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油价形势下区块效益评价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及改进

2015-03-11贡轶杨竟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油田

贡轶 杨竟

摘要:我国现有油田大多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为了增加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油田开发的重中之重。区块效益评价体系能够带来管理上的创新及更有效管理方法的运用,区块效益评价体系将成本管理的对象从单纯的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生的成本一直延伸到影响经济效益的地面、地质、人的因素等,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剖析,制定出促使事物向有力的方面发展以最终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区块效益评价”正是伴随着我国石油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油田企业管理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管理理念也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调整和变革之处。在本文中,笔者拟对此进行简要地探讨。

关键词:油田 区块效益评价 改进措施

油田生产经营和一般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生产产品原油和天然气,是以地下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资源的状况会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自然递减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开发初期,油井递减产量小,随着开发时间的增长,油层含油饱和度与压力逐渐降低,原油产量递减加大且速度较快,而且在不同时期的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油藏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原油生产经营规模不可能根据市场需要无限制的增加,生产经营者只能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源量及其品质以及市场油价来确定每年的生产经营规模(产量、投资)。

一、区块效益评价的实施背景

区块效益评价工作始于1997年,当年正是我国石油行业生产经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一方面,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在1997年平均每桶原油27美元,到1998年甚至创下了12美元/桶的新低;另一方面,油田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粗放型开发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上,以产量为中心、轻视成本效益,成本控制困难;在管理方式上,拼人力、物力、财力、大会战,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不能单独计量,造成产量扯皮;在管理手段上,科学论证不够、凭经验办事、追求短期效应、粗放经营、重产量轻效益、靠堆积工作量加大投入增加产量,简单、盲目、粗放、滞后。以不同类型油藏单井加权评估的开发生产数据规律性差、代表性差,配产依据不充分,给开发决策带来很大困难,规划难,决策更难,开发调整意图得不到完整贯彻执行。

在这种经营形势下,整个石油行业整体出现了巨额亏损。为摆脱日益严重的经营形势,在油价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能降低成本,通过管理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因而管理当局提出了“区块效益评价”的概念,由原来单纯注重注采管理向注重投入产出比的开发模式转变,开始整合各种有效资源,降本增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二、目前区块效益评价面临的新困境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区块效益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行业的外部环境逐年改善,石油价格逐年增长,屡创新高。在这样高的价格下,原有的成本考核体系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以人为下达的单位操作成本作为考核指标,导致在评价区块效益时只能以此为标准,而忽视市场的价格走向。

为使区块效益评价工作适应高油价形势的发展,应重新对区块效益进行分类,不应将区块效益高低的评判标准——单位操作成本定死,而应将之与油价关联起来,形成联动机制,这样在油价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评价开发一些高成本区块,油价低的情况下及时关闭一些高成本区块,以使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区块效益评价的改进方法

按照效益分类的原则,根据现行的财税制度和成本项目构成,通过对油气田(区块)或油气井的年产油气及伴生气的税后收入与该油气田(区块)或油气井的年生产成本费用项目构成的不同组合的比较,将已开发油气田(区块)或油气井分为五个效益类别,即高效、中效、低效、边际和负效油气田(区块),以及高效、中效、低效、边际和负效油气井。

(一)释义

效益分类的含义如下:

(1)高效油气田(区块)或油气井:生产运行良好,效益较高,有能力进行勘探投入,有较大发展潜力;(2)中效油气田(区块)或油气井:生产运行较好,效益中等,能够回收投资,有一定发展潜力;(3)低效油气田(区块)或低效油气井:生产运行正常,效益很低,很难发展;(4)边际油气田(区块)或油气井:勉强维持生产,效益处于边际状态,无发展潜力;(5)负效油气田(区块)或油气井:无法维持生产,效益状况极差,亏损严重,表现为负效益。

区块效益=税后收入-成本费用

税后收入=Q·I·(P-R) (1)

式中:Q为油(气)年产量,(单位:万吨、亿立方米);I为商品率,%;P为不含增值税油(气)价格,(单位:元/吨、元/千立方米);R为单位税金,(单位:元/吨、元/千立方米)。

成本费用=Cc+Cz+F1+F2 (2)

式中:Cc为操作成本,(单位:万元,下同);Cz为折旧、折耗;F1为期间费用;F2为地质勘探费用。

(二)对操作成本的管控

从中可以发现,操作成本是体现效益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由于单井或区块效益状况受油价波动的影响较大,不便于同期对比,所以根据单位操作成本的高低对效益状况进行辅助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每一年度的预计平均油价和管理当局要求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确定单位操作成本,使单位操作成本与油价形成联动机制。以该单位操作成本为基准,根据实际单位操作成本的高低可将油气田(区块)或油气井分为三个成本类别,即低成本、中成本和高成本油气田(区块),以及低成本、中成本和高成本油气井。

原有的区块效益评价是按照油气藏经营管理要求和单位操作成本确定区块效益类型,对区块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效益状况的区块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对高效区块,加大投入;对中效区块,正常投入;对低效区块,控制投入;对无效区块,严格限制投入。

(三)向“低品位”油气资源要效益

按照这种方法分类,低效区块和无效区块基本上都是一些成本比较高的“低品位”油气资源。“低品位”油气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质量不高、产量较低的油气田,这些“低品位”油气田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生成的品位就不高,包括低渗透油层储量,重油、稠油。这几种形式的储量,主要的特点就是不易开采;另一类是“高品位”油气田经过开采以后剩余的品位变低的尾矿(“废弃油井”)。这两类油田的操作成本基本上都在20美元/桶以上,这比起中国石油2013年13.23美元/桶的操作成本,无疑是低效的,但比起100多美元的油价,其开采成本无疑又是有效的。实际上,低品位油田在开发成本30美元以上就可以有效益。

四、区块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思路

区块效益评价体系主要是将区块产量、成本和效益三者结合起来,以区块效益的改善为出发点,建立效益评价体系,通过区块效益的提高来实现采油厂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关于区块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有以下几点关键:

(一)建立效益评价图版,实现对区块效益的自我评价

以往日常管理过程中,只注重实施工作量,对工作量实施后的效果不关心,对于工作没有价值概念。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使管理者能够动态的分析和评价油井的贡献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整体效益,应分别根据各区块间影响效益的地质、设备、人为、外部等因素的差异制定效益评价图版。

(二)建立区块效益提高建议卡,实现对区块效益的自我提高

在通过效益评价图版直观反映出每个区块贡献情况之后,针对影响效益的不同因素提出相应的提升效益的措施,对区块效益分因素分析评价,制定出提高油井贡献率的下步措施,填写区块效益提高建议卡。在产量方面,应从地面、井筒、地质三个方面列出影响因素;在成本方面,着重从电费、材料费、作业费、运费、维修费入手,对于影响产量和成本的因素分别制定出措施办法。

(三)加强成本的运行监控,实现对区块效益自我管理

为了便于区块效益的分析评价和加强对成本运作情况的监控,应在区块建立效益评价记录本,按照“日观察记录、旬对比分析、月检查考核、季评价总结”的步骤运行。

(四)建立区块效益考核机制

采取量化考核和责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每月考核一次,对于量化可控成本(材料费)采取量化考核,严格从奖金中兑现;对于无法合理量化的作业费、设备修理费、运费和电费采取责任考核,制定成本的管理职责,对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块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高了采油厂产能建设质量,实现采油厂资源阵地的有效接替,增强了稳产基础,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油藏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增储稳产的良好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体系的构建,能更好地立足于整体经济效益,达到速度与风险、质量与效益的综合平衡,有助于油田勘探开发由单纯生产向经营管理的转变。

坦率地说,原有的政策只是在低油价环境下的为节约成本而施行的一种无奈选择,但是在现今油价高位运行的环境下,原有的低效和无效区块很多都能够产生经济利益,如果还受限于被考核的单位操作成本,则无疑会减少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产量。同时,从长远来看,在高油价形势下加大对低效区块的投入力度,增强对低效区块的了解,也可为油田的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贡轶,大港油田公司油气藏项目评价部财务科;杨竟,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财务资产处)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油田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海底油田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
Widuri油田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
在低渗、低压油田实施油田整体压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