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三种途径

2015-03-13黄俊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列方程平行四边形面积

黄俊

【关键词】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47-01

发散思维以其独有的求异性、广阔性等特点直接反映出小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创设适宜的条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助力我们的数学教学,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强劲的翅膀,让数学学习充盈着创新的气息,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一、创设和谐关系,提供发散思维训练的机会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也有助于竞争合作氛围的营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淡出讲台,弱化讲解,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更大的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创新的主角。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想象力,给学习平添一双双强劲的翅膀。

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情,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积累,进而学会放手。一是提供底4厘米、高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自主画出一条高,再展示观察成果。二是组织实践探索。“请你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放手的尝试活动,会把课堂带入到一种异常活跃的境地,学生们有的剪剪,有的折折……三是引导活动反馈,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呈现给大家,并能清楚地阐述基本脉络,在加深领悟的同时,又能实现学习共享,拓展学习视野。有的学生是采用透明方格纸重叠,数出面积,并把“不满一格一律算半格”的经验再度放大,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学生是在图形内画出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也是数出面积;有的学生则采用“沿高剪开图形,并把剪下的三角形移拼到另一侧,且变成了长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底变成了长方形的长,高变成了宽,从而顺利地获得面积公式”等。

二、激发研究欲望,增强发散思维训练的动力

在教学中,如能通过合适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强烈的渴求,那学生的思维就一定能迸发出最为强烈的火花。

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意义》教学后,执教者通常都会设置这样的练习:5+5+5+5+4=□,指导学生“用你认为最好的含有乘法的式子”来改写。学生会不自主地想到:5×5-1或5×4+4,甚至还出现了4×6等。前面两个算式学生都能理解,也很容易阐明自己的思考,但第三个算式却招来非议:“不对。”“错了。”“这是什么啊?”等声音不绝于耳。“是啊,这是什么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我发现有4个5和1个4,就把5都变成4,发现多出4,这样变成了6个4。”精彩的解释,不仅消除了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还有利于学生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该生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给学生更多的时空,就能唤醒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新的研究探索之中。

三、引导多维思考,促进发散思维训练的推进

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有序地把问题进行延伸和推进,那么思维的发散性就会获得长足的发展。鼓励学生从多方位进行思考,有效地转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提升学习的活力。

我们经常开展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努力探寻不同的解题的方法,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实现多元化的解答。例如,“两个老师计划合打一份文稿,林老师单独完成需要40分钟,周老师单独完成需要60分钟。现在两人同时合打,一段时间后林老师要参加一个会议,临时离开了,周老师再完成文稿一共经过了30分钟。问林老师离开的时间有多少分钟?”学生们经过思考,很容易得到3种不同的列方程解。但笔者并不着急结束学习,而是继续等待,并提醒“除了列方程解,我们能不能用算术方法来思考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的引领,又促使学生投入到新一轮的探索之中。“假如林老师不离开,那么合作就需要1÷(+)=24(分钟),实际用了30分钟,说明多出的6分钟工作量应该是林老师留下的,所以得到(+)×6÷=10(分钟)。”“林老师离开了,但周老师没有离开,说明周老师前后一共做了30分钟,就完成任务的×30=,那么林老师完成,他用了÷=20(分钟),30-20=10(分钟)。”……

不追求标准化的解答过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促使学生努力地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让思维更加开放、更加活跃,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加灵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列方程平行四边形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巧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巧用面积求坐标
利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