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学生错了还是命题者的一厢情愿

2015-03-11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高考漫画

张 波

[关键词]漫画,高考,命题者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48-02

近年来,把漫画作为命题资源来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逐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重视。漫画因其所含信息丰富,形式灵活,一改单纯文字形式的呆板,反映出当今教育界的新风气,但是漫画也因其制作者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容易造成观察者因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在客观上使本应严密的高考命题出现不应有的漏洞。笔者以下题为例,试做分析。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根据参考答案,本题选C、参考书的解释基本一致:“百灵鸟”是指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破灭”说明了美国要操纵国际联盟称霸世界的野心落空了。但是在教学中,我引用了这个题目,结果,学生的错误率很高,即使是采用上面的解释,学生仍然有很多疑问,甚至有学生说看不懂题目。我带的是文科实验班,学生不至于看不懂题目!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学生的理解。

学生甲:看到“凡尔赛宫”、“1919年”。可以知道是巴黎和会;其次是襁褓中的婴儿,婴儿注明为“国际联盟”,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国际联盟已经产生了。但是,即使是国际联盟的产生。也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纸面上的产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威尔逊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前就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准备了构建国际联盟的方案。但是,这仅仅是威尔逊个人眼中的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这样,国际联盟在纸面上就产生了。这样分析的话,漫画本身就有歧义。漫画的作者不能用襁褓中的婴儿来表现国际联盟,因为衔着国际联盟的是百灵鸟威尔逊,这时期的国际联盟仅仅是威尔逊个人的主张,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一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产生。即国际联盟的机构建立起来。这样分析,更是与漫画内容不符。

我认为至少要把漫画中的婴儿改成还在孕育中的宝宝,这样才和历史一致。

学生乙:我看漫画的时候,注意到了漫画中有道门。而且漫画的注释是有“无情”,于是,我想注意观察代表威尔逊的百灵鸟的表情。既然是无情的破灭了,那么代表威尔逊的百灵鸟的表情肯定会有一定的表现。这个表现就和这道门有关系。如果是威尔逊的百灵鸟走进凡尔赛宫,那么其表情应该是高兴的,这样和漫画的注释在逻辑上就一致了。但是漫画中看不出来这种高兴的表情。漫画体现的更多是一种冷漠、呆滞的表情。那么如果是走出凡尔赛宫会不会是这种表情呢?我们知道国联毕竟是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因此,表情也应该是高兴的。

这样看来,我认为这幅漫画本身也有问题,和我们学习的历史知识不一致。可以把漫画中代表威尔逊的百灵鸟的表情体现出来,最好就是高兴的表情。

学生丙:漫画的注释“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与漫画的内容之间也有歧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1919年6月28日,对德合约产生,也就是《凡尔赛合约》。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国际联盟盟约。第二部分才是对德合约。因此,合约的签订就意味着国联的诞生,虽然只是纸面上的。而国联最终按照合约在1920年初正式建立。漫画的注释“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中“希望”的主语没有明确的说明,于是就有几种可能:

其一:主语可能是威尔逊。威尔逊的希望就是建立国联,并寄希望通过国联来实现美国的政治目的。从这点上说,威尔逊的希望可能是破灭的。注释中“无情的破灭”缺少使动对象:对象可能是对于世界来说,威尔逊想建立国联并通过控制国联,注定是失败的。但是,对象也可能是美国。因为美国国会没有通过。这里也可以说是注定失败。这样和答案就不相符合了。答案显然是针对前者而言的。对于后者来说,美国参议院没有通过合约,这和美国国内的政治发展有关。共和党人掌握参议院的多数,反对民主党总统威尔逊。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提出的14项保留提案,主要反对的是国联的干涉权、美国是否该干涉欧洲事务等。

其二:主语可能是构建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从我们学习的历史知识知道,国际联盟作为一个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其实质是标榜维护世界和平,是英法控制和利用的工具。从这点上说,威尔逊主张建立的国际联盟并没有想当初建立想象的那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机构。这样,也可以和漫画的注释“希望注定无情破灭”相符合。这样就可以选D甚至可以选B了。

以上是学生的讨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很高兴学生能有有这么深入的理解和讨论。再次坐下来认真阅读08年高考试卷的时候,我把这篇讨论整理出来,以就教于同行。

下面,笔者想简单的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题目的问题是:(漫画)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对此信息理解,可能是整个漫画的体现的综合信息,也可能是漫画局部体现的信息。这主要是对这个信息的理解准确就可以了。因此,我认为首先题目的题干就不严密。正是由于此,学生在观察漫画的时候,就没有明确的指向,他们有的看局部,有的看主体,还有的是先局部后再到整体。

其次,对于漫画本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从学生目前掌握的历史知识来看,以上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虽然观点不同,但都言之成理。前些年,在语文的试卷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怪事:引用了某个文学家的文章来展开命题,但是,在这个文学家看到其文章的相关命题答案的时候,他直呼:我根本就不是那样想的。其实,这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著名的历史命题专家聂幼犁先生的忠告:命题不能“想当然”,一定要严密,特别是这样的漫画题目,由于许多漫画并不是“历史学家”的作品,因此,在人题的时候,命题者一定要考虑周全,以避免这样的歧义。

[责任编辑吴丹]

猜你喜欢

高考漫画
漫画二则
漫画11幅
知识漫画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