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2015-03-12陈美云林秀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35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泉州36000
林 茜,陈美云,林秀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 泉州 36000)
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林茜1,陈美云1,林秀瑶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350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 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头针结合人工认知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治疗后MoCA 量表各项评分、M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语言、命名和抽象思维项目外,治疗组治疗后MoCA 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头针;认知训练;计算机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研究表明,50%~8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尤其是在卒中后12个月内[1、2]。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结构、计算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等一个或多个认知领域受损。研究显示,认知康复训练[3]及头针[4]对认知障碍治疗有效,但国内认知康复工作起步较晚,且多为一对一的人工训练,面对众多的脑卒中患者,有限的治疗师难以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因此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逐渐应用于康复临床工作。我们用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我院中风康复科病房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1~74岁,平均(56.28±9.04)岁;病程20~152 天,平均(61.4±20.17)天;脑梗死13例,脑出血7例;文化程度为文盲6例,小学5例,中学及以上9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8~75 岁,平均(56.01±9.01)岁;病程25~139 天,平均(55.9±17.9)天;脑梗死12例,脑出血8例;文化程度为文盲5例,小学7例,中学及以上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②经MMSE量表筛查为认知功能障碍,文盲组(未受教育)小于等于17分,小学组(受教育年限小于等于6年)小于等于20 分,中学或以上组(受教育年限大于6年)小于等于24 分;③病程在6个月内;④年龄小于等于80岁;⑤生命征稳定,意识清醒;⑥自愿参加治疗。
排除标准:①非脑卒中所致的认知障碍,如脑外伤、脑肿瘤、感染等;②脑卒中前已有明显智力减退;③脑卒中后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不适合进行治疗;④脑卒中后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或精神障碍。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消除脑水肿,减轻颅内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脑循环等。
治疗组用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头针结合人工认知康复训练。每周连续治疗6天,每天训练30min,休息1天,持续治疗4周。
针刺治疗:取百会、神庭。常规穴位消毒后,按照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用0.30mm×25 mm毫针进行针刺,针尖与头皮呈30°左右的夹角,快速地沿督脉向后刺入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的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少时,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20~25mm,使得气,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3次,每次1min,快速地连续捻转约200 次。留针期间同时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采用北京欧培德科技有限公司Rehacom电脑辅助认知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执行力训练、视觉训练、计算训练等(具体训练内容见表1)。在训练过程中,该系统会对患者的反应做出实时的声音和影像反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训练程序可进行自动调整训练题材以及难度等级。每种训练都包含大量丰富的题材,以免患者因重复而产生厌烦,同时训练题材又都贴近现实生活。
表1 Rehacom电脑辅助认知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内容
人工认知康复训练: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进行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师针对患者具体存在的认知障碍,采用相应的认知训练课题。训练用具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认知功能训练箱中的训练材料,训练内容与计算机组一致,也包括定向力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执行力训练、视觉训练、计算训练等。
3 治疗效果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aitive Assessment,MoCA)[5]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包括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和定向力等8个认知领域的11个检查项目。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越理想。
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MoCA及MBI的评估,各种评估均由同一医师进行(该医师不参加治疗,且不知道分组情况)。
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试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oCA各项评分及MB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oCA各项评分及MB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 对照组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MoCA总分 11.26士5.4118.53士6.36*△10.98士5.73 15.21士5.47*视空间与执行功能2.43士1.37 4.47士1.28*△ 2.37士1.40 3.59士1.55*定向力 3.03士1.43 5.01士1.41*△ 3.15士1.62 4.07士1.73*命名 1.45士0.51 2.07士0.62* 1.46士0.60 2.01士0.94*注意 3.75士0.58 5.92士0.75*△ 3.69士0.72 4.59士0.64*语言 1.06士0.79 2.07士0.77* 1.13士0.83 2.12士0.71*抽象思维 0.89士0.64 1.83士0.78* 0.87士0.49 1.91士0.81*MBI 25.63士7.0953.09士11.97*△26.17士7.02 45.72士10.24*
5 讨 论
脑卒中后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能力受限,生活质量降低[6]。由于认知障碍影响躯体 、行为和情绪等诸多方面的康复,常是导致患者学习和工作无法自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证实,针刺主要可能通过提高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降低一氧化氮的神经毒性等方面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7]。研究表明[8],针刺百会、神庭能起到疏通经络、活血祛瘀、调节平衡、醒脑开窍,使脑髓得气血充养而益智复聪。
目前,循证医学研究已证明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实施认知训练的有效性,其主要理论来源于脑的可塑性[9]。将针刺与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能达到增强神经反射及功能重组的效果,许多研究也证明了针刺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10,11]。在我国,目前仍多采用一对一人工训练模式,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内容往往比较单调枯燥,治疗师和患者均易感疲劳,接受度差。而计算机辅助训练可减轻治疗师工作量、提高患者兴趣从而配合治疗。相比一对一人工训练模式,计算机辅助训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训练内容形象、生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训练更直观有趣,生动活泼,很好地激发了患者训练的积极性。②疗效客观。训练过程更为标准化,受治疗师水平差异影响小。③节省人力。计算机可将指导语、操作、训练内容融为一体,操作简单,患者可自行训练,大大节省了治疗师的劳动力。因语言、命名可能与患者言语功能状况有关,而抽象思维的改善较短时间内不易有明显的差别,其远期疗效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观察。认知功能的改善又可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12]。
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康复手段。对于留针下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的远期疗效当进一步研究,并关注其他脑损伤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以期全面评估其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意义。
(本课题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技术三级实验室完成)
[参考文献]
[1]Merino JG. Dementia after stroke: high incidence and intriguing associations [J]. Stroke,2002,33(9):2261-2.
[2] Rasquin SMC,Vethey FRJ,van Oostenbrugge RJ,et al. Demographic and CT scan features to cognitive.
[3]恽晓平.基于研究证据的认知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12—514.
[4]王伟,付建明,顾旭东,等.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1):1046—1048.
[5]Nasreddine ZS, Phillips NA, Bedirian V, et al. The Mont 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J Am Geriatr Soc, 2005,53(4):695-699.
[6]谢欲晓.认知康复的新领域——认知神经心理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19(1):5.
[7]马艳辉,薛纪秀,王天龙.针刺改善认知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5):782-784.
[8]于涛,付雪松,许能贵.“百会”穴对脑病的作用机理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 (8):207-208.
[9]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2.
[10]李惠兰,刘兰群.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国康复理论 与实践,2012,18 (9):834-836.
[11]傅建明,顾旭东,王晶,等. 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7:520-522.
[12]Hochstenbach J,Prigatano G.Mulder T.Patients and relatives reports of isturbances 9 months after stroke:Subjective changes in physicial functioning,cogni,emotion,and behavior[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1587-1593.
[收稿日期]2015-06-15
[中图分类号]R245.31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1-1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