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尺能成方圆器

2015-03-11陈丽萍陈敦华

中华手工 2015年2期
关键词:锯子木料斧头

陈丽萍  陈敦华

斧、锯、凿、墨斗、推刨、手摇钻、羊角锤……木匠的工具五花八门,看似简单,却也各有各的讲究。

锯:拉拉扯扯断大木

认识度:七分 使用方法:拉、扯

锯,又名锯子,是传统木匠工具,用于木材的横向切断及纵向分解(切断和切片)。因为好使,在古代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刑具,其使用惨状与凌迟、剥皮不相伯仲。十八层地狱除了上刀山下油锅,还有一道酷刑就是锯成两半。

小学课本有一篇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鲁班上山砍木,无意中被茅草割伤,他通过思索从而发明了锯子。事实上,在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发现锯齿状的刀口更容易把坚硬的材料切割开,考古学家也发现至少有1万年历史的燧石刀身,是锯齿刀口。鲁班是战国时期的人,那时铁器开始广泛使用,有理由相信,是鲁班改进了锯子。之所以把锯子发明“强加”到鲁班身上,因为他是木匠祖师嘛。

锯子在木匠工具中,不但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大型的工具。一般呈长方形,锯条位于一侧,另一侧装绳条,用竹片绕绞紧,别在中柱上,可以调节锯条的松紧与角度,十分合理。

一人使用时,将木料架在三角叉上,一脚踩木,一手扶木,另一只手上拉下推。两人使用则是你拉我扯,拉拉扯扯中,就将一根巨大的木头锯成两段。相比横向切断,纵向分解就难多了。首先用墨斗在木料两边上画上线,然后沿着线锯开,这一步尤其考验功力,稍有不甚,锯出来不是宽度不一就是歪歪扭扭。

刨:一片一片又一片

认识度:五分 使用方法:推、刮

刨,又名推刨,四川话喊推刨儿,主要被木匠用来推刮木板平面。

传说推刨是木匠祖师鲁班发明的,事实上,推刨出现于明代。中国木匠工具中,推刨出现最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明嘉靖以前的家具都是大漆家具,因为没有刨子,没办法弄平硬木,只好披麻挂灰,打腻子上漆,把不平的地方掩盖住。随着刨子的出现,中国硬木家具迅速占领市场,加上开放海关,大量优良木材进入中国,明式家具才得以光耀后世。可以说,刨子的发明是中国工艺史上最重要的工具革命。

老木匠工具篓里,推刨是最显眼的。一来它个头大,长条木身,长着两个可爱的“耳朵”(手柄)。加上它种类多,有荒推刨、平推刨、光推刨、起线推刨、圆推刨、蟹齐子推刨等,每一个的作用都不同。想要把木板从粗糙推得光滑,一般先用荒推刨将高低不平的木料推平,接着用平推刨找平,最后用光推刨推光滑。推好的两块木板合在一起,中间的没有缝儿,接上不开裂,才能说这个木匠推刨技术过硬。起线推刨是用来做大门边的多层凹槽;圆推刨用来推平木桶内层的圆弧,也是修船的工具(用于修船时圆推刨的凹槽会宽一些);蟹齐子推刨是给有凹陷的木头推平滑时使用……

小时候最喜欢看父亲用推刨,他抓着推刨“耳朵”,一把推过去,就会有一片一片的刨花飞出来,卷成一卷然后掉落,一会儿功夫,凳子下面就堆满了刨花,远远看着像棉花一样。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好工具,也休想做好木工活。“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说的就是木匠凭借简单工具就能做成大器物。

打开老木匠的工具篓,有斧、锯、锉、凿;墨斗、直尺、角尺;扭钻、手摇钻、荒推刨、凹槽推刨;还有铅坠子、木工铅笔……虽然没有今天的电动工具洋气,却也样样精致,个个讲究。

它们长啥样?是干什么用的?笔者的父亲是位老木匠,特意买二斤白酒回家,和父亲聊了一天,才算稍许弄明白它们,且听我一一道来。

斧:信不信我削你啊

认识度:八分 使用方法:砍、削

斧,又称斧子、斧头,是老木匠常用工具。古代亦称“斤”。主要功能是砍或者削,因为攻击力较强,在古代是刑具,也是兵器。只是历史上鲜有大侠用斧,稍有名气的也就陈咬金的“三板斧”,甚为粗狂。周星驰的电影《功夫》,让第一帮派斧头帮将斧头的兵器属性发挥到了最大……

斧头一面开刃,一面平,主要用于砍木料上枝丫、在木板上打榫眼、将小圆木砍方,使用方法不多,主要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看起来简单,可“千日斧子百日锛”,要利索地使用斧头,没有三年基本功是不行的。

虽然现在板式家具已经用不着斧头,可要做实木家具,是少不了它的。打榫眼时,斧头是最佳敲击工具。用木匠的话来说,是“比锤子好使!”。斧头倒转过来,底面积比锤子大,不容易敲到手,且重量也比锤子重,用起来更带劲。

“快锯不如钝斧。”用斧头砍边,只要熟悉木料纹理,三两下就可以砍好,比锯子快得多。斧头削东西也非常方便,小时候做陀螺,父亲都是直接用斧头先砍后削,根本不用其他工具,照样做得顺溜光滑。

在没有电动工具的时代,斧头是木匠的利器,行内老话云:“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都是不让别人随便碰的。

墨斗:你才比墨斗还黑

认识度:三分 使用方法:弹

相传秦少游出一谜语:“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要是射出一条线,天下邪魔不敢挡。”东坡和诗:“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凭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苏小妹也和诗:“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去,归来摇橹还。”三个谜语互为谜面、谜底,说的都是墨斗。

相比其他工具,墨斗算不为人知的。

墨斗一般用硬木凿削而成,前半部分是斗槽,后半部分是线轮和摇把。丝棉浸满墨汁,装于斗槽内,墨线通过斗槽,一端绕在线轮上,另一端与线坠儿相连。使用时,线坠儿扎在木料的前端,将墨线拖到木料后端,用左手拉紧压住,右手把墨线提起,放手轻轻一弹,即可弹出一条线来。用完摇动摇把,墨线就缠回线轮上了。

墨斗大多是木匠自制,他们往往发挥想象,将斗槽雕成桃形、鱼形、龙形等,自娱且炫耀自家手艺。墨斗有三种用途:首先做长直线,泥、石、瓦匠也不可缺少的;其次是画竖直线,当铅锤用;最后斗槽蓄墨,配合其他工具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

因为墨斗常年有墨,不管是什么木料做的,最后都会漆黑一片,所以民间有笑话:你比墨斗还黑。估计这哥们是非洲兄弟。

墨斗是传统木匠最常用工具,木匠师傅谁也离不了。墨斗上的线坠儿,也叫“班母”、“替母”,是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

当年鲁班发明墨斗,少了一个线坠儿,每每干活,都要老娘帮忙拽住线头才能弹墨。 老娘每天拽钱,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累得气喘吁吁。鲁班孝顺,一心想不用老娘拽线。有一天,他看到人家钓鱼,上钩的鱼儿怎么也蹦不掉。鲁班立刻回家,照着鱼钩的样子做了个小铁钩(线坠儿),弹线的时候,把它往木料上一钩就可以了,再不用麻烦老娘。后来,老娘过世,鲁班干起木工活,一弹线就会想起母亲,就把线坠儿起名“替母”。

1.钻子:电钻出现前,是木匠钻孔工具。由握、钻杆、拉杆和牵绳等组成的,内有圆孔,竹片与钻杆相接,按压时转动。常用有牵钻和弓摇钻两种,可以通过更换钻头来改变钻孔大小。

2.凿子:主要用于挖槽打孔,与斧头、锤子配合使用。根据用途的不同,分平凿、斜凿、圆凿、V形菱凿。斜凿又有8分、5分、4分、3分、2.5分、2分等型号。

3.铲子:主要用于铲削局部平面。形状较凿子细薄,刃口角度较铲子小,手柄长,上端一般不带箍,操作者用手或肩部顶手柄作业,也可用手锤轻敲作业。

4.锉:条形,多刃,用于木料表层微量加工,打磨圆滑。按横断面的形状分为扁锉﹑圆锉﹑方锉﹑三角锉等。

猜你喜欢

锯子木料斧头
鲁班妻子的发明
蛇和锯
遗失的斧头
锯子在木头里奔跑
3.14惹的“获”
没造成船,却刮了脸。
不要拉呆锯子
树枝的报复
快捷方便的跑道划法
蛇和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