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堂观察研究案例
2015-03-13汪结义
汪结义
(合肥一中 安徽 合肥 232001)
人教版选修四“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是原电池、电解池知识的扩展、延续和应用。依托初中“活动与探究——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和高中选修4“电化学知识——原电池基本原理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和危害,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及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笔者在本节课上采用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用三个活动线贯穿整堂课,并进行课堂实录。课后笔者通过观察课堂视频,根据弗兰德斯观察记录分析,对本节课进行课堂观察记录。
一、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和其他部分省略)
二、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1.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记录
(1)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见下表)
①接纳学生的感受回应②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③接受学生的主张和观点④向学生提问 中立间接影响教师讲⑧学生被动说话(比如回答教师提问) 回应⑨学生主动发言或向教师提问 自主静止 ⑩沉默、怀疑或暂时停顿(思考或实验) 中立⑤讲解直接影响⑥给予指导或指令⑦批评或维护权威性自主学生讲
元素周期律语言互动记录(录像带记录)项目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 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①② ③ ⑨ ⑩ 合计 ④ ⑧ ⑤ ⑥⑦ 合计秒 21 135 12 792 960 303 246 771 114 1434百分比% 0.87% 5.6% 0.5% 33.1% 40.1% 12.7% 10.3% 32.2% 4.76% 59.9%
(2)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分析
⑩主要是学生实验,用时约13 分钟,体现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打破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⑤教师讲解用时近13 分钟。④提问用时近5 分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只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⑧)为4 分多钟,显得略为不足。①②和⑨几乎为零,表明教师在接纳学生的感受、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和鼓励学生提问等方面有较大地提升空间。此外,给予指导或指令(⑥⑦)的时间约2 分钟。接受学生的观点(③)约为2.4 分钟。
2.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数量 问题 问答方式 管理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回答方式1 通过刚才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提问 ■ 无答2 金属为什么容易腐蚀呢? 提问 ■ 单答3 金属腐蚀的本质原因是怎样的呢? 追问 ■ 单答4 根据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者区别和联系。追问 ■ 单答5 结合下面模拟铁腐蚀图片,能否简述一下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微观过程? 两者发生反应的条件。提问 单答6 金属的化学腐蚀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提问 ■ 单答7 通过刚才的对比实验说明什么? 提问 ■ 单答8 哪位同学上黑板把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方程式书写一下? 追问 ■ 单答9 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追问 ■ 单答10 对于金属的腐蚀我们怎样防护呢? 追问 ■ 单答11 鉴于金属发生腐蚀的原因,可以从哪些方面设想解决问题的思路? (解决问题的方向) 追问 ■12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防止金属腐蚀? 提问 ■ 单答
13 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你了解哪些防止金属腐蚀的具体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追问 ■ 单答14 为什么这种处理会阻止金属的腐蚀呢? 追问 ■ 单答15 你可以给这种腐蚀起什么名字呢? 追问 ■ 单答16 利用电解的原理如何来防止金属的腐蚀呢? 追问 ■ 单答17 自从20 世纪以来, 金属遭受腐蚀的现象较过去数百年更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问 ■ 无答18 学以致用:1、2、3 提问 ■ 单答
问题的思维水平核心问题频次 百分比认记 3 16.7%推理 6 33.3%创造 4 22.2%批判管理 5 27.7%
(3)分析与建议
①教学中能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核心问题的设计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化学知识和经验。从语言互动记录来看,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②核心问题的思维层次以推理层次为主,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学生的思维挑战性不够,创造性问题的设计还有更加优化的空间。
③问题的设计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a.增加探究式、开放式的问题。课堂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一种在好奇心内驱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高效投入的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
b.增设核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c.改变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d.教师的理答适当减少追问,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归纳系统的知识。
e.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更多样化,如多一点自由答,少一点齐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交锋、思维碰撞。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教学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改进评估课堂有效教学的标准。有效教学的标准或者评估教学效率的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实现了某种教学目标,获得了某些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哪些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艺术性。这样很容易将有效教学的标准等同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的范畴,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便越多, 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综合运用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使用也很重要。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均以讲解法为主。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较系统全面地传授教学内容,但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如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等方面未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如果在传统讲解法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小组讨论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创造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它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实施教学。通过对话、交流,师生之间不断地加深彼此的沟通,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师生的体力、脑力消耗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却能显著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往时,要尊重学生与教师有所不同的交谈与互动方式,如谈话的停顿时间、眼神的交流、话题的转换等。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通过表扬、鼓励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 尽力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
[1]吴玉峰.国际视野中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