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

2015-03-13何乃韶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导学算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大问题导学

思维能力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24-02

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尤为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以“大问题导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何谓“大问题”

“大问题”主要是指那些可以直指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高水平、以探究为主的问题。它是课堂的“课眼”,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大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生留下独立思考以及主动探究的空间,给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呈现机会,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那么,“大问题”究竟有何特点呢?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的理解,笔者把“大问题”的特点主要归纳总结如下:(1)挑战性强。“大问题”是指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但是这个难度并未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跳一跳”的方式就可以够到。(2)具有繁殖力。“大问题”一般是以问题为起始,以这个问题为起点催生出大量的新问题,“大问题”就像是一株极具生命力的青竹,在春风的吹拂之下长出更多的小嫩芽。(3)少而精。“大问题”力求精益求精,并不是越多越好。它一般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亦或是教材的省略点和知识的链接点。抓住了“大问题”往往就等于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脉搏。(4)问域宽。“大问题”的提问对象是全体学生,并不仅仅是为了照顾某一部分学生而提出的问题。“大问题”具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纳百川。(5)外延大。“大问题”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或者说是开放性,正因为如此,“大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空间。(6)抓本质。“大问题”是指那些可以触及数学本质的问题,这个本质不仅是指数学教学内容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还包括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等各个方面。

二、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而“大问题”又是问题中的精华所在。因此,“大问题导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以“大问题导学”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呢?

(一)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完全可以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大问题”探究中求创新,激发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不断地改造、重组和调整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案例】执教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后,在课堂结尾阶段,笔者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个“大问题”:9+9+9+5+9=?让学生们运用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问题抛出之后,李华同学提出了可以把该式转变为9×4+5然后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的提出对于刚接触乘法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笔者对该生的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笔者并没有放弃进一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接着问道:“同学们,还可以提出别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吗?”在笔者的鼓励下,王刚同学站了起来,说道:“我认为该式还可以转变成9×5-4。”这个新方案非常具有创造性,在该生的思维当中他看到了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9,因此他才会萌生刚才的想法。对于这种在别人眼中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的创新思维的闪现是值得数学教师鼓励的。

(二)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何谓形象思维呢?所谓的形象思维主要是指运用大脑中已经积累起来的表象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这里所说的表象是指人们在以前知觉过的,并且在大脑中可以再现的那些对象、现象的映像。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其原因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主要思维能力就是形象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表明:以“大问题导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案例】在执教“余数”概念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余数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并不透彻。为了加深学生对余数这个概念的理解,笔者提出了两个“大问题”:

(1)现有14根棒棒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根棒棒糖,剩余多少根?

(2)现有17个面值为一元钱的硬币,每3元硬币分为一份,请问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元硬币?

问题提出之后,笔者把相关的道具摆在讲台上,让学生上讲台摆一摆、放一放。操作完毕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用语言把刚才的操作过程讲述一遍,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分的,进而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表象。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思考遇到下面这种情况到底如何分?

(1)有9块橡皮,平均每人分2块,请问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还剩几块?

(2)现有18根香蕉,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根香蕉?还剩几根香蕉?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提出的“大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且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再加上笔者的有效引导,最终理解了余数这个概念,并且了解了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大问题导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所谓的逻辑思维是指思维的严密程度,具体表现在思考问题时要遵循客观存在的逻辑规律,从而推理出合乎逻辑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论证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可以说逻辑思维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能力,从小学阶段就应该着重培养。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以“大问题导学”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案例】在执教《商不变性质》时,在课堂导入阶段,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大问题”:①8÷4=2②80÷40=2③800÷400=2④8000÷4000=2。在黑板上列出这些算式之后,学生们非常不解笔者究竟要做什么。看到学生的这种表现笔者并没有感觉到奇怪,而是引导学生至上而下地对这些算式进行观察:算式②与算式①进行比较,两个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了几倍?两个算式的商发生了何种变化?算式③和算式①进行比较是什么情况呢?算式④和算式①进行比较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把刚才比较的结果用几句话进行归纳总结吗?通过笔者的一系列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急速旋转。接下来笔者又引导学生们自下而上地对这四个算式进行观察,让他们自主探究。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同时也掌握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的逻辑方法,其逻辑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大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对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问题导学已经成为当今数学教学追求的主流方向。

注:此文为广西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相关论文。此专题研究人员:何乃韶、苏玉尖、覃小平。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导学算式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怎么写算式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好玩的算式谜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