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妆浓抹总相宜

2015-03-13焦文林

求学·理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知人兵法孝心

焦文林

写材料作文,考生要不要引述材料?如果引述材料,怎样引述最合适?这是一直困扰考生的问题。其实,回答这两个问题,只要一句话就行,即“材料作文要引述材料,但引述的材料必须要经过精心加工”。

社会热点型材料

2014年9月13日,超万名游客在江西宜春明月山参加“我为父母洗脚”活动,规模非常宏大。经吉尼斯总部认证,现场共有10289人参加这项活动,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此事传出,社会议论纷纷。有人说,万人洗脚,不仅创造了吉尼斯纪录,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人说,举办这种活动让人们找到一种对亲人和长辈表达感情的方式,值得肯定;也有人说,在公共场合替父母洗脚,是形式主义,让孝心变了味;还有人说,替父母洗脚,应是在父母需要的时候,把它异化为一种公开表演,目的不纯……

考场兵法一:考生要简明地揭示某个热点现象所蕴含的积极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赞成、支持的观点,然后展开具体论述。

例如:

万人洗脚,意在表达孝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无可厚非,我们理应肯定。孝心需要表达,在公共场合替父母洗脚,即使被指责为形式主义,那又怎样?总有一些人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难道我们就因此拒绝所有的鸡蛋吗?就像诗人但丁所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李晗《洗脚载孝 孝系长幼》)

分析:考生先指出“万人洗脚,意在表达孝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达自己 “这无可厚非,我们理应肯定”的看法,接着就是类比论证,名言跟进。引述得体,观点清晰。

考场兵法二:针对热点现象,考生可以在作文中引入材料并进行深层剖析,在剖析中阐述自己的看法。

例如:

百善孝为先,孝行自有常,何须多张扬?万名游客参加“我为父母洗脚”活动,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听起来是值得赞扬,但细想一下,如此张扬,恐怕难脱作秀之嫌吧?

更何况,张扬本身就是虚假的别名,越是没有底气,就越要大声叫喊。真正的孝行要渗透到点滴生活中。

(杨林静《孝行有常,何必张扬》)

分析:考生针对“万人洗脚”现象,提出了“百善孝为先,孝行自有常,何须多张扬”的观点,然后引入材料,剖析作秀行为背后的虚假,并指出真正的孝行应该“渗透到点滴生活中”。

寓言故事型材料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鉴别,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专家说:“如果沿裂纹把钻石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意动手,认为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激。老切割师说:“做事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考场兵法一:简要转述故事关键内容,提取故事思想精华,形成文章基本观点。

例如:

年轻的徒弟根据师傅周密的设计方案,敏捷果断地解决了切割宝石的难题。他的成功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做事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

(2013年河南高考考生《勇气助你行天下》)

分析:第一句话概括了材料的关键环节,第二句话从材料中提炼出文章的观点:“做事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这样就简明扼要地完成了对材料的加工处理。

考场兵法二:简要转述寓言里议论性的语句,表明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然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例如:

善飞如鹰,需要有搏击长空的勇气,才能笑傲苍穹;耐寒如梅,需要有傲雪绽放的勇气,才能一枝独秀。老切割师说,有了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才能切割出完美的钻石。在逐梦的征程上,我们要以勇气为翼,才能振翅高飞,拥抱蓝天。

(2013年河南高考考生《勇气为翼,助我高飞》)

分析:考生引入老切割师的话“有了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接着提出“在逐梦的征程上,我们要以勇气为翼,才能振翅高飞,拥抱蓝天”的观点。材料引述简明,观点有理有据。

哲理名言型材料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 子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老 子

(3)认识你自己,过一种经过审视的生活。

——苏格拉底

考场兵法一:先引入名言,然后对名言进行解读,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为提炼全文中心奠定基础。

例如: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即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明”,是“自知”带来的认知结果,即明晓事理,能够正确地评价、对待自己和别人,恰当地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达到一种圣明的境界。

(焦可馨《人贵有自知之明》)

分析:考生先引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名言,然后对其进行解释,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知”意义的阐述上,为下文分点展开论述做好铺垫。

考场兵法二:着眼名言旨在表现的哲学思想,引入名言关键词,从分析其意义的角度行文,点明全文中心。

例如:

身处社会生活大家庭,“自知”“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唯“知己”方能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辨别清楚前行的方向;唯“知人”方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李明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分析:考生综观三句名言,引入“自知”“知人”两个关键词,从探求意义的角度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采用这些方法引述材料,就能引述得恰到好处,所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猜你喜欢

知人兵法孝心
“‘孙子’兵法”等十三则
指点迷津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人物志》中“知人”理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孝心歌
兵法
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孝心地图
张良得《太公兵法》
我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