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桂军新生代

2015-03-12潘琦

红豆 2015年2期
关键词:绿城民族作家

潘琦,1944年生,仫佬族,广西罗城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员。历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现任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

著有散文集《山泉淙淙》《琴心集》等十八部,小说集《不凋谢的一品红》,诗歌集《山乡晨曲》,歌词集《心泉集》,理论专著《大潮中的思考》《红土地上的探索》,并有书法作品集《墨海探笔》等二十余部。有《潘琦文集》(九卷),《笔耕集》(四卷),《潘琦文集》(十八卷)。

地域文化既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表现内容、重要题材,也是一个地域作家群体形成、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特定的地域生态、传统、风俗、习惯、语言和人们的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作家的文化心理、创作风格,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色彩,于是形成了这一区域作家创作理念 、创作风格和本土意识。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缔造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一方人才。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广西崛起一个本土作家群体,人们称之为文学桂军。随之产生了一个个带有浓厚地域特点、行业特色的作家群,诸如广西师范大学独秀作家群、河池大石山作家群、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作家群、柳州龙城女性作家群、河池学院会仙山作家群。这些作家群体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文学桂军,活跃在中国文坛,佳作迭出,在全国、全区文学许多奖项中榜上有名,显示出文学桂军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成为推动广西文学事业发展繁荣之中坚力量。

进入21世纪,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各领域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社会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波澜壮阔的变革时代为作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发展的空间,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呈现出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态势。文学桂军的作家们将热情、才智和关注点投向现代题材,用现代美学观来诠释我们所生活、工作的地域,赞美人们昂扬的精神面貌,讴歌日新月异的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涌现出一批70后、80后、90后的青年作家,以崭新的面貌和丰硕的创作成果,展现在中国的文坛艺苑,成为文学桂军新生代和骨干力量,助推着广西文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最具影响力、创作活力的便是南宁市的绿城作家群。这一文学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绿城作家群的崛起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新时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作为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软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文化全球化,不能取代和消解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以及地域性与本土化。世界文化呈现出一体化与多元化,现代性与根源性同时并存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强化文化的本土性、地域性与根源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极大地调动了文学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文学桂军响应时代的召唤,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生活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放飞想象的翅膀,以刚劲而多情的文笔,创作出一大批思想和艺术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广西文学事业呈现出大繁荣、大发展、大团结的生动局面,绿城作家群应运而产生。

作为一个作家群体,她具有特定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所谓绿城作家群,是指共同生活、工作在绿城南宁,钟情于文学艺术创作,志向相同、兴趣相投,创作风格相似,息息相关、心心相连,门类齐全、结构自然的一个作家群体,称之为绿城作家群。其特点:

其一,有很强的时代性。21世纪初,绿城作家们面对滚滚而来的现代化大潮,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与开发,南宁作为全国著名的绿色城市,地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一批青年作家不约而同地汇聚仔一起,用历史的眼光、现代的视角和超前的意识,以各种文学形式,描绘、讴歌、彰显绿城的发展与繁荣,他们的作品有鲜明的现代艺术观和时代的精神风貌,代表文学桂军一个时代的风貌和风格。

其二,有鲜明的民族性。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各民族作家都带着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彰显不同的民族色彩。绿城作家群的成员来自不同民族,他们的作品反映出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习俗,特别展现出各个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少数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最直接体现,每一个作家、每一部作品都会成为自己民族一种新的创造、新的展示。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欣赏到作家这种超然的民族情怀。

其三,有明显的多元性。文学创作涉及题材、体裁、语言、原则、手法和文学门类等,因此作家的创作既有自己的风格,更体现出自己的艺术追求。绿城作家群中有老中青,但以年轻作家为主体,其中女性青年作家占了很大比重,被人们称为“绿城玫瑰”。他们在创作上体裁不同、风格各异、争奇斗艳、各显风采,而作家的个性、气质、才思也各有魅力。有人这样描述绿城作家群:他们就像南方常见也常绿的各种树木花草,以各种的形态美丽南宁,或风中挺拔如俊秀的扁桃树,或烈日下婆娑如繁茂的绿榕,又或如艳丽的朱槿,为滋养自己的城市不断增添绿意。

其四,有很强的创新性。绿城作家群,以青年作家为主体,因此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他们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在语言、理论、体裁、形式、手段上大胆创新。他们善于利用网络这一新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频频获奖,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受到读者欢迎和专家的好评。有的已是全国小有名气的网络作家、诗人,成为绿城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绿城作家群作为文学桂军的新生力量,我们寄予殷切的希望。当前,我们正在认真学习践行习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总书记指出,文学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每个文艺工作者都是灵魂的工程师。绿城作家群的每个作家都应当牢记我们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充分认识文学的功能在于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自觉履行一个作家的天职。要在理论上下功夫,坚持真理,高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想贯穿到、体现到作品和行动中去。唱响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一个人民欢迎的作家。要在创作上下功夫,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绿城作家群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心任务。创作出精品佳作是立身之本,静下心来,沉下基层,精益求精地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在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上下功夫。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品要打动群众的心,作家要迈进群众的门槛,深入生活必须做到身入、心入、情入,和人民群众交朋友,心连心。要建立有利于作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机制和制度,创造有利于作家下基层体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使作家创作出更多群众欢迎的精品佳作。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提高绿城作家群的素质。以德立身,以品立文。作品好坏,取决于作家的性格、品格,取决于文字后面的声音和灵魂。作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涵养和修养,不断增强自己的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道德品质,创作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成为“德艺双馨”的作家,把绿城作家群建设成为一支高素质、高品位、高水平的作家队伍。

猜你喜欢

绿城民族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MINORITY REPORT
我和我的“作家梦”
“终破千亿,实现夙愿”的绿城中国
传承 民族 文化
小小书画廊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