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风筝的人》阅读教程

2015-03-12庄少屏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2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哈桑阿米尔

庄少屏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追风筝的人》,了解其创作背景;

2. 通过批注式阅读、讨论会等交流方式探究作品主题及人物性格;

3. 提供学生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享受阅读。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辅助材料:

1. 《<追风筝的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作者:夏晓东)

2. 《<追风筝的人>哈桑悲剧命运分析》(作者:林芊芊)

3.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悲剧生活原因解读》(作者:张红敏)

4. 《<追风筝的人>中的精神流浪与回归》(作者:严文珍)

5.《从成长主题分析<追风筝的人>》(作者:张坤媛)

6.《对<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解读》(作者:高晓晓)

7.《论<追风筝的人>的成长母题》 (作者:胡英歌)

8.《浅析<追风筝的人>中的风筝意象》(作者:张光云)

9.《<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对身份认同感的追逐》(作者:曾志宏)

10.《人性的挣扎——<追风筝的人>的成长主题探析》(作者:李雅琴)

11.《放逐灵魂的流浪——解读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作者:李丹)

12.《关于<追风筝的人>中的主人公阿米尔的心理解读》(作者:李静)

三、教学时间

四周

四、教学计划

第一周:激趣阅读·批注分享

先激发学生对《追风筝的人》的阅读兴趣,再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给每个学生发放该书,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

1. 激趣

①引用名人推荐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说:“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而媒体更是好评如潮。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此书送给女儿作为新年礼物;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上演员高圆圆感动推荐。

②展现书的成就和影响激趣

该书具有史诗般的历史景观和荡气回肠的人性故事,曾在美国亚马逊3月底文学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二,超过《达·芬奇密码》,并成为英国《观察家报》2005年度最佳图书,台湾诚品书店、金石堂、博客来书店销售冠军。作者获颁2006年联合国首届人道主义奖。该书成为法国读书会2006年度首选书。

③电影预告片激趣

2007年被导演马克·福斯特拍成同名电影,影片获得极大成功,并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

预告片网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4NzMxNzQ4.html

2. 批注式阅读

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重点语句、精彩片段、思想感情,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将欣赏、疑问、批评等感受,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

第二周:情节巩固·交流展示

为巩固、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进行情节问答PK赛。在学生对情节全部把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以读后感或者手抄报的形式初步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成果。

1. 情节问答PK赛

PK赛内容:

①填空题。如:苏联入侵阿富汗,1981年爸爸带着阿米尔逃往巴基斯坦白沙瓦,把家留给 照看。(拉希姆·汗)

②看图复述情节。如:

③优美文段背诵。如:

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

PK赛形式: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前期准备活动,每个小组以PPT形式准备5道选择题和2幅图片,并各自背诵积累的优美文段。教师收集各组选择题和图片,删掉过于简单或重复的内容,让各组重新修改整合。比赛时,每组轮流派代表上台展示,让其他组成员进行抢答,累计分数,选出最优秀小组。

2. 读后感或手抄报

让学生将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读后感,或用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形式展示出来。

第三周:讨论深化·情节改编

在学生对小说内容大体感知后,通过讨论会的形式探讨小说的主题等相关内容。在深入探讨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改编情节。

1. 讨论会

讨论形式:

各小组由组长事先抽签决定谈论问题,带领队员收集阅读相关资料,然后讨论并综合得出小组意见,最后各组派代表到讲台进行展示分享。

讨论内容:

①分析概括阿米尔、哈桑的人物形象。

②“风筝”意味着什么?

③阿米尔对哈桑是怎样一种情感?

④什么造成了哈桑的悲剧命运?

⑤怎么评价阿米尔对父亲的情感?

⑥阿米尔怎样在精神救赎中成长?

2. 情节改编

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他们在小说阅读中感到遗憾并希望修改的情节进行改编。并将改动后的作品与原著相比,阐述哪个更好,写成短文。

第四周:课前演讲·最佳推荐

由书及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在学生深入讨论小说主题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并写推荐词。

1. 演讲

指导学生以“我心中的风筝”为主题学写演讲稿。每次课前请两三个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每人演讲时间为2-3分钟。学生演讲完毕,适时进行点评指导。

2. 推荐词

将自己的读书感悟浓缩成推荐词,以推荐给其他朋友看。在全班评选3条“最佳推荐词”。

推荐词范例:

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单就书中的角色刻画来看,这部初试啼声之作就已值得一读。从敏感、缺乏安全感的阿米尔到他具有多层次性格的父亲,直到阿米尔回到阿富汗之后才逐步揭露父亲的牺牲与丑闻,也才了解历史在美国和中东的分岔……这些内容缔造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将这个过去不引人注意、在新千年却成为全球政治焦点的国家的文化呈现世人面前。同时兼具时代感与高度文学质感,极为难能可贵。

——《出版商周刊》

五、教学成果

批注、PPT、读后感或手抄报、改编短文、演讲稿、推荐词。

六、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读书活动全员参与,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活动形式较为丰富,适时设置一些小组PK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采取呈现PPT制作、读后感或手抄报、改编短文、演讲等多种展示形式。

2. 结论性评价:针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重要内容,在环节设计中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学生通过PK赛、讨论掌握了小说内容。

七、教学反思

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还不够多,读书大多数停留在“看”上。因而本次阅读指导,从最开始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到后来的情节问答PK赛,再到讨论会、情节改编、演讲等,都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而开展。批注阅读是学生已经习惯了的阅读方式,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问题不大,因而在这个环节,学生完成情况比较理想。情节问答PK赛中小组在收集问题时,合作并不是特别和谐,收集上来的“问题”,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有些组员没有真正动起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动员和引导,关键还得让组长真正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组织讨论会时辅助资料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抓到小说主题,也深化了对小说的理解。有些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还在课后自己补充了其他资料。讨论会上思想的交流碰撞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人感叹学生其实潜力无穷。不管看电影还是看小说,有些情节的发展总会让人禁不住想要是另一种结果就好了,尤其是哈桑的遭遇,故而让学生选取书中某个情节来进行改编,并比较哪种情节会更好。大多数学生都将小说中某些地方进行了改编,让我看到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向善的心。我们的学生不够大胆,不够张扬,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所以演讲环节也是一种尝试。每天课前找两三个学生进行演讲,刚开始学生在讲台上比较扭捏,但后来落落大方。有些时候我们担心学生会不会做、能不能做到,然而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或许他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锻炼的机会。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哈桑阿米尔
感恩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物形象解读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不一样的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