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基本框架探讨

2015-03-12余之光宋雅静罗纯军范陆娥

中国水利 2015年18期
关键词:采砂砂石河道

余之光,宋雅静,罗纯军,吴 琼,范陆娥

(1.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410007,长沙;2.长江科学院,430010,武汉;3.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430010,武汉)

河砂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采砂活动对河流的干扰作用愈演愈烈,使得河流可持续发展功能受到严重威胁,河流生态安全面临空前挑战。河道采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沿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河道采砂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学、水环境学、水生态学、泥沙动力学等,同时受相关政策法律、群众意识、当地经济开发程度、当地水行政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观念,常用于水资源、公路交通、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复杂系统的工程研究,目前尚未在河道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中得到运用。本文旨在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我国河道采砂管理新模式,可为河道采砂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一、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及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鉴于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河道采砂形势,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沿江经济快速增长对河道砂石资源需求量日益加剧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河道之间矛盾的最有效手段。以下主要从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概念及必要性分别进行阐述。

1.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概念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河道砂石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概念为在保障河道泥沙冲淤平衡的基础上,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砂石资源的需求,又能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和通航安全,保护水生态与水环境,同时也不危害下一代及其他动植物需求,以实现河道砂石资源最有效利用为目的的一种发展战略或观念。河道砂石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是从自然系统(河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高度,研究河道砂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以确保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客观性

具体可以分为3点:①我国主要河道及其干支流砂石资源几近枯竭,采砂量不足与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现状河道可利用沙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②河道砂石资源是一种有限的、难以再生的珍贵自然资源,其恢复周期较长,很多河段一旦开采后可能需要四五十年的时间才能恢复;③因河道采砂管理不善,导致部分河段砂石资源枯竭,甚至危及河道安全及周边建筑物安全,河道砂石资源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2)主观性

河流是人类从事生产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河流生态系统与周边的经济系统紧密相连,河流为人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宝贵资源,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方面讲,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生态文明的健康河流。

(3)内在驱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砂石资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进一步刺激了对河道砂石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当对砂石资源掠夺性开采所积累的负面效应达到生态环境不能承受的阈值时,河流的生态随之瓦解而消亡,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其实质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人类通过高强度、高扰动的采砂作业作用于河道,河道通过各种连锁反应反作用于人类;人类作用于河道的强度越大,河道反作用于人类的影响也越大(见图1)。目前,河道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的容量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带来的市场需求,采砂引起的生态阈值已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亟须在河道砂石资源开采与河流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进行权衡,找到砂石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平衡点。

图1 河道砂石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结构图解

3.我国河道采砂现状及主要影响内容

河道采砂不仅仅是管理工程,更会牵连到生态环境、政治问题、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目前,河道采砂缺乏长期规划和统一管理,致使在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驱动下,河道采砂呈现无序状态,超范围、超强度、超量开采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河道采砂现状可归纳总结如下:

①由于河道采砂管理涉及面广、体制不顺、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非法采砂、淘金等问题比较突出,采砂秩序比较混乱。②在河道采砂管理上,行使管理职权的有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多头管河,多家发证,管理职责不清,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乱采滥挖现象;同时,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河道采砂管理法律法规也滞后于现状。③我国河道采砂从20世纪90年代的局部开采发展至今,人类通过采砂活动干预河流的自然演变愈演愈烈,致使灾害频发;同时,长久以来的河道采砂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往往忽视了砂石资源于河道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对河道砂石资源的补充;在砂石资源开发方式上粗放经营,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行为,导致砂石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问题(见表1)。

表1 河道采砂主要影响内容

二、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基本框架的基本组成

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基本框架由自然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部分组成,三者通过河流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传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河流系统(见图2)。

1.自然系统

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系统以自然系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采砂是人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种行为,自然系统是采砂过程的主要载体。自然系统是指河流特征、组成及几何形态等概念,偏重于对河流本身包含的河道冲淤变化、砂石资源历史储量、河势稳定、水流条件等要素。

图2 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基本框架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关系

2.生态环境系统

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系统以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生态环境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生态健康是河流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河流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其包含:底栖生物影响、水生植物影响、水生动物影响、水质安全、地下水安全、湿地自然保护区安全等。

3.社会经济系统

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系统以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经济系统偏重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包含:采砂经济补偿、政府监管和导向、砂石资源市场供求关系、采砂作业方式、防洪影响、通航影响和其他影响等。

三、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

1.经济手段

通过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的价格杠杆来使采砂收益合理化;消除采砂黑色利益圈,维护好河砂价格正常秩序,促进公平公正,引导采砂行业正常可持续发展;采砂补充机制具体化,进一步完善采砂作业经济的补充(包含生态补偿、防洪影响及河势影响补偿、通航补偿及其他影响补偿等),通过建立采砂长效补偿机制来规范采砂行业。

2.政府导向

实现采砂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国家层面,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再到各级县水利管理部门,依次制定相关规范政策,对“三超”开采现象实行严格管理,施行“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行政执法制度,加快采砂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3.法律法规约束

加强采砂监控,实施全流域采砂船只管理;加大对非法采砂的惩治力度,将河砂纳入国家重要矿石资源保护范围,实施采砂许可与总量控制;采砂职能管理由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转变,高压严打非法采砂。

4.技术手段

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河道采砂的全过程;按照健康河流的原则,对采砂实施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河道采砂影响综合评估体系(见表2)。同时,积极寻找河道砂石的替代资源,通过大力研制和推广机制砂等来填补砂石市场的巨大缺口,以满足市场需求。

表2 河道采砂影响综合评估指标系统层次结构表

四、建议与展望

目前我国主要干支流河道采砂大多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超量、超强度、超范围开采现象普遍存在。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基本框架体系的建立,将对沿江经济及生态健康河流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近年,我国河道采砂管理和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以下3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①从全流域尺度进行河道采砂的长期规划,建立全流域范围的综合指标体系。河流是流域的一个基本单元,河流的状态依赖于流域整体的有序及与河流相联系的湿地等状态,保护河流包括保护河流与流域内其他要素联系的完整性。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河道采砂的规划与研究,对流域的水土保持变化、经济发展模式、水沙动态变化、生态河流建设情况等。

②积极开展基于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的河道采砂相关基础性研究,为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目前一般采用现场监测、历史调查等传统手段获取,数据量较少、种类较单一。通过遥感、GIS、GPS等新技术手段,可以从流域尺度上及时获取所研究河流冲淤动态变化情况,提高基础数据的多样性和连续性,对河道采砂可持续发展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③树立资源平衡与综合利用的理念。采砂规划,不仅需要从河流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还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呼应,加快区域经济由依赖河流转向与河流共同发展模式转变,以河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繁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于兴军.基于水资源影响的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R].河海大学,2003(3).

[2]丛方杰,周惠成.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8(4).

[3]张生瑞,邵春福,严海.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5(2).

[4]杨红,陈百明,高永,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北京市大兴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6(8).

[5]左铁镛,戴铁军.有色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5).

[6]刘高峰,王慧敏,佟金萍,等.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中国水利现代化发展历程演变与启示[J].水利经济,2012(5).

[7]涂剑.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问题、成因及其法律对策[J].人民长江,2006(10).

[8]刘丹,程卫帅.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健康评价体系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6).

[9]何梁,陈艳,陈俊贤.河流健康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J].人民珠江,2013(6).

猜你喜欢

采砂砂石河道
浅析砂石材料质量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
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运行成本管理的探讨
新版河道采砂许可证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用
建筑砂石骨料的应用分析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我国将打击长江非法采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