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灯照亮了什么
2015-03-11荒原
荒原
一盏盏酥油灯的火苗,在大昭寺觉康佛殿前摇曳跳跃,不时有藏民往一排排灯碗里添加酥油。佛殿屋檐下的阴影和耀眼的阳光恍若隔开了两个世界,朝佛的身影和飘忽不定的火苗交相叠加,似昭告要走出自己给自己创造的黑暗无明。
1我去大昭寺的这一天恰好是释迦牟尼佛像开放日,大昭寺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身着各色藏装的藏族同胞摇着转经筒,提着盛着酥油的暖瓶、锡壶,纷纷涌到大昭寺西大门前排起了长队,为的是向心目中最向往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虔诚朝拜,获得此生的究竟圆满,并祈愿家人平安,众生吉祥安泰,永离一切苦难及苦因。广场上,能看到很多历经千辛万苦磕长头而来的藏人,他们来不及卸下身上的皮裙,就向着大昭寺中心大殿的屋顶合十叩拜。此时,东升的太阳给大昭寺的屋顶罩上了通透的金光,蓝天下所有的景物都呈现出少有的剔透,横过苍穹的云朵拖着长条形的尾巴,一抹一抹的牵引着与佛有缘的人来到这里。
不管你有否宗教信仰,在大昭寺前,你立刻会感悟到藏传佛教神威力量的震撼,这种震撼足以让高原反应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不适都被眼前所见而压制住了:两根高高的风马旗分别擎立在神圣大殿左右,五彩经幡缠绕旗柱,偎桑炉里为敬佛而焚烧的桑烟袅袅弥漫空中,虔诚的信徒布满大昭寺前的那一片空地,念经的声音低沉轻柔,如同一波波海浪回旋广场上空。磕长头信徒们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划地为号。然后,再起立如前所做。不时有新来的藏人加入大昭寺前朝拜的阵营,他们将地垫铺在铮亮的条石上,幼小孩童在一旁看着大人一次次叩拜的动作,然后学着匍匐下身子,前伸的小手里还抓着一个塑料小车玩具。几乎所有朝佛的藏人都浮现出幸福、安宁和从容的表情,特别是那些磕长头来的藏人,脏兮兮的脸上不见丝毫的疲惫,额头上反复碰触地面的印记就是虔诚的印章。据说每个藏族人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前往圣地拉萨在大昭寺门口用3个月的时间磕10万个长头。了此心愿后,此生再无遗憾,生死轮回的生命长歌,生生不息。
大昭寺前不光有虔诚的信徒,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不合时令的衣着和拿着可乐瓶的藏族小伙、摆弄手机的藏族姑娘混杂在一起,犹如眼花缭乱的万花筒。不时有巡逻的武警一队队穿过,手里提的灭火器让人略感紧张。不远处,是八廓街上工艺品琳琅满目的商亭,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传来,给弥漫着浓厚宗教氛围的大昭寺带来了时尚和世俗的人气。置身人流中,我端着相机错愕不已,历史现实,佛境人境,如若梦幻,竟是这般真切,这般靠近。
藏语大昭的意思是“觉康”,意思是有释迦牟尼像的佛堂。大昭寺建于唐贞观15年,即公元64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印度国王将释迦牟尼12岁的等身鎏金佛像赠送给了中国,几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临行之际,太宗将供奉在洛阳白马寺里的这尊佛像赐予文成公主协同进藏。文成公主带着用一辆特质车辆装载着的佛陀,历经三年长途跋涉来到拉萨。松赞干布特意修建大昭寺,释迦牟尼等身佛像遂成为大昭寺的主佛。据说,凡是见到这尊佛像的人,如同见到佛陀本人,能够从此解脱轮回之苦。
来西藏之前,我浏览了不少西藏的游记。大多都感慨西藏的圣洁和神秘的宗教令漂泊堕落的灵魂得到了洗刷和拯救。眼下,我就要进入西藏人眼里最神圣的殿堂,和佛祖释迦牟尼相视相对,诸如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之类的人生问题,果真能得到顿悟么?相对于那些廉价的忏悔感悟,我更看重西藏之行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我只想看看并了解这个世界最高的地方,何以能让人磕着长头匍匐前行,是什么力量给了他苦行的理由?大昭寺广场那一幕,更加重了我的好奇,在这神秘之地变得越来越开放和世俗化的潮流中,菩提心的“不二”面向,还有那么单纯执着么?甚至,我还动了这样一个念头:“奔六”的我,余生更加有限,活得长久虽然是每个人的愿望,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想选择在一个狭窄漆黑的洞穴里,做一只能活千年的王八吧。佛说,永生,然而生命有限,真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获知无限的真理,即为永生。一趟西藏之旅,一次大昭寺敬佛,就能通晓人生真理、觉行圆满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些用文字含泪宣称的解脱啊,净化啊,超度啊,是不是有点矫情了?但,我是个俗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在走进这座神圣殿堂之前,我也扪心自问了三个问题:活了大半辈子了,我究竟自在不自在?职场上打打杀杀了几十年,我究竟有没有永不原谅的对手?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在最后时刻来临之际,我能否保持体面地坦然面对?
走进大昭寺大门前,抬头望望白色的大昭寺的墙体,似一座壁垒隔开了人与佛的世界。墙下的两扇大门是通向佛祖的门槛,迈过这道门槛,首先要勘破自己内心深处比寺墙更高的狭隘壁垒,在佛面前,你必须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放下我执,否则,即使你看到了释迦牟尼的佛像,也不会真正通达到那个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自在世界。
2走进大昭寺的西大门,便是一个狭长的通道,光线顿时暗了不少。借着酥油灯若明若暗的光线,能看到墙壁上的金刚和菩萨像。穿过千佛廊院时,天井的阳光从空中洒落下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然后,又是一个狭长的通道,便来到大昭寺的中心——觉康佛殿。相对于布达拉宫内房间套房间的迷离,大昭寺的建筑格局显得简单明晰。大致是用一条中轴线,串起来敬佛礼佛的路线。甬道接庭院,再经过甬道接天井,狭窄和空旷,幽暗和明亮,交替出现。冥冥中令众生相信,你正走入佛祖的世界。觉康佛殿的一二层建筑是松赞干布时期所建,历经13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堪称奇迹。主殿位于一层深处正中,灯火通明,台阶上挤满朝拜的藏人,酥油灯跳动着的火焰映红了他们的面容,诵读六字箴言的声音在殿内回响,挤在人群里,我和藏人一起期待见到那尊文成公主从长安请来的释迦牟尼佛祖像,佛祖该是怎样的面容,怎样的形象,怎样的法力,让众多信众不惧险阻,跋涉千里来到这里啊?
看到了,看到了。在酥油灯、莲花灯的光泽照耀下,簇拥中,高1.5米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时的寿量身鎏金铜像通身金透,颜色就像熟透的金子,色彩美艳,光彩夺目。我细细端详佛祖的面相,慈祥美妙又威严端庄,细长眼睛顺着脸部轮廓微微上挑,似乎能看透世间所有悲欢;一只手做结定的姿势,另一只则轻按于地,似要对朝拜的众生起身摸顶。释迦牟尼头戴的王冠上宝石熠熠发光,如七彩祥云般飘在四周。六字真言“嘛呢叭咪”翻译成汉语就是“莲花里的珍宝啊”,此时面对佛祖的念诵,既是对佛陀发自内心的赞美,也是心灵皈依的归顺。这一刻,所有的眼神都专注于佛祖的眼睛,凝视相对,酥油灯的火苗似乎都凝固了。据说,每一位朝圣者用前额碰一下佛陀的膝盖,可以为家人、为自己、为朋友带来福祉,狭小的殿内拥堵着密密麻麻的人流,大家都在排队等着碰触觉卧,期待和佛陀会心会意的接触。就在和佛祖轻轻碰触的那一刻,我突然想不起我那三个问题了,脑海里一片空白,只觉得酥油灯变成了几绺火亮的云,将心胸燃亮拓宽,慢慢在世界的最高处上升,有些眩晕。
后来,我多少明白了当时的心境,从宗教意义来讲,觉悟就是一种摒弃,杂念越多反而使人越无方向。
从主殿出来,沿着觉康佛殿回字型长廊继续参观,墙壁上绘满了壁画,内容多为菩萨像、历史人物和佛经故事。四周一圈小室,一间挨着一间,每间约5平方米大小,里面供奉着各类佛像。随着藏族同胞顶礼膜拜、朝圣转经的人流,我也依次进入这些小房间,每间房间正中,无一例外摆放着一个酥油灯大碗,信众们每进一个房间,先在碗内添加酥油,然后用头轻轻碰触罩着佛像的玻璃,口中念念有词。在我前头走着的,是一个年轻的藏族姑娘,只见她在一尊佛像前双手合十,闭目念了很长时间,双手还不断朝佛像作揖。后面的人不断涌入,狭小的房间更加拥挤,但没有人催促姑娘,大家都在等候。
走出房间的时候,我凑近藏族姑娘:“请问,你刚才念诵的是什么?听着不是六字箴言啊。”
“我念的是求佛保佑我的爸爸平安,病魔脱身,健康长寿。”姑娘的汉语说得很纯正。
“父亲怎么了?”
“病了。那尊佛是长寿佛,所以我要为父亲念七遍,爸爸的命根就会还复增长了。”
“那我也祝你父亲早日康复,嘛呢叭咪。”
“谢谢,扎西德勒。”藏族女孩冲我双手合十,大大的眼睛冲我忽闪了两下,露出了微笑。随后,又随着人流到另一个房间朝拜去了。
我不知道这个藏族女孩来自哪里,但从她干涸开裂的嘴唇和蓬乱的头发上,我猜她一定来自远方。她会是磕长头来的么?一路上,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和烈日灼烤?我突然想起了那首诗:一个诗人看见一个朝圣者 / 如同看见女儿泪中最真实的一滴 / 一个作家遇见一群朝圣者 / 如同看见冰山在移动,残雪消融。
是啊,这位藏族女孩为了父亲的生命而来,大昭寺对她来说,如同一株新草遥望着看不到的地平线,她前行三步,扑倒在地,迎接她的似乎永远是望不到边的一路尘埃,风中的双眼,永远是一望无际的雪山。但圣地就在她心中,支撑她的,该是怎样一番对父亲的爱和虔诚的信念啊。
由此想到,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通,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后来,听藏族朋友说,有些藏族同胞的穷是因为他们的虔诚,为了心中的信仰,他们会向寺庙捐赠上百头的牛羊,这是他们的修行,老人故去之前,会嘱咐后代将省吃俭用的全部财产全部奉献。佛教,让居住在高原上的藏人有了心灵寄托和精神满足。在西藏,天边第一缕阳光的开始就是藏族同胞第一个微笑的开始,这微笑可能是最淡的,却因为信仰的坚定而充满面对严酷现实的从容。
3大昭寺远不如布达拉宫巍峨壮观,面积也算太大,但我游历大昭寺的整体感觉好于布达拉宫。一是自由,在大昭寺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必被簇拥的人流被动地挤着走马观花;二是宗教氛围浓厚,回字廊满是熙熙攘攘转经朝拜的藏胞,他们的虔诚是通过身口意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礼佛朝佛的场面撼动人心。我还发现,相对于觉康佛殿人山人海的场面,与大殿一个拐角之隔的转经长廊却空无一人,一只黑色的猫在悠闲散步。顺着转经长廊走,恍若一条时空隧道,阳光照射在红墙上,四周很静,我的影子叠在一个个经筒上,似灵魂孤独游移。我又想起了那三个问题:这大半辈子我活得自在么?我还有放不下的仇人么?生死关头我能坦然面对么?说实话,我这个50后赶上了中国最坏的年代,自然灾害,十年动乱,经济短缺,上山下乡;也赶上了中国最好的年代,改革开放,物质丰富,创新多元,法治民主。眼下,还能做中国梦,享清净福。可我还是不自在,当我享受我奋斗的成果并开始习惯过平淡日子的时候,我无法让我的心绪平复下来。回忆中不时掀起波澜,一惊一乍。后悔,不服气,想着如果重来一次会是什么结果。平日的生活中总觉着少了什么,容易为一点小事动怒。就在来西藏之前,我还为门前报箱的报纸总是被人拿走而气愤。一份报纸才五毛钱,你就缺这点钱么。报纸接二连三地丢,终于引爆了我的情绪,我在门口大吼,大骂。第二天,报纸照丢。我痛恨至极,几度想把门口所有报箱里的报纸都掏出来,扔到垃圾堆里,你偷我报纸,好,我让全楼都跟着倒霉!我不自在,你也甭想自在!第二个问题,我还有仇人么?在我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目标的奋斗之路上,谁阻拦了我,谁陷害了我,谁让我丢了脸,张三?李四?王五?我开始过电影,想着原谅和不能原谅他们的理由。还没想到第三个问题,一阵诵经的声音传入耳际,循着经声走进一座殿堂,只见身着红色袈裟和礼佛盛装的上百个僧侣喇嘛,齐刷刷打坐成八排,在做法事。那场面,我是第一次亲身经历。拍了几张照片后,忽高忽低的佛经诵读竟然魔力般定住了双足,令我立在一根柱子旁聆听。
僧人的表情就是无表情的,这也是一种态度。心如止水,他们手持法铃,身体左右轻摇,或凝神闭目,或平视远方,众口一词,众面一致,众生一体,声音由远及近,由弱到强,停顿时戛然而止,复诵时云开日出,经声空灵却直入心底。诵经过程中不时有一两声长长的“呜”,拖着尾音在殿堂回荡,望着墙壁上的的金刚,我汗毛直立,丹田发凉,目瞪口呆。就在这时,大殿内忽而沉寂下来,你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在跳。就在你将要缓过神来的时候,众僧突然爆发式呐喊起来,声音和节奏带着强烈的感情,复又激励你的心攀升到高处,俯瞰世俗那些个渺小。
藏传佛教认为,人想成佛是没有其他简单途径的,所谓“身口意”的修炼方法是指,如果你在身体上、言语上和思想上都能做到和释迦牟尼佛一样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成佛。如此,就不难理解藏族同胞如此虔诚的态度了,而内地来的游人包括我,怎么能在一瞬间就参悟成佛,通达佛境了呢?
走出殿堂,我为刚才我想的那三个问题感到好笑,在我的几个职场经历中,我敢说我对一个地方或对某个职业的热爱和忠诚有着朝圣者虔诚的一半吗?我只想成功,只在乎我是否自在的感受,是不是太自私和浅薄了呢?至于生死,那是迟早要到来的结局,你惧怕,它就不来了么?
4回到内地的家,看到门口邻居的报箱歪歪扭扭斜挂在墙上,不知道什么原因驱使,我竟然从房间里找出了锤子和钉子,将那斜挂的报箱扶正,牢牢地钉上了两个钉子。第二天,不,是连续很多天,我的报箱里的报纸不再丢失了。即使偶尔被偷拿了一次,我也会心平气和地想,我买报你读报,都为关心国家时事,好事情呀。
朋友问我一趟西藏之旅改变了我什么,我说:是酥油灯照亮了我家门口的报箱。朋友不解,我讲了大昭寺的经历,讲了这个小小报箱给我带来的一点细微变化,朋友立刻伸出大拇指:这是小事,也是积德的事。是啊,一次西藏之旅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这未免太夸张了。可是,小事积累多了,想着佛祖度人先度己的教诲,慢慢就会悟到哪些该想,哪些该不想,哪些该做,哪些该不做,如此,人生哪还有什么不自在,哪还有这么多的仇人啊。
大昭寺前的酥油灯,不是你呆在家里就能被照亮的。西藏是净化人的心灵的精神家园,西藏是真正的圣地。有空,还是亲自去看一看吧。