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重在抓住三个“根本”
2015-03-12易鹏飞
易鹏飞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兴水历来是民生大事、发展实事。湖南省郴州市属典型的丘陵地区、资源型城市,地处五岭南麓,罗霄山脉西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长期以来矿业无序开采导致的干旱、水涝、水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在这样一个水情复杂、水害交织的地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考验着市域领导者和建设管理者的担当、智慧与水平。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郴州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郴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坚持“科学治水、改革活水、建设强水、发展兴水”的总体思路,抓住“民生、生态、转型”三个根本,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等各项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探索了一条具有郴州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路。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要把住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水是生命之源,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我们始终坚持把水安全、水清洁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大力实施节水、供水、洁水三大工程,确保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安全供水。编制完成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在市域划定22个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采取超常规措施保护,其中东江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生态湖泊。以农村和污染严重地区为重点,推进城乡安全供水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8.66亿元,解决了15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饱受三十六湾采矿污染的临武、嘉禾、桂阳3县陶家河流域13.8万名群众于2015年9月底全部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嘉禾县成为湖南省首个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县,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4.4%,比2010年提高30%。
节约用水。大力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对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在中心城区实行累进制阶梯水价,多措并举培育市民节水意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保护制度,严格管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控制红线”。2014年全市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33%、5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6%。
净化污水。抢抓湖南省推进湘江流域治理“一号工程”机遇,积极争取398个项目纳入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成功列入全国30个国家重金属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地区。大力开展“城乡绿化攻坚”行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河道、水库清洁和农村污水清洁,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江、河、湖、库等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1.68%以上,境内黑河、臭河、垃圾河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体的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1.5%,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全市城乡到处呈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岸绿”的美丽景象。原来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湘江西河段,治理后变成了水面清澈、鱼虾成群、鸥鹭翔集、绿树婆娑的百里画廊,其中苏仙段由一处尾砂坝改造成的沙滩公园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要守住生态这一根本底线
水是生态之基,水的品质决定着生态环境的品质。我们坚持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以水为基点,统筹推进水与山、水与绿、水与城、地上水与地下水的融合,打造山、林、水交相辉映和水城、水景、水镇错落有致的水生态地区。
建设秀美水城。郴州降雨丰沛,但城区没有大江大河,为了增加城市的灵气,我们千方百计做活水文章,坚持围绕水来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城市,打造秀美灵动水城。一是引水入城,通过建设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交通干线和实施东江引水工程等项目,把东江湖、四清湖、仙岭湖等水体“搬”到城区,成为城市的“内湖”。二是串水成网,把流经中心城区的燕泉河等5条河流通过水系连通工程串起来,与城区内小湖泊、小水域相接,形成“串珠式”城市水景观系统。三是拦水建湖,在城区河流建设人工水库和湖泊,把江河水拦起来,营造了王仙湖、苏仙湖、爱莲湖等多个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城市核心区域建成水库1座、人工湖泊8座,形成了近2万亩(1亩=1/15 hm2,下同)的水域面积。
打造系统水景。按照四线(四条绿化带)两路(柏油路面旅游公路和彩色路面自行车道)八驿站十六公园的标准建成了总长110 km的西河生态风光带,成为继湘江风光带之后湖南省唯一的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亲水风光带。立足水资源特色,打造了1个5A级、3个4A级涉水风景区和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桂阳文化园、龙王庙湿地公园、安仁稻田公园、嘉禾嘉滨湖、资兴东江湾沿江风光带成为游人如织、人水相亲的秀美景区。通过在中心城区建设“五河八湖七库”的水生态景观系统,在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构建“三带、两片区、九组团、十河、十八库”的水生态系统,全市形成了“一轴五带、十城百景”的水生态美景,使郴州成为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城市。
开发温泉小镇。郴州是华南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全国18个“中国温泉之城”之一,探明的温泉资源有110多处。我们结合小城镇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温泉特色小镇开发,目前已建成汝城热水温泉、永兴悦来温泉、资兴汤溪温泉、龙女温泉、天堂温泉等5个大型温泉景区和一批温泉特色小镇,举办了以温泉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节会,承办了亚洲跳水锦标赛、湖南省皮划艇赛等多种赛事,温泉成为了郴州生态水城的一张特色名片,成为引领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要抓住转型这一根本任务
水是生产之要,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切实发挥水对生产的基础支撑作用,创新治水兴水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推动水利转型。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抓水利,在水利投融资体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制度、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实施改革,推动水利从农村水利向城乡水利、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5年来,通过盘活水利资产,运用BOT、TOT、发行专项债券等融资方式,先后筹资16.6亿元,治理752座病险水库,建成或即将开工建设莽山、江源、沤江、桃源等32座大中小型水库,新增灌溉面积3.69万亩。建立了全覆盖的雨量监测系统、水库电站河道水位自动传报系统、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管理系统、多普勒雷达天气预警系统,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全市水利防灾抗灾能力大为提升。
倒逼产业转型。牢固树立“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的理念,竭尽全力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建立与水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闭退出了900多家煤矿、2 000多家有色金属矿山,火电、水泥、冶炼、采选、造纸、制革、印染等落后产能加速淘汰,传统资源型产业逐步实现从多向少、从地下向地上、从国有向民营、从黑色向绿色、从传统向现代的“五个转变”。抢抓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大力推进承接绿色产业转移“四千工程”,近3年引进1 067个新兴产业项目,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文化旅游、精品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矿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由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
加快城市转型。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环境和宜居品质,郴州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目前郴州还正在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一步一步补齐生态短板,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水生态文明的持续发力,让郴州城市发生蝶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活力与竞争力大大提升,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30个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也是湖南唯一入选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