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5-03-13梁雪峰王凌静吴海霞
梁雪峰 王凌静 吴海霞
(1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 盐城 224000;2 江苏省东台中学 江苏 东台 224200)
一、设计思路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重要内容,教材将钠与碳酸钠安排在同一个单元,不仅仅是因为碳酸钠是含钠的化合物,还在于工业上生产碳酸钠和金属钠的原料都是氯化钠。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本教学设计从熟悉的物质—海水出发(让学生体会到原料的来源广泛),利用好实验探究,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最后由化工生产制备回到海水。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化学实验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从宏观的实验现象到微观粒子反应的实质”等核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碳酸钠的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2)认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水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的性质比较,学会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和鉴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认识化学实验的功能。通过实验、观察、推断等步骤描述并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2)通过探究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探究中实现认知的突破,收获、交流、分享实验探究的乐趣。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见表1)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
1.感悟收获
(1)《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基于培养学生学科观念,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日常生活入手感受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从组成出发认识它们性质的异同;从溶液酸碱性的定性分析到精密的定量测定,利用数字的直观性,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表1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通过Na2CO3 和NaHCO3 的套管实验, 比较两种物质的热稳定性。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感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教师活动:套管实验,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间接受热都可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其热稳定性差。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解决 灵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活动:刚刚的一系列性质比较的实验过程中, 也体现了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上的异同能否可以用来快速简便地鉴别它们?学生活动:思考并总结回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及鉴别。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解决为什么常用石碱 (Na2CO3·10H2O) 做洗涤剂? 为什么发酵粉、干粉灭火药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主要成分都是NaHCO3。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这些问题,一是呼应了开头物质用途有差异的引入,二是充分运用了本段所学习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且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生活的思想,化学知识因为生活化而显得更加生动。生产制备 侯氏制碱法。设问:侯氏制碱法,除了运用了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外, 还应用了碳酸氢钠的什么性质?掌握化学知识, 合理应用化学物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把化学用的更好,生活将更加美好。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制备用途广泛的产品。总结 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概括。教师活动: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我们发现(从4 个方面简要归纳)……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学好化学,将来致力于化学研究,研制出更多的产品为人类造福!这些性质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正是由两者在构成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所决定的。研究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转化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利用氯化钠这一廉价的原料,通过转化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碳酸氢钠,还可以获得碳酸钠,这两姐妹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课后思考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放出CO2 多B.碳酸氢钠放出CO2 多C.碳酸钠消耗盐酸多D.碳酸氢钠消耗盐酸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及时准确的数据呈现为定量实验的设计提够了可行性。从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实质,由宏观现象建构微观模型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寻知识。
(3)本节课从教材已有信息出发,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探究验证、讨论总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存在不足
(1)设计的实验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验证实验,真正让学生创新探究的实验不多。
(2)把握教学的深广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启发引导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观念方法,更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