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好一堂课的理性思考

2015-03-13张姣

企业导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教学理念课堂

张姣

摘 要:本文从提升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及素养,妥善处理教材、教案及讲授之间的关系,充分掌握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三个方面着手,就如何上好一堂课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念;理性思考

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一)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要职责即为培养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尽管长久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应将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贯彻并落实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但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观念以及学生培养模式比较落后,一些教学活动未能与实际生产活动取得紧密联系,学校与教师也不够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职业道德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1]。就教学过程展开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主动构建知识,从而对心态进行调整,并形成能力。传统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够重视,因而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其益友。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才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迷失方向,从而确保上好每一堂课。

(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不但可促进自身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而且还可进一步推动教育的改革及教学品质的提升。其中,教师科研主要为以学科为取向的科学研究,以及以叙事为取向反思性教学研究两种。从本质上进行考虑,教育叙事即为课后记的扩展与延伸。我们过去在结束一堂课以后,会仔细回味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而目前的教育叙事不仅仅是专业的经验,已延伸至了教师整个层面,其内容包括:教师对影响教学效果的某个教学过程片断的反思;教学对生活体验与细节的关注;教师对同事优秀的教学经验及良好行为品质的学习。教育叙事的方式主要为对日常真实教学情景、教学心得体会、以及失败教训等进行记录的教学日志。教师通过教育叙事,可将教育经验有效提升为知识性的经验,再以这些新的经验为基础,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并博采众长为自己所用,在形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进入崭新的、个性化阶段。

(三)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俗语有云,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便要准备好一桶水。这句话充分告诉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在对自己所教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便展开教学工作,更不可以仅凭对知识不熟练的掌握而去糊弄学生。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条件便是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深刻理解教材及教材所属的学科,并熟练掌握所教内容与重点[2]。

二、将教材、教案及讲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

教材与教案,教案与讲授之间存在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其中,“即”指的是本堂课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也即教材上的基本内容;“离”指的是教师应讲活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讲清楚这些知识的背景与用途等,也即人们所说的“用教材教”。而那种将教材内容照搬至教案以及课堂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我们还应充分避免时常脱离教材,漫无目的进行讲授的教学情景。

教案作为教材、教案及讲授这三者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便是在深刻理解教材,充分掌握学生应学好的预备知识的基础上,写好教案。教案的设计步骤主要为:(1)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进而提出问题;(2)将学生需要获得的知识在教案中明确设计出来,并进行检查点拨;(3)在教学知识系统中纳入学生获得的结论;(4)运用概念变式等手段编制出相应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一份好的教案通常包括教学过程与板书两方面的设计。其中,教学过程设计指的是对教学目标、方法及形式等的策划,强调分散难点、突出重点,促进师生以互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而板书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帮手,教师通过板书设计,可将学生学习及需要掌握的内容形象、清晰地呈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教案即使再精良、教学内容再精彩,也不可照本宣科,否则只做到了“只即不离”。教师应充分明确课堂为自己与学生展开互动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技能及创新精神,实现其人格的良好塑造。

三、充分掌握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认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其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阶段。传统教学认为教师作为知识持有者,在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及学生成绩评价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因而教师成为了教学主体,而学生成为了教育对象与教学客体。盡管这一理念已过时,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深刻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被动听的现象。其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认为学生积极参与为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学生在教育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基于此,学生应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其三,教师与学生均为教学的主体。上述两种观点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但依然过于简单化。在此种形势下,有人便提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均占据主体地位的观点。其认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教学活动中具有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的活动中,教师为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为认识对象,学生与教学内容均作为客体存在;而在学的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则为学生学习的客体与条件。显而易见,第三种关于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在第一、二这两种观念上发展形成的,是当前众多教育工作者所认可、接受的,同时也是我们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的理论基础。现阶段,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便是尽快摆脱学生为教学客体这一观念,使师生由之前的服从关系成功转换为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与发现,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条件,引导其转变学习方法,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与发现,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其次,鼓励学生将自身独特的见解大胆发表出来。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仅为学生学习的案例,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经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而可能会导致得出的结论与观点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可仅停留在教材自身传达出来的信息上,而应对案例之后本质的东西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真挚的思想交流,方可以自身的学识与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感染。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应师生关系的转变,并逐步从知识传授者、知识权威者、课堂教学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创新思维的启迪者、课堂教学的平等者,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场所以及学生成才的主阵地。

综上所述,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便是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具备上好课的本领后,教师还应将教材、教案与讲授三者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做好教案的设计工作;在课堂开展过程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结束后进行经验总结与反思。教师只有对自己的经验教育进行不断总结,从学生身上吸取一定的营养,在将自身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将上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参考文献:

[1] 黄梅,赵圣刚.新课程理念下对上好一堂课的思考[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8(07):83.

[2]马中艳.上好一堂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26):119.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教学理念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