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遍
2015-03-13王敏
王敏
[镜头一]
早上,语文课代表跑来向我汇报:“老师,小宇说他的作业又忘带了。老师,还是罚他重新做十遍吗?”看着他一脸认真的样子,我一时无语。
小宇是这学期转来的插班生,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老人家只管孩子的吃喝,其它的不管不问。每次老师向爷爷奶奶反映他的学习情况时,两位老人也只是摇头:“这孩子,我们也教不了,没办法啊!”和小宇的父母电话沟通过几次后,也没有任何效果。我心里对得到家长的支持有些没信心了。之后,小宇带回家的作业便总是陷入了“被忘门”。
有一次,我气急了便罚他把前一天作业中要求写的词语抄写十遍。这下他知道后果了,一连两个星期都按时交了作业。可后来又故态复萌,且不仅把作业“忘”在家,而且对老师再次提出的抄十遍也不理不睬。追着他补做,他就找理由说:“我在忙着写其他作业呢,没时间补。”就这样,很多作业在他的这种消极抵抗下不了了之。而他似乎也尝到了甜头,作业便经常“忘带”了。
[反思一]
面对小宇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要继续惩罚吗?罚也许会有些用处,因为上次的惩罚就管用。这孩子,想想就替他担心,他成绩本来就不好,再这样懒下去,后果不知会怎么样。而且,他的行为对同学也是一种坏影响。上次小文没写作业,就是学着小宇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后来我联系其父母,才知他回家后根本没写作业。幸好父母及时批评教育,小文才马上改正了。不然,没准班里又会多一个小宇式的人物。
这样看来小宇的行为确是该罚。可是罚十遍真的有用吗?这种机械的惩罚只会让小宇更讨厌学习吧。因为聪明的他其实根本不需去浪费这个时间的。他只要及时做作业,成绩会很快提高。
[镜头二]
一下课,我就找到小宇。看着他有点无措的眼神,我没提作业的事,只是请他帮我把作业本抱到办公室去。他眼里掠过一丝惊讶,但还是很乐意地答应了。
放好本子,我对小宇说:“你昨天的作业没写,所以老师要惩罚你。”他不解地看着我。我接着说:“今天要惩罚你把同学们的家庭作业归归类。你把作业分三类:第一类是写得正确和书写漂亮的;第二类是写得正确工整的;第三类是写得正确,但字还不够工整的。你帮我分别放好,可以吗?”
他使劲点点头,好像得到特赦一般,整个人都轻松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谢谢你哟!”
接下来,我便顾自去做事了。只是不时偷偷瞄一眼正在整理作业的小宇。看着他认真的样子,觉得这种惩罚真的很有必要。
[反思二]
事实证明,这次惩罚对小宇很有效果。这之后,我和他进行了交流。他告诉我,他很欣赏一些同学的作业,并说自己也可以做得那么好。而那些不是太好的作业,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相同的问题。这次“惩罚”也让我看到了小宇身上可贵的自我反省能力。
我觉得这其实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激励。小宇在帮老师整理作业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了自己与同学的不足,激发了内在的动力。哪个孩子没有好胜心呢?他也不甘落后,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
我为他高兴,也暗暗为自己选择的教育方法而高兴。
[镜头三]
在之后的近一个月里,我请小宇每天来帮我给作业分类。他的作业也按时交来了,不过,每次他总是把自己的作业放在第三类里。有时我会把他的作业打开,认真地告诉他,你的作业已经可以放在第二类了。还有两次,我直接把他的作业放在了第一类里,并在班里大力表扬他书写漂亮,作业进步很大。
他成了我得力的小助手。
直到有一天,语文课代表和小宇一起来找我。小宇低着头一言不发,语文课代表则直接告诉我:“老师,小宇的作业又忘记带了。”此时,小宇猛地抬头,说:“老师,这次我是真的忘记带了,我昨天已写好了。”
看着小宇亮闪闪的眼睛,我点点头说: “老师相信你,你明天把作业带来我再给你分类吧。”小宇使劲点了点头。“我相信你,小宇。”我微笑着看着他,再次告诉他我的确信。
他看着我,脸上划过一丝坚定地说:“不,老师,我想罚自己抄十遍。”这次轮到我惊讶了。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想法,心里笑开了花。
[反思三]
小宇罚自己抄了十遍,我也没拦他,就由着他写了十遍。从他的自我惩罚中,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完全可以自主学习的小宇。我想,体罚不能达到的目标,我用情感的激励达到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我想,对于小宇,我虽然没采取什么大动作,但让他把作业进行分类既是惩罚,也是激励。这种单独给他的特权,让他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并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苏州 215028)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