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子防身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5-03-13张晓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测试者量表实验组

张晓光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5)

女子防身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张晓光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5)

女子防身术是自卫术的一种。其根据女性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活动规律并结合武术中格斗的技巧及擒拿术净化,从而形成的一种简便易行自卫术。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观察法、实验对比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女大学生掌握女子防身术可提高大学生的体质,还可促进女大学生应急心理素质和暴力防范意识的提升。

女子防身术 女大学生 心理健康

女子防身术作为体育项目的一种,能够满足女性心理、生理以及运动规律。由于其具有以巧取胜、以弱制强以及以小制大的特点,此次能够提高女大学生应对暴力袭击的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女子防身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女子防身术对女大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4级16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给予实验组女大学生女子防身术教学,对照组则不进行防身术教学。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对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由于该量表共有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因此也被称为SCL—90量表。该量表的10个因子能够反映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通常情况下SCL—90量表分为5级评分标准,即1~5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量表总分为各项得分总和。160分设定为临床界限标准,当分数超过160分,则证明测试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判定测试者因子代表心理障碍的标准为阳性,所谓的阳性也就是某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如果测试者心理问题阳性因子个数超过2分,则证明测试者存在该因子的心理问题。10个因子为:躯体化,主要表现为呼吸、心血管以及胃肠道等不适,同时也会出现背痛、肌肉酸痛等躯体症状。敌对,主要变现为思想、行为和感情三个方面,具体表现有摔物、情绪暴躁和争论等。恐怖,测试者对人群、旅行、公共场所等表现为恐惧。强迫症状,对于没有必要的事情,却难以摆脱行为、思想和行为,甚至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在与人沟通交流过程中,会出现自卑感,该因子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自我意识消极。偏执,主要表现为敌对、妄想、夸大、关系观念、猜疑及被动体验等。抑郁,出现心境和情感苦闷症状,还表现为生活兴趣降低、缺乏动力和活力等。精神病性,出现多种急性症状及行为,其指征表现为精神病性过程、精神病性行为以及分裂性生活方式。焦虑,躯体出现震颤等现象,还会出现紧张、烦躁、神经过敏和坐立不安等现象。其他方面,将其他附加项目列为第10个因子,计算项目得分总和。

1.2.2 观察法

观察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参与程度、同学交流和情绪态度等行为,并进行分析。

1.2.3 统计学处理

问卷测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数据分析

对比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女大学生SCL—90量表因子得分。结果表明实验前各项测试结果,两组SCL—90量表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量表因子得分对比

表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量表因子对比

实验后,对比采用女子防身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女大学生SCL

—90量表因子得分对比,见表2。

实验后,实验组各因子得分均比实验前有所下降,在敌对、恐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和焦虑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女子防身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且效果明显。

2.2 讨论分析

通过观察法对女大学生课堂学习女子防身术进行观察分析。女子防身术主要包括格斗技术、擒拿技术、器械使用以及解脱技术等。练习形式和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单人练习、场景演练和双人练习。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不仅促进女大学生对女子防身术的求知欲望,还可有利于女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此次研究中,女大学生学习表现较为良好,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在模拟现实场景过程中,女大学生能够发现当自己真正面临危险时心理变化情况,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应变能力存在的不足。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动力,将身体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和提高自身良好的防范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两组大学生的SCL—90量表得分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在经过体育锻炼后,躯体化因子有上升趋势,说明经过锻炼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均明显提高,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恐怖因子上,两组的差异较为明显。强迫症状因子中,实验组女大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变化。人际关系敏感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女子防身术练习模式分为双人练习甚至更多人联系,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对方的安全,培养女大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形成了学生间互帮互助和互相包容的融洽关系,因此有利于女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女子防身术教学,女大学生能够寻找性格与兴趣相同的同学进行练习,锻炼自己应用能力的同时也缓解自己焦虑、抑郁等情绪,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心理压力,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女子防身术的自身特点,女子防身术学习能够有利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树立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当面临危险情境时,战胜内心存在的恐惧及胆怯心理,提高女大学生的胆量。女子防身术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女大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3 女子防身术课程教学策略

在普通高校教学中,开设女子防身术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设置女子防身术课程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公共体育课、公共选修课和兴趣小组等,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还可使女子防身术学习更加制度化和长期化。在进行女子防身术课程教学时,应根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女子防身术教学不仅注重技术和技巧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面临危险时的心理素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运用多角度对女大学生学习女子防身术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 结语

女大学生具有自我防范意识、独立思维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对其日后踏入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开设女子防身术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女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当面临突发危险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发挥个人智慧从危险困境中逃脱。本研究结果表明,女子防身术对促进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暴力防范意识提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1]白洁,陈祎晟.女子防身术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个案[J].卫生职业教育,2012, 30(16):111-112.

[2]赵洪莲.浅谈女大学生学习女子防身术的社会意义[J].搏击:体育论坛,2013,5(4):86-88.

[3]白洁,陈祎晟,李小惠.甘肃省高校女大学生对女子防身术的认知与参与动机的调查与分析—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个案[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133-134.

[4]李浩浩.不同体育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57-60.

[5]苏建波.女子防身术对女大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分析[J].体育博览,2011(19):338.

G852.4

:A

:2095-2813(2015)09(a)-016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61

猜你喜欢

测试者量表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指纹收集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小议语法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