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正己育人,传统文化的时代演绎
2015-03-12张洪森陈艺华
张洪森 陈艺华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时代提出的紧迫课题,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近年来,肇庆市端州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以《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为指引,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营造“立德树人,经典育人”的氛围,积极探寻一种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适合区域实际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成效明显。
顶层设计优化
为进一步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实现“扩面提质”,端州围绕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学典立德,以典导行,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文明素养的人,通过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形成体系覆盖全面,多管齐下加强保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材和课堂内外,融入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学校评价体系,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完善机制,规范管理。
成立指导机构。端州区教育局增设了“端州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办公室”,并且成立了“端州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共有21名成员,主要由各学校的校长、德育主任兼任,并聘请了肇庆学院文学院的教授做顾问,负责制定和规划全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案和制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培训和推广。充分发挥“端州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加强全区传统文化教学、备课指导,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编写完善明确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加强教学教育研究,创新“学典立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题研究,为教师创设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与研究平台,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科研之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委派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工作的实施和开展。让各项工作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组织、有管理,力促尽快形成端州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端州出台了《端州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整合端州区妇联、端州区少工委、端州区教育局关工委等多个部门的力量,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建立健全了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道德讲堂、好家风讲座、传统文化宣讲活动。
创建示范校。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品牌。端州区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评选活动。通过活动培育和发现亮点,树立典范,让典型示范带动工作的全面推进,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目的,以评价引导各学校进一步加强特色打造,树立品牌意识。促使学校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使工作既特色鲜明、有创新突破,又生动活泼、内容丰富。
2. 形成体系,覆盖全面。
为了在区内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舆论氛围,整合各种资源,争取各界的支持,形成合力,端州区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五进”,力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体式全覆盖。
一进网页。端州区在“端州教育信息网”主页上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网站,下设九个栏目。并且每月印发一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讯》,宣传、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树立典型,为各学校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二进校园。各学校利用好每一堵墙,每一道走廊,每一个梯间,每一间教室。并借助学校报刊、广播、电视台等载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如把《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名言警句挂在墙上,使师生时刻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进学科。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各中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科中蕴涵传统文化因素,在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指导方法的同时,渗透中华文明成果、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感受、认同、接受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许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导。
四进社区。各学校充分结合教学工作,利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寒暑假等契机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五进家庭。一方面,学校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家庭诵读会、《中小学生传统美德培养指引》等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向校外延伸。营造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模式。
3. 多管齐下,保障“四有”。
为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切实落实“四有”要求,端州主要以保证课时、经费和师资培养为抓手,构建起“四有”保障网。
有课时。规定各校要统一配备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职或兼职教师,其中超过95%的课时是由语文老师授课,其余的由政治或历史老师授课,保证了全区学校100%实现一班一周一课时的要求,而且全区各学校坚持每天用不少于20分钟时间听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内容,或课前课后听读,或早午读集体诵读,或进校门和放学离校前的听读跟读。
有经费。教育经费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端州在开展的优质课评比、师资培训、经典诵读展演等活动中,充分地保障了学校的活动经费。
有教材。端州区教育局为每间学校配备一套人教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和诵读光盘,作为肇庆市教育局统一下发的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的补充资料和任课教师的教学参考。
有师资。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是决定性因素。努力建立一支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悉教学教法的骨干教师队伍至关重要。端州除邀请专家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外,还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多方引导,促使教师真正地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强化教研,通过集体备课,教案互查,相互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熟练掌握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法;三是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四是搭建展示平台,引导教师创新发展,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充分展现教师个人的魅力,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和专业成长;五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打造出一支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经典的传统文化师资队伍。
实施路径多元
端州结合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交流活动,引导申报科研课题,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1. 活动多样化。
端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化枯燥为快乐,有效地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诵读效果和育人功效。
端州广泛开展“读经典,唱经典,写经典,演经典”系列主题活动,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月。让学生在琴、棋、书、画、戏剧、舞蹈、吟诵、楹联、礼仪、剪纸、版画作品中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先后举办“经典诵读展演”、师生千人现场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教师吟诵专项比赛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专场20余次,观看和参与的师生和家长达2万余人。
实施“一课、一案、一会”三大文化举措,即每学年进行一次优质课评比、一次优秀教案评比和一次研讨会。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点评释疑,初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设情景—诵读明理—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教学模式,为全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工作走向规范化点明了方向。
植根本土历史,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经典阅读沙龙、《周易》知识讲座、传统文化话剧、知识竞赛及乡土历史文化寻访展示等途径,将广府文化、包公文化、端砚文化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2. 交流常态化。
端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工作措施,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拓宽教育合作交流的途径,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主动选派师生“走出去”,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促使学生理解、尊重多元文化,懂得并掌握基本的礼仪。
加强教育教学交流。先后邀请新加坡南洋孔教学会、香港观塘家长教师会联会代表和香港国际经典文化协会到端州做传统文化教育专题报告。
加强文化艺术交流。肇庆市实验小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创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分别邀请来自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文学校的董事长、主席、理事长等高层一行40多人,到学校开展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味道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来宾们观看了美术、书法、科技、诵读等红领巾小社团的展示活动和师生们精心准备的古筝、武术、合唱、吟诵等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表演。并就如何推进教育国际化交流、校际跨国交流、师资互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共同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奠定基础。
端州努力创设展示平台,促使各学校开展国际交流,突破了地域界限,促进了各地教育信息的交流互通,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师生文化素养。
3. 特色课题化。
自2013年12月开始,端州率先启动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的驱动,尽量多地让教师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专项课题研究中,为当下的德育工作注入活力,进而引领全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一批高质量的课题,得到了各级科研部门的认可。如:百花园小学的《“家风”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影响的研究》成为教育部关工委重点课题《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的重点子课题;奥威斯实验小学《传统与传承——让粤剧唱响校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省电教馆立项,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优秀成果展示第二名;端州中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普通中学学生礼仪文明素养的方法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立项;肇庆市第七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与养正德育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的研究》等30个课题,均获市、区教育科研机构立项。
推进成果喜人
近年来,端州对全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断规范制度、科学管理,多途径努力提高各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素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创新和特色,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卓越效能,在各类评优争先活动中取得了喜人成绩。
全区各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积极参加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全国传统文化教育录像课、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课件等项目的评比。共有43人次分获各项目奖项,30人次获得各项目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其中端州中学徐芬艳老师的《礼记·大学第四十二》荣获录像课特等奖。而且徐芬艳老师受组委会邀请在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研讨会上示范课,其课例《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盛赞和来自全国各地400多名传统文化教师的充分肯定。
在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优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学典立德,修身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端州区教育局、肇庆市第十五小学、肇庆市第一小学、肇庆市第四小学、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被肇庆市教育局评选为2013-2014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集体;一大批校长和教师被评为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工作者、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
端州注重走特色铸精品的发展道路,力促全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优质发展。在肇庆市2013-2014学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课程规划及教案评选活动中,肇庆市第四小学《大学》、肇庆市第十五小学《中庸》和肇庆颂德中学《孟子(下)》被评为“优秀课程规划”,同时,许卫娟等54位老师设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在全市3000余份参评教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案”。并且在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汇演中,端州推荐的肇庆市第一中学《善之美》、肇庆市第一小学《今天我生日》和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至孝尽忠花木兰》三个参演节目均荣获特等奖。
端州坚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区内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确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肇庆城市文明水平。
(本文图片由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