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秦筝归秦的理论与实践

2015-03-13吴雨蒙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流派古筝

吴雨蒙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00)

谈秦筝归秦的理论与实践

吴雨蒙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00)

筝始于秦地,故称“秦筝”。魏晋南北朝直至唐朝漫长的历史时间里,筝又被称为秦声、秦风、秦韵,这时的筝在西北地区较为流行。被称为“秦筝”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乐器的名称,在当时是“筝”的代名词;另一种是指秦地的筝乐。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文库中,有很多关于秦地筝乐的记载,但在建国前后,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就很少能见到筝,更不用说有人弹筝了。1960年代周延甲正式将“秦筝归秦”付诸于文字,这无疑是开创了“秦筝归秦”事业的先河。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全国古筝教材编选座谈会于1961年在西安召开,会议对周延甲编订的《古筝迷胡曲集》予以肯定,17首陕西流派筝曲和其它流派代表性筝曲被列为音乐艺术院校筝专业学生的必修和选修曲目。从那时起,周延甲教授以及秦筝团队置身其中,为了振兴陕西秦筝流派,秦筝团队从搜集资料、田野调查、资料整理到编创教材、创作筝曲、普及教育再到创办秦筝学会以及《秦筝》期刊,他们做了大量工作。也正因如此,使得陕西筝派的秦筝事业在几十年中迅速发展、壮大。

秦筝;秦筝团队;周延甲;秦筝归秦;秦筝理论

筝是秦人伟大的创造,因始于秦地,故称“秦筝”。在当时的陕西地区,古筝被人们争相弹奏,但在建国前后,筝在陕西地区濒临绝响。20世纪60年代西安音乐学院周延甲将“秦筝归秦”予以实践,它是指由秦人在秦地创造的古筝,还给秦地人民。这个理论的提出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让流传在外的筝再流回秦地,这是类似于一种文化回归;二是振兴秦筝音乐,使秦筝再奏“真秦之声”。

一、历史上的筝

筝的源头在秦地,魏晋南北朝直至唐朝漫长的历史时间里,筝又被称为秦声、秦风、秦韵,这时的筝在西北地区甚为流行。之所以被称为“秦筝”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乐器的名称,在当时是“筝”的代名词;另一种是指秦地的筝乐。春秋时期的秦地在今陕西和甘肃的河西及东南地区,流传于这一带的筝乐称“真秦之声”。民族器乐讲究的是传承,所以就有了秦筝流派的叫法,本论文中的“秦筝”专指陕西秦筝流派。

秦筝在近三千前的历史中,从西到东,再到南,然后逐渐普及到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传播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又结合了当地的音乐,或用在曲艺和说唱音乐的伴奏上,或用在自弹自唱的文人娱乐活动中。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陕西筝乐大放异彩,秦筝崛起,一时间叫秦筝音乐、陕西筝曲、秦派古筝、陕西秦筝流派、陕西筝派等,数不胜数。陕西的筝人顺应历史,开创了古筝艺术新的篇章。

二、秦筝归秦理论的提出

“秦筝归秦”的思想理论是当年由曹正先生提出的。其时西安音乐学院请曹正先生到西安讲学,就在曹正先生与周延甲一同回西安的时候,他提出:筝始于秦地,也早在秦地流行,可是现今的陕西却极少看到古筝这个乐器,这值得我们去深思与了解,并且有责任去复兴秦地的筝乐。当下周延甲才认识到“筝”乃“秦声”,秦筝在陕西有名无实,也就在这时对“秦筝归秦”的提法进行了思考。

1960年,周延甲先生在编写的《古筝迷胡曲集·前言》中写道:秦筝始于秦地,但秦地今天见不到或者很少见到,这不得不令我们觉得奇怪。所以,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在国家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国普及古筝这个乐器的同时,陕西筝人更应为之努力。现在就是“秦筝归秦”的时候。也正是此时“秦筝归秦”正式见诸于文字,这段文字开启了周延甲先生“秦筝归秦”的道路。笔者2015年在北京采访周教授时,他强调了一个问题很值得我去深思,周教授说:“有一个问题大家不太注意,在《筝道本源》中有提到过,说‘一种文化在一个地区流传到另一个地区后,又流传了回来,这是一种文化回归的现象。’”“秦筝归秦”正是这种文化回归,所以“归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1961年8月,在中央文化部委托西安音乐学院在筝的故乡古城西安召开了全国古筝教材编选座谈会,这是全国民乐教材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召开的教材编选座谈会,是建国后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经过会议的审查与研究,最终“迷胡”筝曲十七首被列为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学生的必修和选修曲目。

三、秦派古筝领军人周延甲

周延甲最先是对戏曲较为喜爱,吹过笛子,拉过二胡。中国的民族乐器都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像河南板头曲、山东碰八板、潮州弦诗乐等都不是一件乐器的独奏,而是几件乐器合奏的形式。所以当时的演奏者们都要会两件乐器以上,弹筝的用三弦上的短摇,弹琵琶的用筝的滑揉等等。戏曲是综合的艺术,这也为周延甲之后钻研秦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周延甲考入西北艺术专科学校,主修古筝。在进校前,他是没有见过筝这个乐器的,在一次合奏课上,才看到有人在弹16弦筝。可见在当时的陕西地区,筝还不为人们所熟知。1956年,西安音乐学院派周延甲到沈阳音乐学院进修古筝专业,师从曹正教授。1959年周延甲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安音乐学院开设古筝专业,这才使古筝在陕西地区的发展初见端倪。

周延甲先生实践“秦筝归秦”的理论时年仅25岁。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周教授是一位有着自己思想主张的人,同时也表现出他坚韧的毅力。在周延甲先生的带领下,振兴秦筝流派成为陕西筝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四、《秦筝》期刊的创办

陕西秦筝学会成立于1983年,宗旨是继承与发扬秦筝传统,振兴与传承陕西筝派。《秦筝》期刊也在同年创办,由周延甲教授担任主编,迄今为止创办了40多期。

《秦筝》期刊经历30多年的风雨,虽中途一度停刊,但近十年又复刊发行。《秦筝》期刊最早选题内容为秦筝的历史、技法、筝人、筝乐、筝事等方面,后来扩展到其它筝派的相关内容;最早的论文都是筝人的所感所想,后来发展到非古筝专业的作曲家、理论家对筝乐的理解与感触,这也体现了《秦筝》的影响与之对筝乐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秦筝归秦”的道路漫长而曲折。近几十年来,陕西筝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秦筝归秦”的事业当中,并十分优秀的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陕西筝人奉献了自己的年华,为陕西秦筝的发展殚精竭虑。他们发掘秦筝历史,还原秦筝的本来面目。他们对秦筝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对秦筝曲进行编创,对秦筝教材进行编订。他们对秦筝演奏技法进行推陈出新,使得筝乐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创办的《秦筝》期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他们普及秦筝教育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秦筝人。陕西秦筝流派群体将在中国筝的发展历程上留下厚重的一笔,他们的贡献也将载入筝史。

[1]周延甲.继承和发扬陕西筝派演奏艺术传统.秦筝,1989(01).

[2]周延甲.谈“秦筝归秦”.秦筝,1992(02).

[3]周延甲.我与秦筝.乐器,2001(11).

[4]周延甲.仁智之器——筝.音乐天地,1997(04).

[5]魏军.秦筝源流新证.交响,1986(01).

[6]魏军.秦筝源流再证.交响,1990(01).

[7]魏军.秦筝源流三证.中国音乐,2007(01).

[8]王询.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古筝流派的成因.中国音乐,2009(04).

[9]焦文彬.秦筝史话.第1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10]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1版.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吴雨蒙,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级音乐与舞蹈学(古筝)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流派古筝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临轩听雨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