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光阴 我的故事
2015-03-13王琴
王琴
人生很多事,有时就是一种机缘。就像我,或许,我真的是与德育有缘,与你有缘。这缘分,让我在你的光阴里写成了自己的故事。
从陌生到熟悉
2003年3月,盐城市首批德育学科带头人评选,学校广而告之,希望老师们积极参加。可是,到截止日仍没有一个人报名。作为一所区级实验小学,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于是,校长在报名截止当天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参加。我碍于情面,不好马上回绝校长,但言谈中又很清楚地表示不愿申报。因为当时我已是市语文教学能手,正准备申报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虽说自己在德育方面也多有收获,但终究还是喜欢语文多一些,而且在语文学科的专业成长上,收获也远多于德育学科。最后,我终究没能拂过校长的好意,听从了安排。
经过一番紧张的测试和答辩,我幸运地入围了。在准备过程中,我来到学校阅览室,准备找一些德育期刊进行恶补。茫茫书林中,我寻寻觅觅,最后,你“高大上”的形象和气质一下子征服了我。我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捧着两年的合订本喜滋滋、乐颠颠地回到了家中。面对你,我就像饥渴的人来到盛宴上,大快朵颐,贪婪汲取。很快地,我就豁然开朗。原来,平时不太留意的德育工作、小小的品德学科,在你这儿竟然有着这样的一片广阔天地!因为你的帮助,我顺利成为20名盐城市首批德育学科带头人之一。
从熟悉到迷恋
再见你时,我的心中竟多了一些别样的情愫,感激、喜欢、亲近……来年,在订阅期刊杂志时,我毫不犹豫地为自己选择了心仪已久的你。
2005年11月,市里举行品德赛课,当时的我好一阵纠结,因为继成为“盐城市首批德育学科带头人”后,2004年我又被评为“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但是,我心中有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课堂教学竞赛中我获得了市语文赛课一等奖,而品德赛课却只获二等奖。于是,我又一次挑战自己,报名参加市小学德育优质课比赛。在确定课题、准备教案的过程中,我再次把你找出,仔仔细细、用心翻读。在沉下心来、除去浮躁、静心捧读的过程中,我忽然有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也突然明白了“好书不厌百回读” 的深刻含义。我看到了你丰富的内心、感受到了你深刻的内涵、体悟到了你独特的品味。我感觉相见恨晚,为自己过去的无知和对你的缺少关注而遗憾、自责。
在看到其中的两篇有关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分析后,我决定选择《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一册中的《我从哪里来》作为参赛课。受你的启发,我创设了“多维互动”的课堂,通过“活动体验式”教学,以绝对的优势征服了评委和听课老师,获得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还被推荐参加全省的比赛。后来,省比赛因故未办,这节录像课送到全国参赛,获得二等奖。这短短两年发生的一切,极大地鼓涨了我对品德课程的热情。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已离不开你了。在我的办公桌、床头柜、随身的挎包里、家里的餐桌上,随处可见你的身影。我甚至发现,哪一天看不到你,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我带着困惑与彷徨走近你,你携着智慧和高尚走向我,让我欢欣雀跃、茅塞顿开、心明眼亮。
从读者到作者
慢慢地,我开始尝试着将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并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把这些文字投寄给了你。没想到,两个月后,文章竟被刊用了!手拿杂志的那一刻,看到白纸黑字上自己的名字和文章,我来来回回、反复摩挲,真想好好地亲你几口啊!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教育教学中只要有了写作的冲动,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理、修改,反复润色,然后投给你。感谢你的爱与包容,这些年来发表了我那么多的文章。感谢你背后的编辑朋友,这么多年,我们从未谋面,却让我的心中充满了太多的感恩。
学者余秋雨曾说,文化的最后积淀是人格。我想,《中小学德育》杂志在学问上的求真,在制作刊物上的崇美,编辑们在待人处事上的向善,也该是他们人格的积淀吧!在30载的光阴里,因为执着追求,因为默默奉献,因为智慧耕耘,终将自己走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无名到特级
2012年暑假,我被评为“江苏省小学品德特级教师”。在拥有鲜花、掌声、祝福和喝彩的同时,我的心里盛得满满的却是感恩。如果说,特级教师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珠穆朗玛”,那现在,我已在不知不觉中站到了峰顶。冥冥中,我感觉到,是一种缘分,让我认识、喜欢并迷恋上了你。从此,我的品德课堂风生水起,我的德育工作高蹈轻扬。
曾经,在我面对困难、感到迷茫时,你如一盏明灯,照亮我,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在我被俗事所累、显出职业倦怠时,你又如一剂强心针,让我抛却繁杂,调整思路,重新上路;在我参加各级赛课最需帮助时,你又热情伸出援助之手,给我智慧,给我信心和力量;在我心生懒惰、自我满足裹步不前时,你奉献的一份份研究成果,又让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和莫名的推力,让我举足向前、再向前……
而今,你的30华诞将至,想起你的光阴我的故事,心头涌上的便是对你、对你背后那一群辛勤耕耘的编辑们的无限感激。智者云,携一人而白首,择一书而终老。纷扰红尘中,我愿和你继续牵手,去追寻周国平所说的“一种丰富的宁静”,去圆满自己的德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