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浙商反哺家乡现状调研——以拉美浙商为例

2015-03-12钟青青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浙商拉美浙江

钟青青

(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2)

拉美浙商与其他海外浙商在形式、路径、项目等方面既有共同点,又有特殊性。拉美作为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兴市场,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因此,对拉美浙商的现状调研,了解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对浙江开拓拉美市场,促进双方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2013年11月16日和12月2日,课题组两次奔赴义乌国际商贸城,专门走访了五区市场,与相关管理负责人和企业家采用面对面座谈交流为主的调研形式,来了解近年拉美浙商反哺的具体情况。

一、拉美浙商反哺现状与发展特点

(一)海外浙商反哺总体现状

1.反哺回归发展潜力巨大。浙江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有150万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居住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浙商”是浙江华侨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主要的经济力量。据统计,现在浙江在省外的经商人员达到600万,省外浙江在全国的投资规模也达到了3万亿,浙江输出的资金约1.3万亿,规模达到2万亿,向当地政府缴纳的税收每年也在1 200亿,解决了1 136万人的就业。同时,还有150万的浙商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发展,在全球建立的机构达到4900个,也是全国在境外投资最多的一个省份。而政府在推进“浙商回归”的过程中,推出了税收、土地、金融、工商注册、子女入学就业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十分契合浙商华侨的实际需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

2.投资关注点逐渐转型升级。通过政府“浙商回归”工程的带动,目前回国投资的侨商越来越多,投资行业也从前些年的房地产,逐步转向了高科技及金融等高端行业;且多以抱团投资的模式,实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

3.反哺结构仍存在明显问题。(1)反哺领域结构不完善。由于浙江省一直以来都已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加之自然资源匮乏,多数浙商回归仅仅是投资了一些项目,建立了一些厂房,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将技术、管理以及人才资源等带回来;(2)反哺地域结构不平衡。由于浙江省内各地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不同,造成各地区引资不平衡。

(二)拉美浙商反哺的现状与特点

1.国内市场良好是吸引拉美浙商反哺的根本因素。在走访义务中国小商品城商会副会长、开拓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献向我们介绍,很多拉美浙商回乡投资,尤其是出口业务转型为进口业务的企业,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二是国内市场自由竞争效率高;三是企业选择品牌战略。我们走访的三鑫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朴哲总经理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不利条件表现在:税负重、汇率不稳定、反倾销严重、劳动力激励不足、政策失调等,而巴西的有机农产业、矿石资源等正好满足了国内消费迅速提升的需求。

2.“落叶归根”的思想情结是促进拉美浙商反哺的根本动力。另外,朴经理也不无感慨地说,故乡情结也是促使他回乡投资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国形象的提升,海外华人切身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尤其是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信,使其希望在家乡能有所作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3.政府良好的政策是保障拉美浙商反哺的根本举措。为吸引浙商回归,浙江省发改委决定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鼓励和支持省外浙商回乡设立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目前,回归浙商用地方面,浙江已出台相关地方性优惠政策。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用地保障的实施意见》。《意见》从用地指标倾斜、供地政策支持、用地报批服务等方面,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用地。

二、拉美浙商反哺对浙拉贸易的意义

(一)获取双方互补资源,搭建双方交流平台

浙江和拉美之间除了自然资源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在产业结构上也是也是如此。目前,拉美地区主要外贸形式是初级产品出口,而浙江地区主要出口纺织品、工业制成品,这种互补性决定了浙江和拉美地区之间经贸发展具有较大空间。但是由于国际化经营理念不够成熟、海外经营准备不足以及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企业对拉美地区的了解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特别是对拉美市场环境考察不充分,对当地法律、税务政策等了解不全面,在经营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找不到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常常导致“走出去”却不能“稳下来”的刺猬效应。而这些回归家乡的拉美浙商正是解决双方彼此交流,彼此熟悉的有两平台。

(二)促进浙拉双边贸易,拉动双方经济增长

自2004年以来,浙江成为中国对拉美贸易的最大省份之一,拉美浙商在促成双方贸易额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由下表可知,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浙江与拉美的进出口贸易额同比有所下降,但其绝对值保持增长,与此同时,双边的贸易也逐步趋向多样化、规范化和规模化。

在促进双方贸易的过程中,很多拉美浙商利用国家开拓新兴市场的战略机遇,通过提供智力资本积极反哺家乡。

浙江省与拉美地区进出口变化

三、拉美浙商回归反哺存在的困难

(一)金融部门信贷规模不足,政府保障体质尚待完善

当前海外浙商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直接现实难题之一就是缺乏雄厚资金的支持。拉美浙商基于多种原因准备回归反哺,也同样面临着回归后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拉美浙商以中小型贸易企业为主,回归投资的首要问题也是融资难。尽管政府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深化了上市融资体制改革,出台了企业上市融资优惠政策,但是大多中小型企业并不符合上市条件,其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同样缺少经验的政府部门面对新兴市场反哺的浙商们,其所提出并已实施的保障体质并不能让在拉美投资的企业们完全放心回到家乡再次投资创业。

(二)熟悉拉美市场所需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短缺

在搭建双方交流的平台时,拉美浙商无疑是最佳人选。对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既要熟悉浙江经济特色,了解浙江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优劣势;又要精通拉美语言、社会文化和市场特点的应用人才,其次是主要从事的是浙商反哺的内在规律以及外在保障机制研究的反哺模式研究所需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的工作是为政府制定具体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设性意见,以及专门针对各国地区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的政府公务人员。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类型的人才目前远远不能满足促进拉美浙商反哺的需求。

四、对拉美浙商反哺提出相关性建议

(一)创建新的融资体系与维护信用的保障制度

从以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其信用和防范其风险。例如鼓励同业中小型企业联保组团与银行进行有效沟通,规范中小企业集群发债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中小型企业上市融资等举措来保障拉美浙商在反哺后能最高效率地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转型升级。

(二)政府应积极引导政企,企企之间的合作交流

为促进浙江经济的新飞跃,为开拓拉美这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政府更应该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为取得新进展做出贡献。总得来说,(1)政府积极推动省州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双方高层领导互访,促进经贸团组交流,探索建立双方合作的新平台。(2)利用有效资源,对拉美浙商提供优良政策,例如融资优先,提供发展平台等机会,吸引拉美浙商回乡投资。(3)鼓励拉美浙商与省内浙商的交流合作,加强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为其牵线搭桥。

(三)改革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针对提出的三类亟须培养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模式。科研工作者的培养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的资助和考评体系的引导来实现。政府公务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系统培训或者人才的公开选拔来完成。企业应用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进行长期的、多学科的理论学习,还需要企业实践锻炼这个环节,因此改革高等院校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十分必要。

[1]赵银德,宋树理.拉美浙商反哺:特征?机遇和挑战[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6).

[2]吕宏芬,郑亚莉,赵智展.浙江企业开拓拉美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浙江学刊,2013,(5).

[3]宋树理,赵银德,宋海英.浙江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调查与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9).

[4]应焕红.浙商反哺发展研究[J].浙江学刊,2009,(2).

[5]徐淑华.基于海外闽商比较视角下的海外浙商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

[6]黄深钢.浙江民企挺进拉美市场[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6-02-17.

猜你喜欢

浙商拉美浙江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马云为世界浙商大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