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整合板书和幻灯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和思考
2015-03-13潘宁
潘 宁
(星海实验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PPT 技术在教师中的普及,大幅度的提高了课堂的信息量,在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之余也引起了一些教师的困惑,如:幻灯片和板书到底以谁为主? 有幻灯片了板书还需要吗? 而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也有困惑,如:幻灯片上的信息量那么大,哪些是需要记下来的呢? 当幻灯片和黑板板书同时使用时,到底该记哪一块内容? 笔者近年在教学过程中对纯板书教学,纯PPT 教学和板书PPT 结合教学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和思考,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一、使用PPT 进行课堂教学的好处
1.更多更清晰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相比课本上少的可怜的图片和老师的口头讲解,PPT 能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大量高清图片和视频资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2.更快节奏更高效率的课堂
PPT 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文字及图表性的内容,如图像曲线,习题反馈,衍生阅读等等,相比传统教学,老师不需要再将习题、图表和大段文字抄在黑板上,大大提高了课堂节奏和效率。
3.更少的课前准备和更充裕的自我提升时间
一个精美详实的PPT 制作完成之后,在下面几年的教学中可以略作修改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师课前准备的时间。使得教师拥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自我发展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
以上是使用PPT 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用好PPT可以带来更直观更有效的课堂,它快速便捷但缺乏变通, 如果不能很好的定位PPT 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就会制约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过分依赖PPT 对课堂教学造成的伤害
1.课堂缺少变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制作完幻灯片之后,老师在备课时容易产生偷懒的思想,如:由于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弹出下面要讲的内容,前后知识点间的衔接用语往往在备课中遭到忽视,这样的课就好像是一个个被割裂的片段,前后知识点过渡突兀,如“刚才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来学……”, 这样的过渡会给学生带来很糟糕的听课感受而导致其疲惫和注意力下降。事实上精彩的教学犹如相声抛包袱,需要不断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清晰明确激发思考的过渡语是必不可少的。
当纯黑板教学时, 教师的板书是一堂课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的一种结构化的体现。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粉笔和板擦为这种变动提供了很大的自由性。而纯PPT 教学环境下,幻灯片一旦打开使用,教师就只能华山一条路——往下点,纯粹以自己为中心,以课件为主导,教学过程缺少变通也无法变通,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无法体现。
2.学生缺乏思考,违背认知规律
在课堂上,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需要时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边讲解知识边书写板书,整个内容的完全呈现需要一小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正是学生咀嚼知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阶段。在纯PPT 教学模式下,点击鼠标之后一大段文字立刻就呈现了,有的老师上课就是PPT 一页一页翻过去, 呈现大量的内容, 在这种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面对PPT 中迅速出现的大段文字普遍感觉无所适从,他们绝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阅读文字和迅速记录上,而课堂上最重要的思考和知识点的内化却做不到或做不好了。
3.统一僵化的教学节奏和参差不齐的学生资质之间矛盾重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黑板会被分为两到三个版面,写完一个版面可以转到下个版面继续书写而上个版面的内容暂时得到保留。除了主板书,有的老师还会用副板书来体现学生的一些思考过程和典型错误。黑板版面更新速度慢,对笔记速度较慢或思考时间较长的学生内化知识是有益的。而如果笔记完全以PPT的形式呈现,幻灯片切换时,上一张的内容就看不到了,有些“慢”的学生一堂课下来不仅笔记支离破碎,对知识的理解更是支离破碎,不知所云。
4.纯PPT 翻页式的教学在体现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方面往往表现较差
在纯PPT 教学模式下,由于版面的限制,单张幻灯片往往只能呈现一个知识点的相关文字及图片内容,无法像黑板板书那样体现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逻辑关系,笔记的结构化层次感较差。
5.黑板板书、学案和PPT 上的重复内容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有的老师黑板板书和PPT 同时使用,但是两者有很多重复的内容,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往往会变得无所适从,不知该记什么。还有的老师在课上还会使用导学案,在幻灯片、笔记、学案的轮番切换下,学生终于坠入了云里雾里,不知该看什么,记什么了。一节课下来笔记上记了一点,学案上记了一点,复习时到底看什么呢? 还是两个都看?
三、有机整合幻灯片和黑板板书
笔者认为,黑板有幻灯片无法取代的优势,而幻灯片也能起到黑板所不能及的作用,故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具体设想如下:
1.PPT 和黑板板书的内容不重复。
2.黑板板书应是一堂课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的一种结构化的体现,学生在记录板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消化知识,而一份详尽的笔记也是学生将来复习迎考的重要资料。
3.板书所不能表达的或不易表达的信息,如大段阅读资料、图片、视频、实物投影、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情景创设,以及起反馈作用的习题等,可以利用幻灯进行呈现。PPT 应作为一个资料的呈现装置在教学中起支持、补充和拓展的作用。
4.学案不宜取代笔记本,原因有二:①学案每节课分发,容易遗失。②学案上往往融核心内容,拓展阅读,习题反馈于一体,框架结构不明显,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主干。
而学案也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学生在做幻灯片上的题目时,往往是只看不动手,但对于文字表达题,计算题和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则是必须动笔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和内化技能的效果。所以学案在具体编撰时, 应该以与本课知识点相配套的习题为主要内容,以促使学生动笔动脑,巩固知识,训练能力为目的。
四、具体整合实例——《认识氧气和稀有气体》(教学设计)
[引入]复习空气中氮、氧的体积分数,引出含量不到1%的稀有气体。
[记忆]指导学生记忆氦、氖、氩的符号书写的方法。
[引出稀有气体的用途]稀有气体又名惰性气体,说明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并不代表它毫无用处,相反,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PPT 稀有气体用途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结合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氦气密度小, 不可燃的特性,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做切割保护气,以及稀有气体在不同电压下发光的特性属于物理性质。
[PPT 图片:冰川融化]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PPT 呈现大段文字: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相对”二字的含义。
[过渡]上述空气中的各个成分,什么气体对人类最重要? 氧气在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氧气的特殊性质。
[物理性质1]让学生观察一瓶氧气,扇嗅,得出常温常压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的结论。
[化学性质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氧气,木条复燃,得出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
[提出问题]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没有在氧气中燃烧剧烈,是否说明物质在纯氧中的反应都更剧烈呢?
[PPT 视频印证]硫磺、红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不同现象的对比。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质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回答]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得出氧气含量(浓度)越大,物质的燃烧现象就越剧烈的结论。
[物理性质2]如图对比实验。通过本实验得出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
[过渡]提出问题:氧气密度大, 小白鼠呼吸的氧气和人呼吸的氧气浓度是否会因为氧气下沉而导致不同? 通过空气的均一性告诉学生,在敞开的空间,上层和下层的空气都是均匀的。再提问,如果小白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会怎样?
[PPT 视频:小白鼠的缺氧实验]得出氧气支持呼吸的性质。
[PPT 图片:水中的鱼]人和小白鼠靠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得以生存,鱼靠呼吸哪里的氧气生存呢?
[PPT 图片:蓝藻爆发,鱼浮头]为何水质恶化,蓝藻泛滥鱼类会大量死亡? 为何夏天气温高会有鱼浮头的现象?
[物理性质3]得出结论:氧气微(不易)溶于水(3∶100)。
[过渡]氧气和水一样有三态变化,但液态氧气和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是完全不同的。
[PPT 视频:氧气的三态变化]
[物理性质4]-183℃,蓝色液体(液氧)。218℃,蓝色雪花状固体(固态氧)。
[提出问题]你知道医院里装氧气的钢瓶是什么颜色的吗? 由于钢瓶中装的是液氧,所以钢瓶是蓝色的。
[过渡]氧气救人于危难之中,但是它也不总是做好事的,相反,它还常常偷偷摸摸干一些坏事。
[PPT 图片:苹果腐败]苹果切开不久就会产生黄褐色的锈斑,这是氧气在悄悄的起作用。氧气不仅会对苹果起这样的作用,对我们人体也一样。在被人体吸入,支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同时,氧气也在悄悄老化着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对氧气是既恨又爱。要想青春永驻,就要多服用抗氧化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就是最佳。
[PPT 图片:钢铁生锈]全球每年因生锈而废弃的金属占了金属总产量的1/10,损失的金额相当于英国一年的财政收入。而这巨大的浪费,也是氧气在悄悄的起作用。
[化学性质2]氧气慢慢的,悄悄的和物质发生的反应叫做缓慢氧化。而燃烧则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发生缓慢氧化还是剧烈氧化取决于什么?这要由反应的条件,环境等因素决定。
[PPT 图片:真金不怕火炼]氧气并不能和所有物质反应,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PPT 展示文字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氧气对人类最重要的用途是什么? 提出问题的同时展示潜水,医疗,航天,登山使用氧气的图片。
[用途1]支持呼吸。
[提出问题]人为什么一定要呼吸? 人能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根本是什么?
[学生回答]能量。
[吸入氧的根本用途]与体内摄入的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展示图片]取暖,烧菜。
[用途2]氧气的第二大用途,就是支持燃烧。燃烧提供的热量给我们带来温暖和美食,而在一些特殊的领域,需要极高的温度和热量,这时空气中的氧气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需要纯氧。
[视频:氧炔焰切割和焊接,液氧做航天助燃剂]结论:纯氧可以提供更高的温度和更多的热量。
[自然界的氧循环]氧气对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都有密不可分的作用。有哪些途径会消耗氧气呢?
[学生回答]动植物的呼吸,可燃物的燃烧,物质的腐败。
[再提问]那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耗尽呢? 什么途径会产生氧气呢?
[学生回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总结]请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从上面的整合实例我们看到,PPT 作为一个图片、视频、大段文字资料的呈现装置有效支持了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和感性认识,而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则由黑板板书(见表1)来呈现,条理清晰,层次感强。
综上所述,学生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和速度不同,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板书和PPT 有机整合,各尽所长,相辅相成:以黑板板书为知识框架,但又不拘泥于板书的框架和逻辑顺序, 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PPT、视频、实物投影在教学中充当支持、补充、拓展的角色;而学案则可以担当起随堂训练,巩固知识的重任。在未来的高效课堂中,各种新兴技术将承担更多的重任,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依旧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和魅力。
表1 核心板书
[1]胡象岭,颜茜,李如密.教学板书艺术原理与技巧探微[J].教育探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