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8例体会

2015-03-11解坤韩雪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医

解坤 韩雪花

【摘 要】 面肌痉挛系临床常见病,多缠绵难愈,临床运用祛风散寒、熄风止痉为主法,选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笔者主要介绍了临床治疗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面肌痉挛;中医;芍药甘草汤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134-02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阵挛性抽搐或无痛性强直[1]。中医古籍中并无此病名记载,因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瘛疭”、“筋惕肉瞤”相似,如《张氏医通·瘛疭》说:“瘈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筋脉驰纵也,众所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瘈疭总论》:“瘈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谓之瘈也。”故现代中医亦多以面肌痉挛为诊断病名。

1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后渐扩展至一侧面肌,以口角肌肉抽搐最为明显,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颈阔肌及肩部肌群,额肌少累及。大多入睡后停止,双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可伴有面部肌肉疼痛,头晕、患侧头痛、耳鸣等症状。抽搐轻重程度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则的抽搐,短则数秒,长至10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一。少数患者病程晚期可出现患侧面肌轻度瘫痪[1]。

本病每因疲劳、紧张、自主运动时等原因诱发或加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女性较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精神压力的增大,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

2 病因病机

西医推测本病的发病机制为面神经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中医认为面肌痉挛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腠理不固,风邪入中阳明、少阳之经,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濡养,面肌痉挛弛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经脉》有“肝足厥阴之脉,……夹胃,属肝,络胆……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可见风邪在面肌痉挛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风有外风及内风两种。故笔者以祛外风、熄内风为治则,以祛风散寒、熄风止痉为主法[2],在芍药甘草汤基础上加减治疗面肌痉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3 临床资料

3.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至2013年度我科住院患者8例,其中原发性面肌痉挛5例,继发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例,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28岁至64岁,平均年龄35.8岁,病程3天1例,1年以上2年以内患者4例,2年以上,最长20年者3例。两周为1疗程,最长不能超过3个疗程。

3.2 分级标准:痉挛程度按Cohen等的量表分级[3-4]:0级:无痉挛症状;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痉挛;2级:轻度:眼睑、面肌自发性轻微痉挛,无功能障碍;3级:中度,痉挛明显,有轻度功能障碍;4级:重度: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无法阅读,独自行走困难。

3.3 疗效评定标准[5] 临床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由2~4级降低至0级,随访1年未复发;有效:为症状明显缓解,症状与体征减轻,随访1年内有复发,但发展次数、程度,持续时间明显改善,痉挛分级下降≥1级;无效:无变化。

3.4 方药组成 白芍100g,甘草15g,知母15g,蝉蜕15g,葛根15g。用法:日一剂,水煎取汁120ml,日2次口服。

4 结果

临床治愈4例,1个疗程治愈2例,2个疗程治愈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有效率达100%。

5 典型病例

孙某某,男性,64岁,左侧阵发性面肌痉挛3年,加重2天于2013年11月12日来诊。入院证见:左侧上眼睑及口角不自主抽动,间歇10余秒,流涎,严重时影响饮水、进食,伴头晕,不寐,性格急躁易怒,舌偏红,苔白,脉弦细。诉每于秋冬季节发作。既往冠心病10余年,3级高血压病史3年。近3年来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予以西药、中药、针灸等治疗效果差,后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手术。患者久病正气不足,故每于秋冬季节风寒当令之时风邪极易侵于腠理,入中经络,复因平素肝阳偏亢,肝胆火旺,肝风内动,风火相煽,故头晕、急躁易怒、不寐、舌红、脉细弦。仅予以上方五味药煎汁早饭前晚饭后口服(未予以其他药物或辅助治疗),7剂后一日仅发作2到3次,或一日未发作,抽动程度及频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复以7剂巩固疗效,随访2个月未发作。

6 体会

综观本病,是由于内风妄动,上冒清空,扰乱面部经脉气血运行,复感外部风寒之邪而致痉挛发作或致病情加重。其中内风笔者认为主要责之为肝阳亢进及肝血虚所生之风。肝主疏泄,肝藏血、生血,体阴而用阳。“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卷四》)。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畅、经络通利,才能保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正常协调。肝为刚脏,非柔润不和,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动主升,易于阳亢,易于动风。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温病条辨·卷六》)。肝生血,血足则肝体自充。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风之灾。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故“肝血不足,则为筋挛、为角弓、为抽搐……”《质疑录》)[6]。风寒之邪趁乱之机而入,直达头面,风寒互阻、气血失和,筋脉失养而为病。故笔者认为内风为本,外风为标,治疗上应以治本为主,兼以治标。用药不宜刚劲,而宜柔和,不宜攻伐而宜缓和。

临证所选芍药甘草汤出自仲景之《伤寒论》,由白芍、炙甘草组成。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效,《别录》载白芍具有“通顺血脉,缓中”作用,《医学启源》亦云其“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甘草缓急止痛,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作用。《汤液本草》认为甘草“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名医别录》又载其可“通经脉、利血气”。现代药理研究[7]白芍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芍药内酯、三萜类等,甘草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等,与芍药的有效成分芍药苷有协同作用,具有解痉、镇痛、镇静、松弛平滑肌、抗惊厥作用,二者合用这些作用显著增强。知母性味苦寒,归肺、胃、肾经,既清实火又泻无根之肾火,滋阴润燥之功。葛根性味甘、辛、凉,归脾、胃经,具有升阳、解肌,治疗外感头痛、项背强痛。《本草正》曰:“葛根……虽善达诸阳经,而阳明经为最,故善解表发汗”,《药品化正》说:“葛根,……能理肌肉之邪,开发腠理而出汗……葛根能解肌耳”,现代药理研究葛根主要含有黄酮类物质,具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解痉作用。知母、葛根二者共用能发散侵入之风寒之邪,邪袪,正气得复。蝉蜕性味甘寒,归肺、肝经,散风解痉,《本草经疏》中提到蝉蜕“入肝”,《纲目》记载“治头风眩运”,既能袪外风又能息内风[8]。助白芍平抑肝阳,熄内风,止痉。全方本着治本原则,以柔肝、缓急、熄风为主,并无猛劲之药,内风止而外风自除,亦无可乘之机。可见中医药治疗面肌痉挛有独特的优势,价廉,无痛苦,患者易接受,我们继续秉承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患者解除病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7.

[2]崔俊波.陈宝贵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14(3):421-423.

[3]Cohen DA,Savino PJ, Stern MB,et al.Botuli numinjection the rapyforble pharospasm:areviewand report of 75 patients[J].Clin Neuropharmacol,1986,( 5) :415-429.

[4]蒙艳,王红,卢丽.背俞穴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4):87.

[5]江晓雯.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509.

[6]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2-118.

[7]宋镇星.大剂量白芍为主治疗疑难病体会[J].四川中医,1998(6):20.

[8]高学敏.中药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63,432-433,85-86,78-79,71-7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