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农村体育健身体系发展现状与研究
2015-03-12师文月
师文月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1 发展体育对安阳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农民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全民健身计划能否顺利推行与逐步落实,关键在农村,也在农民。安阳农村人口众多,在安阳农村体育存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建立能推动安阳农村体育发展、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体育健身需要的农村健身服务体系,对安阳市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一个群众身体素质不高、健身意识淡薄、文体活动得不到广泛开展的农村,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不利于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既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也为造就新农民提供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
2 安阳农村体育健身体系的基本现状与特征
针对研究的具体内容,严格按照调查问卷设计与要求,设计农民问卷。对安阳市下属的市县进行抽样调查,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地方随机抽取3 个自然村,发放问卷750 份,回收问卷695 份,有效问卷620 份,有效率89.2%,并运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回收问卷的数据,采用分类、归纳、比较、演绎等逻辑方法进行处理分析。
2.1 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运动动机是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使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体育需求,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当需要没被满足时,人们内心就会产生紧张和不适感,这种感觉达到一定的强度特别是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形成动机。本研究在结合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显示安阳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分别是强身健体;治疗和预防疾病;缓解压力,调整情绪;延缓衰老;减肥瘦身;娱乐消遣等。结果如表1。
表1 参与体育活动动机一览表
从调查结果来看,“强身健体”是安阳农民选择的人数百分比最高的,59%以上都认为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健康。这说明体育最基本的功能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地接受,也是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其次,有32.8%的农民选择“治疗和预防疾病”项,说明农民希望通过锻炼身体来减轻医疗费的压力。第三是“缓解压力,调整情绪”项。他们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带来快乐,达到调节精神、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保持良好心境的主观愿望。
2.2 体育活动的时段、频率分布
余暇时间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们直接参加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文化的前提条件。对余暇时间的利用程度直接反映了体育生活质量的高低。从图1可以看出,安阳农民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清晨(占34.2%)和上午(占20.8%),不定时占37.6%,下午参加锻炼的人群占16.2%,晚上参加锻炼的人群占15.2%,中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占3.4%,因此锻炼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了清晨和上午。另外由于工作、务农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锻炼时间不固定,所以不定时占一定比例。
锻炼频率是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从表2 参与健身活动频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以1-2次为主(占41.9%),另有22.9%不参与体育活动,3次及以上的占35.2%,其中以3 次为主(占20.4%)。体育锻炼时间是指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从表3 参与健身活动时间调查统计可以看出,以不足15 分钟的为主(占47.8%),15-30分钟的占34.7%,30 分钟以上的占17.5%,其中以30-60分钟为主,占12.5%.
表2 体育活动的频率一览表
表3 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览表
从安阳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及每次活动的时间来看,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及3次以上的占35.2%,而从未参加体育活动占22.9%,每次锻炼时间在30 分钟以上的占17.5%,不足30 分钟的高达82.5%.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只有少部分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还是比较健康和主动的,但也有两成多的农民从不参与体育锻炼,这部分人群的科学生活方式还有待提升。
2.3 参与活动的项目
有调查表明,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单一跑步锻炼的形式,而多倾向于娱乐性、健身性和实用性,富有竞争性和审美性的运动项目。从表4可以看出,农民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了兴趣广泛、选择面宽的特点,尤其是简单易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普遍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从整体上看主要是以选择对运动技能要求相对较低而持续时间较长,既可以消耗脂肪达到塑身效果,又可以增强体质的项目为主。主要参与项目的依次排序为:散步、跑步、广场健身器械、骑自行车、登山、球类、健身操与广场舞蹈等,这些都是人们喜爱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
表4 体育活动的项目一览表
2.4 参与活动的形式
体育活动这个最佳手段和工具不仅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还可以更好地体验和享受生活,从而提高生参活与质体量育。活动形式
图2 表明,选择自己参与体育活动占28%,其次是与家人,占25%,与邻居占20%,与朋友占17%及与同事同学一起参与占10%.因此可以看出,参与体育活动是以个人和家人一起为主,以与邻居和朋友锻炼为辅。
2.5 参与活动的主要场所
从整体来看在空间选择上,人们往往把自家庭院、公园广场、公路旁等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看出他们大都愿意在户外进行体育运动,去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到收费体育场馆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很少,仅占9.1%.随着人们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环境和服务相对较好的健身房、俱乐部,希望享受有专业人员辅导的消费。今后需要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这类的锻炼场所,带动体育消费。
2.6 安阳农民体育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每个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其中不同的年龄、职业、身体状况、闲暇时间、居住条件、受教育程度等对体育生活方式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体育生活方式的表现上也会具有很大差异性。诸多内外因素常常会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与形式表现,成为他们形成健康、科学、合理体育生活方式的动力或阻力。
表5 是对影响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困扰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仍是时间欠缺,其次是地方不方便、经济基础、缺乏指导、无体育设施、缺乏运动知识技能,而无活动伙伴、健康状况、没兴趣并不占主要因素。
表5 体育活动的项目一览表
2.7 安阳农村体育健身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行为是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而文化体育娱乐消费则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习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素质,而且也塑造了人们的科学消费和生活观念。
2.7.1 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消费意识是指人们对体育及体育消费综合性的认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等的总和,它是体育决消定费人意们识是否参与或以何种方式参与体育的主导因素。因此,体育消费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消费行为方式。
2.7.3 体育消费的设施环境
体育场所的分布直接会影响到消费者是否选择进行体育消费。体育环境并不是指单纯的场馆设施、器材用品,还应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服务环境,尤其是整体环境能够满足体育消费者需要的健康体育活动环境。
表6 体育消费的设施环境因素要求一览表
从表6 可以看出,在体育消费环境中排在前4位的因素为:良好的环境氛围,占50.7%;合适的价格,占47.7%;方便的地理位置,占34.5%;完备的运动器材,占31.9%.因此,努力营造环境优雅、价格合理、设备齐全的体育消费环境,提供理想的消费场所是吸引消费者消费的重中之重。
2.7.4 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中体育方面的需求而消费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人均费用支出。它说明一定时期内个人或家庭体育消费需求满足程度,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和家庭体育消费在某一时期的水平。
表7 体育消费水平一览表
本文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它反映人们在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中所能承受的物质与精神的支付能力,通常可以通过人们实际的货币支付量来衡量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从表7 可以看出,年体育消费金额主要在200 元以下,占71.8%;200-400元占12.7%;在400-800元范围占6.4%;在800-1000 元范围占3.4%;年体育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的占5.7%.
3 建立安阳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农村服务和农村体育发展的较高阶段,其基本内容仍然是福利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体育服务,重点是通过组织体系的建立来满足农村体育服务需求。它所提供的是体育市场和体育商业性服务场所不能提供或不愿提供的服务,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居民的福利性投入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引导居民参与互助性体育运动的政策导向。
3.1 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场地设施建设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短缺,城乡资源配置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缩小这些差别与解决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得不到解决。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多方参与、因地制宜、方便实用的原则,新建、扩建和改造相结合,政府投入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科学规划,建管并举,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农村体育活动设施,推动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各级政府出资、行政村出地、农民出力、体育部门配备器材的总体要求,加大县级体育彩票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工程的专项建设,把健身器材送到农民身边,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充分挖掘体育的功能,积极倡导人性化体育,尤其是对体育运动的快乐体验进行挖掘并进行宣传,发挥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使老百姓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能亲身体验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3.2 体育健身活动指导系统的建设
科学健身是获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而农村体育的指导服务是科学健身的前提,这就必须要求有大批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知识技能的人才来农村进行服务工作。其中,体育指导员是农村体育服务的主要力量,其任务是要做好对农民体育知识的普及,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丰富活跃体育文化生活。如农村建立由体育专门辅导站和健身与康复咨询中心等组织,开展健身培训、体质监测和评价,将会为农民更科学、合理地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保证。
3.3 农村体育健身组织系统的建设
农村基层体育组织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保证,为了加快农村体育的协调发展,积极设立农村体育文化工作站,通过政府干预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形成社会舆论;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真正提高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素质。乡镇两级要切实指导村级农村体育的科学化,切实开展“体育三下乡",村级要建设好基层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发挥村委领导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农村体育组织是影响农村体育活动的基本因素,要将农村中的中小学校联合起来,将体育网络从县级延伸到乡村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农村体育工作有可靠的组织保证。解决好发展策略、组织建设、转变观念、政策导向等方面问题,确保农村体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1]沈芝萍.体育健身运动对人体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6,3):28-30.
[2]吴学勇.论体育消费行为与体育生活方式的关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2):12-14.
[3]朱家新.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63-170.
[4]高力翔,王正论.苏南富裕乡镇体育消费特点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4):55-58.
[5]郭立平.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38.
[6]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高建萍.欧洲发达国家群众体育管理的相关经济政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2(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