发布的监督抽查质量公告来看,童装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涉及产品使用说明(标识)、安全性能指标及其他指标。

3.1  产品使用说明(标识)

标识是生产和经销者对消费者质量承诺的标志,也是消费者选购服装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如果标识标注不正确或者不标注就可能会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如:号型或规格标注错误,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尺寸不适用;洗涤标识标注错误,消费者若根据标注的方法进行洗涤,则可能会导致产品外观变形,甚至不能正常使用;产品安全类别标注错误,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使用不当,影响身体健康和安全。标识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对标识标注要求不了解,或是故意标注错误,以次充好。图1~图2为常见不合格标识示例。

图1    标识不合格示例1

图2    标识不合格示例2

3.2  主要安全性能指标

童装主要安全性能指标存在的问题包括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等。

3.2.1  pH值

纺织品染色以及后整理过程中会产生酸碱度的变化,因此纺织品在后整理中必须进行酸碱中和处理,如果中和处理不充分,就会导致产品偏酸或碱性。

图3    pH值不合格样品(儿童服装:标准要求:4.0~8.5)

图4    pH值不合格样品(婴幼儿服装:

标准要求:4.0~7.5)

童装产品pH值不合格,容易破坏儿童皮肤酸碱度平衡,降低抵抗能力,引起皮肤炎症或诱发感染,损害穿着的儿童健康。图3和图4为pH值不合格代表性样品。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童装产品后,进行充分浸泡和洗涤后再使用,多次洗涤可以将面料的酸碱性调整至适宜范围,有利于保护身体健康和安全。

3.2.2  甲醛含量

甲醛含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甲醛含量超标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产生强烈刺激,造成呼吸系统伤害,并引发各种炎症。甲醛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了甲醛含量过高的廉价整理剂;二是加工过程中后处理不充分,导致产品中残留甲醛过多。图5为甲醛含量不合格样品。甲醛易溶于水,消费者在购买童装后,初次使用前可将其在水中充分浸泡,以降低服装中可能含有甲醛的风险。

图5    甲醛含量超标的样品(标准要求:≤20 mg/kg)

3.2.3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安全指标,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产品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如果染料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可能会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规使用低成本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图6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样品

图6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样品。如果出现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此类产品不能进行销售和使用,也无法整改。

3.2.4  可萃取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一旦被人体吸收会累积于人体的肝、骨骼、肾、心及脑中,对健康造成无法逆转的巨大损伤。婴幼儿喜欢把衣服放进嘴里嚼,少年儿童则习惯运动后用衣服擦去脸上的汗水,这都无疑使衣服面料与婴幼儿的皮肤、眼睛甚至口腔相接触,从而导致面料上残留的重金属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安全。

3.3  其他指标

3.3.1  纤维成分含量

纤维成分含量是纺织产品所用原料的明示标注,纤维成分含量不仅会影响童装的各项物理性能和尺寸稳定,更会直接影响穿着时的舒适性(见图7)。建议消费者购买时,多留意标识上标注的纤维成分含量,尽量为婴幼儿及儿童选购纯棉产品。

图7    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样品

3.3.2  色牢度

色牢度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美观和身体健康,色牢度不合格的童装,在使用过程中,染料易脱落污染到浅色衣物或沾染到人体皮肤上,脱落的染料分子或染料中的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影响消费者健康。色牢度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产品染色时染料选用不当或使用了劣质染料以及染色后水洗不充分或者后整理不到位等。图8为色牢度不合格样品。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童装后,按产品明示的维护方法,进行充分洗涤,以去除产品上的浮色。

图8    色牢度不合格样品

3.3.3  接缝性能(纰裂)

接缝性能是考核机织服装产品耐用性能的重要指标,服装接缝性能不合格可能会导致服装接缝部位在穿、脱及使用过程中形成较大的裂缝,甚至接缝完全脱开,不仅会影响服装的美观,也会严重影响服装的使用寿命。接缝性能(纰裂)不合格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接缝处受力后,纱线滑移量超出标准允许最大值;二是纰裂试验过程中,试样发生断裂现象(如滑脱、布断、缝线断等)。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服装面料的质量不过关,如面料过于稀薄、结构较为疏松等;二是服装缝制工艺不合理,如针距密度不足、缝纫方式不当等。图9为接缝性能不合格样品。

图9    接缝性能不合格样品(试后样)

4    选购注意事项

婴幼儿及儿童身体弱小,抵抗能力较差,不具备完全的自我保护能力。作为孩子的第二层皮肤,童装的舒适性、安全性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市场上各种质地、款式的童装很多,挑选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注重柔软、透气、舒适、安全和健康。选购童装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产品使用说明(标识)

童装的标识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6]: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标准、安全类别。标识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形式,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必须采用耐久性标签,其他内容可采用吊牌、标签、包装说明、使用说明书等形式。选购童装时要检查产品标识是否齐全,不同形式的标识内容是否一致,标识中所反映的产品信息是否符合消费者自身需求。同时,为避免洗水唛与婴幼儿娇嫩的皮肤摩擦,选购婴幼儿服装应尽量选择洗水唛缝制在服装表面的产品。

4.2  外观质量

应细心检查童装表面主要部位有无明显织疵、破洞,主要缝合部位有无色差、纱线滑移及脱开等。注意童装上各种辅料、装饰物的质地,如拉链是否滑爽、纽扣是否牢固、四合扣是否松紧适宜、金属部件有没有缺口等(见图10)。对于有粘合衬的表面部位,领子、驳头、袋盖、门襟处应注意有无脱胶、起泡或渗胶等现象。也要特别注意各种装饰件和纽扣的牢度,以免儿童轻易扯掉误入口中,造成气管异物;对于童装上用于调节服装开口部位或部件穿着时的尺寸松紧度的绳带,一定要注意绳带的部位和长度,避免造成窒息、阻碍血液循环或导致绊倒的情况。

图10    外观检查

4.3  缝制质量

目测童装各主要部位的缝制线路是否顺直,拼缝是否平服,并查看童装的各对称部位是否一致。童装上的对称部位很多,可将左右两部分合拢检查各对称部位是否准确。

4.4  纤维特性

对于夏季穿着的服装和贴身穿着的服装,一般选择全棉织物和丝绸织物等天然纤维制成的面料为宜,该类面料主要具有柔软、透气和吸湿的特性,儿童穿着时就会感到舒适,也有利于婴幼儿童的健康。

4.5  异味

纺织品在印染和后整理加工中要使用多种整理剂和助剂,如加工工艺不当残留多余化学成分,对人体就会造成伤害。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经防缩、抗皱、柔软、平挺等整理的产品时需谨慎,可以先闻一闻是否有异味,如果产品散发出刺激的异味,就可能有甲醛等有害物质残留,最好不要购买。

4.6  服装号型

号型就是服装规格代号,与儿童自身的身高、胖瘦相匹配。如上衣标注90/48,表示适合身高90厘米、胸围48厘米左右的孩子穿着。童装的选购,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一般应选择稍微宽松一点的衣服,以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游戏活动。

4.7  品牌

由于儿童及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弱,购买时最好到大型商场选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婴幼儿童装品牌产品,这些产品的质量相对有保障。购买后,注意保留购物发票。

5    结语

加强童装质量监管,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安全质量控制能力,不断加强企业对标准的应用落实,促进企业持续改善产品的质量状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服装的质量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S].

[2] FZ/T 73045—2013 针织儿童服装 [S].

[3] FZ/T 81003—2003 儿童服装、学生服 [S].

[4] FZ/T 73025—2013 婴幼儿针织服饰 [S].

[5] FZ/T 81014—2008 婴幼儿服装 [S] .

[6] GB 5296.4—2012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S].

[作者单位: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

猜你喜欢

童装案例分析监管
IN-SIGHT童装概念店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用场景模式卖童装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2010~2011秋冬童装色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